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地灾害与生态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山地灾害与生态工程
  • 周跃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4162016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生态系统-应用-山地-地质-自然灾害-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地灾害与生态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 坡面生态工程的概念1

1.2 坡面生态工程与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2

1.2.1 生态工程的涵义2

1.2.2 在生态工程中的地位3

1.2.3 与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4

1.3 坡面生态工程的基本内容4

1.3.1 目标确定与规划设计4

1.3.5 植物群落营造5

1.3.4 群落设计与节律匹配5

1.3.3 植物种类的对比与选择5

1.3.2 立地环境评价与改造、控制5

1.3.6 工程造价概预算6

1.3.7 效益监测与评估6

1.4 坡面生态工程发展简史6

1.4.1 在国外的发展6

1.4.2 在国内的发展7

1.5 坡面生态工程的认识和发展现状8

第二章 山地灾害及其生态工程防治综述10

2.1 山地灾害的概念10

2.1.1 关于山地和灾害10

2.1.2 山地灾害的概念10

2.1.3 山地灾害的后果11

2.2.1 山地灾害的分类12

2.2.2 山地灾害的属性特征12

2.2 山地灾害的分类及特征12

2.2.3 山地灾害的区域规律14

2.3 山地灾害的主要类型14

2.3.1 流体运动类山地灾害的概念与特征14

2.3.2 流体运动类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19

2.3.3 块体运动类山地灾害的概念与特征21

2.3.4 滑坡和崩塌发生的环境与形成条件22

2.4.1 我国的山地灾害防治25

2.4.2 防治途径25

2.4 山地灾害的防治及其途径25

2.5 生态工程的灾害防治特点28

2.5.1 植被的灾害防治作用28

2.5.2 生态工程途径的特点29

第三章 坡面生态工程的植被作用原理35

3.1 土壤—植被系统理论35

3.1.1 土壤植被系统的概念35

3.1.2 SVS的生物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属性36

3.1.3 土壤植被系统的生态工程意义38

3.2 植被侵蚀控制原理39

3.2.1 坡面过程及其受植被的影响39

3.2.2 与植被作用有关的坡面稳定性分析39

3.2.3 斜坡不稳定性的类型及其受植被的调节40

3.3 植被影响坡面过程的突出作用41

3.4 植被的水文效应43

3.4.1 降雨截留43

3.4.2 削弱滴溅侵蚀44

3.4.3 提高土壤渗透47

3.4.4 抑制地表径流47

3.4.5 控制地表土壤侵蚀50

3.4.6 土壤湿度的调节52

3.4.7 土壤表面板结53

3.4.8 植被侵蚀控制综合水文作用54

3.5 植被侵蚀控制的水力学效应57

3.5.4 径流沉积物搬运能力受植被的影响58

3.5.5 地表物质沉积过程受植被的影响58

3.5.1 雨滴溅蚀能量受植被的影响58

3.5.3 地表径流的土壤分离能力受植被的影响58

3.5.2 地表径流形成时间受植被的影响58

3.6 植被的机械效应59

3.6.1 土壤加强作用59

3.6.2 斜向支撑作用64

3.6.3 地表负荷作用72

3.6.4 风力传导72

3.6.5 木本植物的楔劈作用72

3.6.6 水文效应和机械效应的综合作用72

4.1.1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型75

4.1 植物材料的生物学分析75

第四章 植物作为生态工程材料的生物学与工程学分析75

4.0 前言75

4.1.2 生态工程材料的基本类型81

4.2 植物群落特征82

4.2.1 种类组成特征82

4.2.2 群落结构特征83

4.2.3 植物群落的节律性84

4.2.4 植物群落的动态特征84

4.3 植物材料的生态工程学分析86

4.3.1 植物材料的工程属性86

4.3.2 植物根系的强度86

4.3.3 植被工程性状的可变性与可靠性89

4.3.4 不同类型植物材料工程性能的比较90

4.4 植物材料选择的生态学基础92

4.4.1 植物、生态因子与环境92

4.4.2 植物对光的要求92

4.4.3 植物对温度的要求93

4.4.4 植物对水的要求93

4.4.5 植物对土壤的要求93

4.5 生态工程材料的植物种类选择94

4.5.1 选种的环境指标94

4.5.2 选种的生物学指标96

4.5.4 选择植物的基本思路98

4.5.3 选种的工程指标98

4.5.5 本地植物与外来植物99

第五章 坡面生态工程的技术体系100

5.1 概论100

5.1.1 作用与任务100

