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2版
  • 黎连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112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

第1章 综合布线系统1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4

1.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5

1.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6

1.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7

1.6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7

1.6.1 集成布线系统8

1.6.2 智能小区布线13

2.1.1 双绞线15

第2章 网络传输介质15

2.1 有线通信线路15

2.1.2 同轴电缆18

2.1.3 光缆19

2.2 双绞线传输介质的品种、性能与标准20

2.2.1 双绞线的品种20

2.2.2 双绞线电缆的测试数据21

2.2.3 常用的双绞线电缆21

2.2.4 超5类布线系统34

2.2.5 6类布线的有关问题36

2.3 同轴电缆的品种、性能与标准40

2.4 光缆的品种与性能43

2.4.1 什么是光纤43

2.4.2 光纤的种类44

2.4.3 光纤通信系统简述44

2.4.4 光缆的种类和机械性能46

2.5 数据传输技术中的几个术语55

2.5.1 信道传输速率55

2.5.2 通信方式55

2.5.5 宽带传输56

2.5.3 传输方式56

2.5.4 基带传输56

第3章 网络互联设备57

3.1 中继器和集线器57

3.1.1 中继器57

3.1.2 集线器57

3.2 调制解调器58

3.2.1 调制解调器的用途与分类58

3.2.2 调制解调器在联网中的功能与方式60

3.2.3 如何选购调制解调器64

3.3.1 网卡概述67

3.3 网络互联设备——网卡67

3.3.2 网卡的类型68

3.3.3 网卡的总线类型69

3.3.4 3COM公司网卡系列70

3.4 网桥72

3.4.1 网桥的工作原理72

3.4.2 网桥的功能72

3.4.3 网桥的种类74

3.5.2 三种交换技术75

3.5.1 交换机概述75

3.5 交换机75

3.5.3 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及选择76

3.5.4 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76

3.6 路由器78

3.6.1 原理与作用78

3.6.2 路由器的优缺点79

3.6.3 路由器的功能79

3.7 网关80

3.7.1 网关的基本概念80

3.7.3 外部网关协议简述81

3.7.2 网关-网关协议简述81

3.7.4 内部网关协议族82

3.8 防火墙82

3.8.1 防火墙概述82

3.8.2 防火墙体系结构84

3.8.3 防火墙体系结构的组合形式88

3.8.4 内部防火墙89

3.8.5 防火墙的未来89

第4章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铺设90

4.1 金属槽和塑料槽90

4.3 桥架91

4.2 金属管和塑料管91

4.4 槽、管的线缆铺设92

4.5 槽管可放线缆的条数94

第5章 网络总体方案设计96

5.1 网络系统组成96

5.2 典型的5种方案的成功案例101

5.3 Internet/Intranet网络解决案例106

5.4 ATM解决方案111

第6章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116

6.1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116

6.1.1 网络工程的需求分析116

6.1.3 网络工程工作清单117

6.1.2 网络工程的分析与设计117

6.2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121

6.2.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概述121

6.2.2 工作区设计要点122

6.2.3 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要求122

6.3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125

6.3.1 水平干线子系统设计概述125

6.3.2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线缆种类126

6.3.3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方案126

6.4.2 管理间子系统的交连硬件部件129

6.4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129

6.4.1 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部件129

6.4.3 管理间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131

6.4.4 管理间子系统在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中的应用132

6.4.5 管理间子系统在设备间中的应用134

6.4.6 管理间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步骤134

6.5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135

6.5.1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简述135

6.5.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结构136

6.5.3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法136

6.6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37

6.6.1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概述138

6.6.2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的环境考虑138

6.7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141

6.7.1 AT 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设计141

6.7.2 电缆布线方法144

6.7.3 4种建筑群布线方法比较145

6.7.4 电缆线的保护146

6.8.3 两套设计方案的各自取费主要内容147

6.8.2 网络布线方案的设计147

6.8.1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构147

6.8 网络工程的总体设计147

6.9 方案的书写样例149

6.9.1 某某公司网络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149

6.9.2 建筑行业取费方式171

第7章 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173

7.1 网络工程布线施工技术要点173

7.1.1 布线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73

7.1.2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73

7.1.3 测试174

7.1.4 工程施工结束时注意事项174

7.2.1 EIA/TIA568A和EIA/TIA568B的关系175

7.2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175

7.2.2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176

7.3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技术177

