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民政工作实用手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时期民政工作实用手册 上
  • 徐瑞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80507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884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905页
  • 主题词:民政工作-中国-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时期民政工作实用手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 卷3

第一篇 社会管理概论3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3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3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9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13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16

第二章 社会工作理论20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及发展20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23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27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价值42

第一节 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42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46

第三节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54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58

第四章 社会工作发展65

第一节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65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工作70

第五章 社会行政78

第一节 社会行政概述78

第二节 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85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90

第四节 改革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变化95

第六章 社会工作督导、咨询与研究103

第一节 社会工作督导103

第二节 社会工作咨询108

第三节 社会工作研究112

第二篇 非营利组织管理123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的概述123

第一节 定义和属性123

第二节 活动领域126

第三节 分类128

第四节 地位131

第五节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起源和历史发展133

第六节 活动领域及其作用136

第七节 法律制度框架142

第八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144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决策及战略管理147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决策147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162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175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功能及目标175

第二节 财务管理及财务预算178

第三节 外部审计183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管理185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和非营利组织185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及角色186

第三节 员工录用及员工的绩效评估187

第四节 报酬与激励机制194

第五节 培训与管理人员开发196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的筹款管理199

第一节 筹款199

第二节 筹款理念的发展200

第三节 筹款的市场分析201

第四节 筹款的主要方式207

第五节 筹款的绩效评估210

第六节 筹款活动的操作过程212

第六章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214

第一节 评估的概念与类型214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框架与评估指标217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方法222

附录一社团登记机关程序230

附录二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232

附录三基金会管理条例239

附录四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247

第一节 社会优抚安置的概念与作用251

第一章 优抚安置的概述251

第三篇 优抚安置的管理251

第二节 社会优抚安置制度的沿革254

第二章 优抚安置内容258

第一节 优抚对象和优抚工作方针258

第二节 死亡抚恤262

第三节 伤残抚恤268

第四节 优待273

第五节 定期定量补助277

第六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279

第七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与社会保障286

第一节 当前社会优抚安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296

第三章 优抚安置基金管理296

第二节 改革社会优抚安置制度与资金管理的若干建议298

附录一军人抚恤优待条例302

附录二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310

第四篇 救灾救济管理333

第一章 社会救济的概述333

第一节 社会救济的概念和作用333

第二节 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过程334

第二章 社会救济方式及内容340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0

第二节 农村社会救济345

第三节 精简退职职工救济349

第四节 农村五保供养355

第三章 社会救济的基金管理362

第一节 当前社会救济资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62

第二节 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趋势367

第四章 救灾管理371

第一节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一级响应)371

第二节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二级响应)374

第三节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三级响应)378

第四节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四级响应)382

附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386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理论渊源391

第五篇 社会保障管理391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391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395

第三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流派402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08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408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发展411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及本质特征415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及改革417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和性质423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内容423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模式比较428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与功能432

第四节 社会保障管理436

第四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443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沿革443

第二节 国家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职能配置447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机构体系450

第四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452

第五节 构筑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453

第六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考核455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条件459

第五章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459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464

