图书介绍
汽车工程学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汽车工程学引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2964366.jpg)
- 柳献初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6683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汽车工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工程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子——大哉汽车1
1 改变世界的机器4
1.1 远古之梦4
1.2 “无马马车”时代的来临6
1.3 改变世界的机器10
1.3.1 时空“魔方”10
1.3.2 “打开的潘多拉魔盒”15
1.4 毁誉纷纭任评说18
1.5 改变进行时22
2 汽车工程学释义23
2.1 人类合作的巨著23
2.2 创建一门关于汽车的集大成学科27
2.2.1 技术万能吗27
2.2.2 汽车可持续发展研究模型29
2.2.3 时代呼唤汽车工程学诞生29
2.3 汽车工程学释义30
2.3.1 工程新义30
2.3.2 工程在人类活动中的位置33
2.3.3 汽车工程学释义36
2.3.4 物理·人理·事理·哲理37
2.4 汽车工程学的研究对象38
2.4.1 人类系统38
2.4.2 汽车系统39
2.4.3 支持系统39
2.4.4 社会系统39
2.4.5 自然系统40
2.5 汽车工程学的理论构架40
2.6 从汽车工程到汽车工程学44
3 汽车工程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49
3.1 从还原论到复杂性科学49
3.1.1 还原论的困惑49
3.1.2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50
3.2 汽车工程学的方法论53
3.3 汽车工程学的研究方法56
3.3.1 融贯的综合研究56
3.3.2 比较研究58
3.3.3 案例研究58
3.3.4 历史研究59
3.3.5 作品评析65
3.3.6 大统计67
3.3.7 从定性到定量的螺旋式上升68
4 汽车技术论70
4.1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大融合到高新技术产品70
4.2 汽车文明的三个发展时期和汽车的三种技术形态71
4.2.1 初级发展期的汽车技术71
4.2.2 现代发展期的汽车技术74
4.2.3 后现代发展期的汽车技术和后汽车76
4.3 汽车安全工程83
4.3.1 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83
4.3.2 道路交通伤害——全球严峻的公共安全挑战83
4.3.3 道路交通安全生命保障体系87
4.3.4 人与汽车安全94
4.3.5 预防防线104
4.3.6 保护防线112
4.3.7 挽救防线125
4.4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污染控制技术127
4.4.1 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127
4.4.2 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135
4.4.3 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152
4.5 汽车节能和汽车新能源155
4.5.1 充分认识汽车节能和开发汽车新能源的重大意义157
4.5.2 汽车节能159
4.5.3 汽车新能源162
4.5.4 多元能源——汽车迎接后化石能源时代的到来199
4.5.5 节约——必须开发的第二能源207
4.6 汽车智能化209
4.6.1 汽车的智能控制和服务功能209
4.6.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212
4.6.3 自动驾驶215
4.6.4 自动驾驶的意义与挑战216
4.6.5 汽车的集成控制217
4.7 未来的用车情景218
4.8 汽车新材料222
4.8.1 高强度黑色金属材料223
4.8.2 轻质新材料225
4.8.3 复合材料226
4.8.4 轻量化与碰撞安全227
4.8.5 材料改性227
4.8.6 智能材料230
4.8.7 新材辈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31
4.9 汽车再制造232
4.9.1 再制造的定义、比较特色232
4.9.2 汽车再制造迅速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前景234
4.9.3 中国不能没有汽车再制造235
4.9.4 汽车再制造在中国236
4.9.5 再制造的内涵237
4.9.6 建立社会化的汽车再制造体系242
5 汽车伦理论245
5.1 不该遗忘的伦理域245
5.2 科学技术与道德互动248
5.3 伦理、道德与法治249
5.4 汽车伦理研究250
5.4.1 概论250
5.4.2 构建汽车伦理的基石251
5.4.3 发展——创立汽车伦理研究的主旨255
5.4.4 制度正义与行为正当256
5.4.5 汽车安全伦理260
5.4.6 汽车生态伦理262
5.4.7 责任的伦理意蕴270
5.4.8 汽车商业伦理271
5.4.9 用车行为伦理277
5.4.10 职业伦理章程和企业伦理准则278
5.4.11 迎接自动驾驶对伦理的挑战283
5.5 汽车伦理,今夕何夕284
6 汽车公共管理论287
6.1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287
6.1.1 公共管理287
6.1.2 公共部门、公共物品289
6.1.3 公共管理学289
6.2 汽车的公共管理290
6.3 汽车公共管理的分期295
6.4 汽车公共管理任重而道远298
6.5 汽车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299
6.5.1 划清汽车公共管理的管理范畴299
6.5.2 公共组织理论299
6.5.3 开发汽车公共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300
6.5.4 开发汽车公共管理的绩效管理机制305
6.5.5 汽车公共管理的问责理论305
6.5.6 开发汽车公共管理的实施路径306
6.5.7 国情研究和区情研究307
6.5.8 汽车公共政策决策研究309
6.5.9 汽车公共行政研究311
6.5.10 危机管理313
6.5.11 探索新课题313
6.5.12 防止腐败314
6.5.13 汽车公共管理史研究314
6.6 各国汽车公共管理面面观314
6.6.1 欧洲的汽车公共管理315
6.6.2 美国的汽车公共管理319
6.6.3 日本的汽车公共管理331
6.6.4 汽车技术法规全球化进程332
6.7 中国的汽车公共管理334
6.7.1 中国的法律体系334
6.7.2 中国的汽车公共标准体系336
6.7.3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历史回顾337
6.7.4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1: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345
6.7.5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2:货运车治限治超大博弈347
7 发展中的大国发展汽车业论363
7.1 救亡图存,奋起抗争364
7.1.1 中国自造汽车的发端364
7.1.2 开发代用燃料汽车和代用燃料的努力366
7.1.3 小结367
7.2 突破樊篱——发展时期的中国汽车业368
7.2.1 发展时期的中国汽车业368
7.2.2 突破体制的樊篱370
7.2.3 突破技术差距的樊篱375
7.2.4 突破自主开发无可作为论的樊篱——汽车自主开发之争380
7.3 敢问路在何方384
7.3.1 中国汽车业为什么必须走自主开发之路385
7.3.2 中国政府和国企负有自主研发的责任389
7.3.3 政府应该依据什么原则扶持自主开发390
7.3.4 中外合资·引进技术·自主开发392
7.3.5 后化石燃料时代和汽车DNA嬗变——中国汽车业崛起的机遇与挑战394
7.3.6 中国汽车业的崛起亟需顶层设计396
7.3.7 中国汽车业崛起之路在于另类思维397
7.3.8 中国汽车业崛起的突破口在集成创新400
7.3.9 中国汽车业,鼓足你的信心来401
附录 本书出现的英文缩略词404
参考文献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