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测量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谷达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44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测量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测量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1
1.1.1测绘学与测量学1
1.1.2测量学的分支学科1
1.1.3测绘学的发展状况2
1.1.4测绘科学的作用4
1.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5
1.2.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5
1.2.2椭球定位7
1.3地面点位置的表示8
1.3.1地面点位置的确定8
1.3.2地面点在常用测量坐标系中的表示8
1.3.3我国目前常用的坐标系13
1.3.4地面点的高程13
1.4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14
1.4.1地球曲率对距离测量的影响14
1.4.2地球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15
1.5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16
1.5.1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16
1.4.3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16
1.5.2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17
1.5.3测量工作的实施步骤17
第2章 水准测量19
2.1水准测量的原理19
2.2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20
2.2.1水准仪的分类20
2.2.2水准仪的构造20
2.2.3水准尺和尺垫23
2.3.2瞄准24
2.3.1粗平24
2.3水准仪的使用24
2.3.3精平25
2.3.4读数25
2.4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26
2.4.1水准点26
2.4.2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26
2.4.3水准测量的方法27
2.5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及高程计算31
2.5.1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31
2.5.2水准测量的成果校核31
2.5.3路线水准测量的高程计算32
2.5.4路线水准测量的高程计算实例33
2.6水准仪的检验校正35
2.6.1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35
2.6.2水准仪的检验校正36
2.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39
2.7.1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和构造39
2.7.2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40
2.8电子水准仪测量40
2.8.1电子水准仪测量原理41
2.8.3电子水准仪的特点42
2.8.2条形码标尺42
2.8.4电子水准仪的使用方法43
2.9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及减弱措施43
2.9.1仪器误差43
2.9.2操作误差44
2.9.3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45
第3章 角度测量47
3.1角度测量原理47
3.1.1水平角及测量原理47
3.2.1分微尺光学经纬仪48
3.2J6级光学经纬仪48
3.1.2竖直角及测量原理48
3.2.2单平行玻璃板测微器光学经纬仪51
3.3DJ2级光学经纬仪53
3.3.1构造53
3.3.2读数方法54
3.4经纬仪的使用56
3.4.1经纬仪的安置56
3.4.2对光和瞄准57
3.5.1测回法58
3.5水平角观测58
3.4.3读数58
3.5.2方向观测法60
3.6竖直角观测62
3.6.1DJ6级光学经纬仪的竖盘构造62
3.6.2竖直角的计算62
3.6.3竖直角观测方法63
3.6.4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64
3.7经纬仪的检验校正65
3.7.1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校正66
3.7.3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校正67
3.7.2十字丝的纵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校正67
3.7.5照准部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68
3.7.4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校正68
3.8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69
3.8.1仪器误差69
3.8.2仪器对中误差70
3.8.3目标偏斜的误差71
3.8.4整平误差71
3.8.5瞄准误差与读数误差71
3.8.6外界条件的影响71
3.9.1编码法测角72
3.9电子经纬仪简介72
3.9.2增量法测角73
3.9.3动态法测角74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77
4.1距离丈量77
4.1.1距离丈量的工具77
4.1.2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79
4.1.3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83
4.1.4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及减弱措施84
4.2视距测量85
4.2.1视距测量的原理86
4.2.2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88
4.2.3视距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88
4.3光电测距90
4.3.1光电测距仪测距的原理90
4.3.2光电测距仪的使用92
4.3.3光电测距仪测距的误差分析94
4.3.4光电测距的成果整理96
4.4.1标准方向的种类98
4.4直线定向98
4.4.2直线方向表示的方法99
4.4.3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100
4.4.4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101
第5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104
5.1测量误差概述104
5.1.1测量误差的含义104
5.1.2测量误差的来源104
5.1.3观测与观测值分类105
5.1.4测量误差的分类106
5.1.5偶然误差的特性107
5.2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109
5.2.1中误差109
5.2.2相对中误差111
5.2.3容许误差111
5.3误差传播定律111
5.4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115
5.4.1求最或是值116
5.4.2精度评定117
5.5.1权的概念119
5.5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119
5.5.2测量上常用定权的方法120
5.5.3求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是值——加权算术平均值123