第六篇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管理475

第一章 基层民主与村民自治475

第一节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概况475

第二节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主要进程477

第三节 村民自治479

第四节 村级民主选举490

第五节 村委会的设立494

第六节 村级民主管理496

第二章 新型社区建设499

第一节 社区的概述499

第二节 社区形成和发展506

第三节 国外的社区发展513

第四节 我国的社区发展519

第五节 社区就业527

第六节 社区保障552

第三章 社区自治578

第一节 社区自治的概述578

第二节 政府与社区自治的关系588

第三节 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606

第四节 社区的自治与治理616

第一节 婚姻概述631

第一章 婚姻法概述631

第七篇 婚姻登记管理631

第二节 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640

第三节 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646

第四节 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651

第五节 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演变653

第二章 婚姻制度662

第一节 婚姻制度概述662

第二节 结婚的实质要件663

第三节 结婚程序667

第四节 婚姻的无效与撤销670

第五节 婚约676

第六节 事实婚姻与姘居678

第七节 关于特殊群体结婚问题探讨681

第三章 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85

第一节 婚姻自由原则685

第二节 一夫一妻制原则688

第三节 男女平等原则690

第四节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691

第五节 计划生育原则694

第四章 婚姻的效力697

第一节 婚姻效力概述697

第二节 夫妻人身关系699

第三节 夫妻财产关系701

第五章 离婚制度705

第一节 离婚制度概述705

第二节 协议离婚716

第三节 诉讼离婚722

第六章 离婚的法律效力733

第一节 离婚对当事人身份上的效力733

第二节 离婚对当事人财产上的效力736

第三节 离婚对子女的法律后果750

第四节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适用759

第七章 婚姻家庭救助制度771

第一节 婚姻家庭救助制度概述771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救助773

第三节 婚姻家庭行政救助775

第四节 婚姻家庭司法救助777

第八章 特殊主体的婚姻家庭问题782

第一节 民族婚姻家庭法律问题782

第二节 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问题786

第三节 涉及华侨、涉港澳同胞婚姻家庭法律问题791

第四节 涉台婚姻家庭法律问题794

第九章 亲属制度800

第一节 亲属的概念及种类800

第二节 亲系与亲等807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812

附录二婚姻登记条例818

附录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822

附录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827

第八篇 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的管理833

第一章 社会福利833

第一节 社会福利概述833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860

第三节 社会福利水平885

下 卷885

第四节 社会福利基金管理902

第五节 社会化的社会福利926

第六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国际比较950

第七节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973

第二章 救助管理979

第一节 救助管理的概述979

第二节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982

第三节 救助管理站及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985

第一节 收养制度概述986

第三章 收养管理986

第二节 我国的收养立法987

第三节 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定条件989

第四节 收养程序994

第五节 收养关系的法律效力999

第六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1002

第四章 殡葬管理1005

第一节 殡葬经营管理概述1005

第一章 统计的概述1021

第九篇 民政统计管理1021

第二节 殡葬企业的组织结构1021

第三节 殡葬企业的环境管理1035

第四节 殡葬企业战略管理1051

第五节 殡葬企业经营管理1069

第六节 殡葬企业的计划管理1088

第七节 殡葬企业的营销管理1110

第八节 殡葬企业财务管理1126

第九节 殡葬管理中的控制1142

第十节 殡葬企业质量管理1149

附录一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174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178

附录三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184

附录四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186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189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191

附录六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1193

附录七殡葬管理条例1196

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类1205

第三节 经济社会统计及有关基本概念1211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1218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和方法1218

第二节 统计调查条例和调查方案1222

第三节 各种统计调查方式1227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1233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步骤1233

第二节 统计分组1234

第三节 次数分布1239

第四节 统计整理的组织和技术1250

第五节 统计表1252

第一节 总量指标的度量1257

第四章 描述统计1257

第二节 相对指标的度量1260

第三节 集中趋势的度量1268

第四节 离中趋势的度量1286

第五章 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1299

第一节 正态分布及特征1299

第二节 标准正态分布1305

第六章 统计抽样和参数估计1313

第一节 统计抽样的意义和作用1313

第二节 抽样方法和组织方式1315

第三节 统计抽样的科学原理1320

第四节 抽样误差1329

第五节 参数估计1342

第七章 假设检验1348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1348

第二节 Z检验法1354

第三节 t检验法1358

第四节 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1360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1364

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1364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1367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1374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1381

第五节 季节 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测定1391

第九章 经济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1400

第一节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1400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1402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的编制1408

第四节 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1414

第五节 平均指标指数及因素分析1418

第六节 综合评价指数1422

第十章 相关和回归分析1429

第一节 相关分析概述1429

第二节 相关图和相关系数1432

第三节 回归分析1439

第四节 样本的拟合优度1445

第五节 非线性回归分析1449

第十一章 统计预测1452

第一节 统计预测的一般问题1452

第二节 移动平均法1453

第三节 指数平滑法1459

第四节 加权两点法和加权三点法1466

第五节 自回归预测1470

第六节 预测误差1474

第一节 居民收入水平统计1476

第十二章 居民生活水平统计1476

第二节 居民消费水平统计1478

第三节 居民生活质量统计1486

第四节 居民生活水平统计分析1491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统计1496

第一节 社会保障统计的概念和任务1496

第二节 社会保险统计1498

第三节 社会福利统计1504

第四节 社会救助统计1507

第五节 优抚安置统计1510

大力开展社区图书室援建和社区读书活动 建设和谐、文明的美好家园 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 朱贺星1515

第十篇 基层民政工作经验交流1515

加快建设沈阳特色社会救助体系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 辽宁省沈阳市民政局 张颖1518