5.1.2 技术体系的特点100

5.1.3 技术体系的构成102

5.2 整地工程技术103

5.2.1 整地的方法103

5.3 覆被工程技术106

5.3.1 坡面保护技术组合106

5.2.2 整地的季节106

5.3.2 斜坡稳定技术110

5.3.3 混合结构技术123

5.3.4 附加结构技术130

5.4 管护工程131

5.4.1 施肥132

5.4.2 灌溉132

5.4.3 地表处理133

5.4.4 地面覆盖133

5.4.5 剪草和修枝133

5.4.6 固定植株133

5.4.7 病虫控制133

6.1 坡面生态工程规划134

第六章 坡面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134

6.0 前言134

6.1.1 规划的基本原则135

6.1.2 规划类型136

6.1.3 规划内容136

6.1.4 规划方法与步骤138

6.2 坡面生态工程设计140

6.2.1 工程设计的任务和阶段划分140

6.2.2 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40

6.2.3 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41

6.3.1 评价原则144

6.3 规划设计综合评价144

6.2.4 设计文件编制144

6.3.2 评价依据与方法145

6.4 坡面生态工程规划案例:滇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总体规划145

6.4.1 概况145

6.4.2 水土流失现状及区域差异145

6.4.3 原有水土保持工作和经验(略)149

6.4.4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总体规划149

6.4.5 综合防治规划152

6.4.6 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规划156

6.5 技术经济指标和效益评价157

6.5.1 投入指标计算(略)157

6.5.3 效益指标计算159

6.5.2 进度指标计算159

6.6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略)161

6.7 坡面生态工程设计案例:腾—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控制161

6.7.1 项目区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状况161

6.7.2 公路建设的水土保持工程要求163

6.7.3 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164

6.7.4 弃渣场生态工程设计164

6.7.5 取土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68

6.7.6 临时施工便道和临时场地生态工程设计169

7.1 案例一:热带亚热带香根草侵蚀控制和坡面保护的运用172

第七章 坡面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发展前景172

7.1.1 香根草的生物生态学特征173

7.1.2 香根草的生态工程运用173

7.1.3 使用香根草的成本174

7.2 案例二:意大利高山地区的侵蚀控制174

7.2.1 草地种植技术175

7.2.2 相关的研究和开发176

7.2.3 结果与讨论176

7.3 案例三: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弃土场边坡整治工程177

7.3.1 前期的研究和实验177

7.4.2 生态工程设计思路179

7.4.1 环境条件与坡面不稳定性179

7.4.3 初步措施的失败179

7.3.2 建立植物群落179

7.4 案例四:尼泊尔东部山区侵蚀控制和公路边坡保护179

7.4.4 最后的方案181

7.4.5 经验182

7.5 案例五:中国广东花岗岩丘陵山地侵蚀控制的坡面生态工程实践182

7.5.1 前言182

7.5.2 地表面蚀控制183

7.5.3 沟道侵蚀控制183

7.5.4 治理效果184

7.6 案例六:台湾地区流域管理的坡面生态工程184

7.6.1 前言184

7.6.2 流域森林管理184

7.6.3 应用基础研究185

7.7.1 前言186

7.6.4 保护效果186

7.7 案例七:西非海岛侵蚀控制的坡面生态工程186

7.7.2 侵蚀问题与解决办法187

7.7.3 生态工程技术187

7.7.4 工程效果187

7.8 坡面生态工程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188

7.8.1 克服不确定性188

7.8.2 建设数据库189

7.8.3 完善技术体系189

7.8.4 工程设计190

7.8.5 开拓与创新191

7.9 坡面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191

参考文献1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