5.5.4不等精度观测的精度评定123
5.6测量平差与最小二乘法原理126
5.6.1测量平差126
5.6.2最小二乘法原理126
5.6.3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应用128
5.7条件平差130
5.7.1条件平差原理131
5.7.2条件平差求解平差值的一般步骤133
5.8间接平差134
5.8.1间接平差原理135
5.8.2间接平差法求解平差值的一般步骤136
第6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140
6.1控制测量概述140
6.1.1国家基本控制网140
6.1.2图根控制测量141
6.2导线测量142
6.2.1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43
6.2.2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144
6.3结点导线网近似平差151
6.3.1单结点导线网平差151
6.3.2双结点导线网平差154
6.4小三角测量160
6.4.1小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160
6.4.2小三角测量的内业计算161
6.5交会测量165
6.5.1前方交会165
6.5.2侧方交会167
6.5.3后方交会168
6.5.4自由测站定位法170
6.6高程控制测量171
6.6.1三、四等水准测量171
6.6.2三角高程测量174
第7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179
7.1概述179
7.1.1GPS的由来及发展前景179
7.1.2GPS定位的实质179
7.1.3GPS定位技术的特点180
7.2GPS的构成181
7.2.1空间星座部分181
7.2.2地面监控部分182
7.3GPS绝对定位原理183
7.3.1概述183
7.3.2测码伪距观测方程184
7.3.3绝对定位原理184
7.4GPS相对定位原理185
7.4.1概述185
7.4.2测相伪距观测方程185
7.4.3相对定位原理186
7.5GPS接收机186
7.6.1GPS网的优化设计187
7.6GPS测量的实施187
7.6.2选点及建立标志188
7.6.3外业观测188
7.6.4数据处理188
7.6.5示例188
7.7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相应措施190
第8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91
8.1地形图的比例尺191
8.2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192
8.2.1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193
8.2.2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196
8.2.3地形图图式201
8.3测图前的准备工作202
8.3.1图纸的选用202
8.3.2绘制坐标格网203
8.3.3展绘控制点203
8.4地形图测绘的内容204
8.4.1地物的测绘204
8.4.2地貌的测绘207
8.5.1碎部点的选择213
8.5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213
8.5.2测定碎部点位置的原理215
8.5.3地形图测绘的方法216
8.5.4地形图的绘制218
8.6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220
8.6.1地形图的拼接220
8.6.2地形图的检查221
8.6.3地形图的整饰222
8.7.1地形图修测的目的和要求223
8.7.2地形图修测的内容223
8.7地形图的修测223
8.7.3修测地形图的方法224
第9章 数字化测图227
9.1概述227
9.1.1数字化测图概述227
9.1.2数字化测图的发展及应用229
9.2数字化测图的硬件环境231
9.2.1计算机硬件231
9.2.2全站型电子速测仪232
9.2.3电子手簿233
9.2.4数字化仪234
9.2.5扫描数字化仪236
9.2.6数控绘图仪238
9.3数字化测图的软件环境240
9.3.1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功能240
9.3.2几种较常用的数字化测图软件简介242
9.4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流程245
9.4.1野外数据采集245
9.4.2地图数字化251
9.4.3数据处理256
9.4.4图形输出258
第10章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260
10.1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260
10.1.1梯形分幅法260
10.1.2矩形分幅法265
10.2地形图的识读266
10.2.1地形图的图外注记266
10.2.2地物判读270
10.2.3地貌判读271
10.2.4社会经济要素的阅读271
10.3.2求图上任一点的坐标274
10.3地形图的一般应用274
10.3.1求图上任一点的高程274
10.3.3图上量测直线的长度、方位角及坡度276
10.3.4图上量测曲线的长度277
10.4地形图在工程中的应用277
10.4.1地形图在线路工程中的应用277
10.4.2地形图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279
10.4.3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281
10.5地形图的野外应用284
10.5.1地形图实地定向的方法284
10.5.2在地形图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285
10.6在地形图上量算面积286
10.6.1解析法286
10.6.2图面量算法287
10.6.3面积量算中的几项改正295
第11章 施工测量297
11.1施工测量概述297
11.2测设的基本工作298
11.2.1水平角的测设298
11.2.2水平距离的测设298
11.2.3高程的测设299
11.3点的平面位置测设300
11.3.1直角坐标法300
11.3.2极坐标法300
11.3.3全站仪法301
11.3.4角度交会法301
11.3.5距离交会法301
11.4建筑施工测量302
11.4.1施工控制网的建立302
11.4.2杯型基础及柱子安装测量305
11.4.3民用建筑施工测量307
11.5线路测量309
11.5.1中线测量309
11.5.2曲线测设310
11.5.3线路纵断面测量313
11.5.4线路横断面测量315
11.5.5线路施工测量317
第12章 房产测量322
12.1概述322
12.1.1房地产测量的任务和作用322
12.2.1房产单元的划分与编号323
12.1.2房地产图的特点323
12.2房产调查323
12.2.2房屋调查326
12.2.3房屋用地调查332
12.3房产要素测量333
12.3.1界址测量333
12.3.2界址点坐标的测量334
12.3.5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测量335
12.3.6独立地物测量335
12.3.4境界测量335
12.3.3丘界线测量335
12.3.7交通、水域测量336
12.3.8房产要素测量的主要方法336
12.4房产图绘制337
12.4.1房产分幅平面图337
12.4.2房产分丘图339
12.4.3房产分层分户图343
12.5房产面积测算344
12.5.1房产面积测算的内容344
12.5.2房屋建筑面积测算344
12.5.3用地面积测算345
12.5.4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346
12.6房产变更测量349
12.6.1变更测量的内容349
12.6.2变更测量前的准备及变更测量的实施步骤350
12.6.3变更要素调查350
12.6.4变更要素测量351
12.6.5变更测量的精度要求351
12.6.7房产编号调整352
12.6.8房产资料的处理352
12.6.6变更测量的业务要求352
第13章 土地整治测量354
13.1土地平整测量354
13.1.1合并田块的平整测算方法354
13.1.2方格水准测量法计算土方355
13.2坡改梯田测量362
13.2.1梯田设计362
13.2.2计算土石方量364
13.2.3梯田放样365
参考文献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