社区发展的三个支点探讨 辽宁省葫芦岛市民政局 张宝成1522

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1525

南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南平市民政局 黄光炎1535

搭好四个平台 构建和谐社区 福建省南平市民政局林清力1541

景德镇市加快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江西省景德镇市民政局 高坤麟1544

城郊基层自治组织建设黄岛模式探析 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 刘光享1550

注重制度建设 强化规范运作 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水平 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 刘光享1559

以人为本 多策并举 推动殡葬改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河南省周口市民政局 许益新1564

加强社区建设 争创一流城市 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 余春存1567

夯实民政工作基础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 毛光全1571

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促进和谐永州建设 湖南省永州市民政局 高增遗1574

浅谈复退军人群体对构建和谐永州的作用与影响 湖南省永州市民政局 周基良1580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趋势分析 湖南省永州市民政局 杨峻1584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和谐社会根基 四川省雅安市民政局廖泽澎1588

以防为主 防救结合——试论如何在救灾救济工作中创新防灾与救灾相结合的新机制 四川省广元市民政局 田现平1592

浅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政局 刘应忠杨承进1598

海北州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海省海北州民政局 吉汉杰1604

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创建适应现代城市需求的新型社区 天津市河西区民政局1609

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对策与措施 河北省安国市民政局1614

投入与保障并重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河北省迁安市民政局 田士忠 陈晨1619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村民自治深入开展 河北省围场县民政局 季国柱1621

科学整合资源 创新办院模式 努力实现五保敬老工作的新突破 河北省沽源县民政局 孙峥1626

做好弱势群体帮扶 助推和谐社会构建 河北省阜平县民政局 李贤明1629

民政部门职能转变的思路、措施 河北省平山县民政局 刘联平1632

搭建平台 为民解困 全力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山西省浮山县民政局 宋景诗1639

建立农村特困救助体系 保障弱势群体生活需求 山西省平顺县民政局 张润定1644

完善体制 创建和谐有序社区 以人为本 建设城市美好家园——朔州市朔城区大力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民政局 柴垣 薛志纲1648

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思路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民政局 白嘎日哈1652

莫旗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政局 苏成祥1655

农村殡葬改革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辽宁省阜新县民政局 项富廷 宋海1657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搞好农村特困救助 促进县域和谐社会建设 吉林省辉南县民政局 周余全1660

求真务实促发展 开拓进取创业绩 吉林省长白县民政局 王秀福1663

关注民生 以人为本 做构建和谐社会基石 体恤民情 为民解困 当打造平安 东辽先锋——东辽民政工作回眸 吉林省东辽县民政局 李来喜 申志刚1666

实施“一口上下”机制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上海市嘉定区民政局 张潮167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闵行民政 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 陈志福1677

分层施救 各有所助——盐城市盐都区社会救助情况的调查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民政局 周还林 包云祥1683

我县农村弱势群体现状和救助对策 安徽省太和县民政局 郭凤林 范祥东1688

邵武市创建双拥模范城主要事迹 福建省邵武市民政局 邱建芳1691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如何开展 江西省永新县民政局 左萍萍1696

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 全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山东省荣成市民政局 王承贵1702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切实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山东省新泰市民政局 尹承学1705

坚持依法行政 竭诚为民服务 全面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河南省范县民政局 杨崇乐1708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 全力推进社区建设 河南省上蔡县民政局 王留柱1712

责任重于山——保康县民政干部抗灾救灾纪实 湖北省保康县民政局 葛方勤 罗 铭 虢先佳 徐昌陆1717

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要努力应对和谐社会建设 湖南省双峰县民政局 王玉成 龚文1722

试论新时期我国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广西马山县民政局 黄雅兰 蓝生恒1725

创新方式 促进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 重庆市大渡口区民政局 赵建1731

推进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民政局 袁惠如1738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新型社区 四川省旺苍县民政局 王建国1744

以创建为载体 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贵州省福泉市民政局 罗廷国1749

构建和谐社会 民政责任重大——来自农村社会贫困群体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贵州省龙里县民政局 宋兴文1751

浅析低保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陕西省子洲县民政局 柴福华1754

加强城乡救助体系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甘肃省夏河县民政局 章嘎全1757

开拓退伍安置新渠道 构建安置工作新机制 甘肃省华亭县民政局 赵荣华1761

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 推进基层民政管理体制创新 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新疆青河县民政局 巴黑提17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