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韵学通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音韵学通论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3025763.jpg)
- 胡安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3297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语言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音韵学通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音韵学与语音学1
第二节 音韵学的功用2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9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9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17
第三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22
第二编 中古音26
第三章 《广韵》26
第一节 《广韵》以前的韵书26
附录一 《切韵·序》注32
第二节 《广韵》的产生36
第三节 《广韵》的版本38
第四节 《广韵》的体例40
附录二 《广韵》韵例41
第五节 《广韵》的四声配合42
第六节 根据《广韵》探求中古音的方法47
第七节 《广韵》的声类和声母52
第八节 《广韵》的韵类和韵母62
第四章 《韵镜》84
第一节 《韵镜》的产生和作用84
第二节 《韵镜》的体例86
附录三 《韵镜》图例87
第三节 《韵镜》对中古声母和韵母的分析95
第四节 《韵镜》和《广韵》在考察中古音中的互补作用102
第五章 中古音系104
第一节 中古音的声母104
第二节 中古音的韵母109
第三节 中古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116
第四节 中古音的声调119
第六章 《广韵》一系的韵书和韵图124
第一节 《广韵》以后的几种韵书124
一、《景德韵略》124
二、《集韵》124
三、《礼部韵略》126
四、《五音集韵》127
五、《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29
六、《古今韵会举要》133
第二节 《韵镜》以后的几种韵图135
一、《七音略》135
二、《四声等子》139
三、《切韵指掌图》142
四、《经史正音切韵指南》145
第三编 近代音——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148
第七章 近代音148
第一节 《中原音韵》148
第二节 《韵略易通》150
第三节 近代音的声、韵、调151
第八章 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157
第一节 声母的变化157
第二节 韵母的变化164
第三节 声调的变化170
附论一 根据今音辨识中古音方法说略173
附论二 古入声字辨识三法185
附论三 反切概说194
第四编 上古音215
第九章 上古音的声母215
第一节 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和方法215
第二节 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217
一、古无轻唇音217
二、古无舌上音222
三、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225
四、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226
五、照二归精说228
第三节 上古声母系统及拟音230
第十章 上古音的韵部235
第一节 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235
第二节 清代以前研究上古韵部的简况240
第三节 清人研究上古韵部所取得的成就243
一、顾炎武的古韵分部243
二、江永的古韵分部248
三、段玉裁的古韵分部254
四、戴震的古韵分部258
五、孔广森的古韵分部262
六、王念孙的古韵分部265
七、江有诰的古韵分部267
一、章太炎的古韵分部275
第四节 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研究275
二、黄侃的古韵分部276
三、王力的古韵分部277
四、罗常培、周祖谟的古韵分部280
第五节 上古韵部系统及拟音282
附录四 十三家古韵分部异同表284
第十一章 上古音的声调285
第一节 清人对上古声调的研究285
一、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285
二、江永的四声说287
三、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288
四、王念孙、江有诰的四声说288
第二节 今人对上古声调的研究289
一、王力的古无去声说290
二、周祖谟的古四声说295
第三节 对上古声调的考察301
附论四 长入说质疑310
第十二章 阴阳对转与因声求义327
第一节 阴阳对转327
一、孔广森的阴阳对转说327
二、章太炎的阴阳对转说328
第二节 因声求义334
一、因声求义的理据335
二、汉语声同义通例证338
三、因声求义例举344
四、因声求义的流弊及其限制355
主要参考文献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