7.3.1 连接RJ-45时要注意的事项177

7.3.2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178

7.4 布线技术179

7.4.1 路由选择技术179

7.4.2 线槽铺设技术181

7.4.3 线缆牵引技术184

7.4.4 建筑物主干线电缆连接技术187

7.4.6 建筑物内水平布线技术189

7.4.5 建筑群间电缆布线技术189

7.4.7 光缆布线技术191

7.5 光缆连接的制作201

7.5.1 光纤连接器的主要部件和制作工艺201

7.5.2 压接式光纤连接头技术213

7.6 光纤连接安装技术215

7.6.1 光纤布线的元件——线路管理件215

7.6.2 LCGX光纤交叉连接系统221

7.6.3 光纤连接架221

7.6.4 光纤交连场的设计222

7.6.5 光纤连接管理223

7.7 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224

7.7.1 数据点改变为语音点的操作方法226

7.7.2 语音点改变为数据点的操作方法226

7.7.3 1个数据(语音)点改变为4个语音用户的操作方法226

7.8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识管理227

第8章 无线网络228

8.1 无线网络的概念与特点228

8.1.1 无线网络的概念228

8.1.2 无线网络通信传输媒介230

8.1.3 无线网络标准与协议231

8.1.4 无线应用协议WAP简述234

8.1.5 无线宽带HiperLAN/2新技术的展望237

8.1.6 无线ATM技术240

8.1.7 无线网卡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43

8.1.8 宽带无线技术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MDS244

8.1.9 微波扩频无线网特点及运行环境246

8.1.10 AIRLAN计算机无线网络246

8.2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248

8.2.1 基本原理248

8.2.2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248

8.2.3 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249

8.3.1 无线网络产品253

8.3 微波扩频无线网络产品253

8.4.2 无线网络安装实例254

8.3.2 部分产品使用环境与技术指标257

8.4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与实例263

8.4.1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263

8.5 无线分组交换网269

8.5.1 无线分组网概况269

8.5.2 无线分组网的系统结构270

8.5.3 无线信道的访问方式272

8.6.1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应用状况273

8.6 无线网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273

8.6.2 计算机无线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274

8.6.3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标准化问题274

8.6.4 无线互联网275

8.6.5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发展与应用前景277

第9章 测试与测试的有关技术278

9.1 测试概述278

9.1.1 测试内容278

9.1.2 测试有关标准278

9.1.3 超5类、6类线测试有关标准283

9.3 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289

9.2.2 电缆的认证测试289

9.2.1 电缆的验证测试289

9.2 电缆的2种测试289

9.3.1 网络听证290

9.3.2 故障诊断290

9.4 一条电缆(UTP5)的认证测试报告290

9.5 局域网电缆测试及有关要求292

9.6 测试仪的种类与技术指标293

9.6.1 Fluke DSP-100测试仪293

9.6.2 Fluke 620局域网电缆测试仪299

9.6.3 Fluke 652局域网电缆测试仪300

9.6.4 Fluke 67X局域网测试仪302

9.6.5 Fluke 68X系列企业级局域网测试仪306

9.6.6 WireScope 155测试仪311

9.6.7 Fiber Smartprobe光纤测试系列模块313

9.6.8 超5类、6类双绞线测试的内容314

9.6.9 如何选择电缆测试仪314

9.7 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317

9.7.1 近端串扰未通过317

9.7.2 衰减未通过317

9.7.3 接线图未通过317

9.7.5 测试仪问题318

9.7.4 长度未通过318

9.8 大对数电缆测试技术319

9.8.1 TEXT-ALL25测试仪简介319

9.8.2 操作说明319

9.8.3 测试连接插座320

9.8.4 自动测试程序321

9.9 光缆测试技术322

9.9.1 光纤测试技术综述322

9.9.2 光纤测试仪的组成328

9.9.3 938系列测试仪的技术参数329

9.9.4 光纤测试仪操作使用说明329

9.9.5 光纤测试步骤334

9.10 工程的结尾工作337

9.10.1 工程结束时应做的工作337

9.10.2 网络文档的组成337

第10章 网络工程的验收与鉴定339

10.1 现场(物理)验收339

10.2 文档与系统测试验收341

10.3 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342

10.4 鉴定会材料样例342

10.5 鉴定会后资料归档348

11.1.1 系统设计349

第11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有关标准与规范349

11.1 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349

11.1.2 系统指标354

11.1.3 工作区子系统357

11.1.4 配线子系统358

11.1.5 干线子系统358

11.1.6 设备间子系统359

11.1.7 管理子系统359

11.1.8 建筑群子系统360

11.1.9 光缆传输系统360

11.1.10 电源、防护及接地361

11.1.11 环境保护368

11.1.12 安装工艺要求369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371

11.2.1 范围371

11.2.2 分类原则371

11.2.3 术语定义371

11.2.4 类别体系372

11.3 建设部颁布的有关智能建筑管理的若干规定379

11.3.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379

11.3.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380

11.3.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执业资质标准(试行)381

11.4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382

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83

11.6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摘要)389

第12章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所关心的问题391

12.1 综合布线系统方面的问题391

12.1.1 怎样看待PDS布线市场391

12.1.2 怎样看待系统集成和系统集成商393

12.1.3 局域网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393

12.1.4 为什么要建设屏蔽局域网398

12.1.5 如何选择屏蔽与非屏蔽系统401

12.1.6 如何看待15、20、25年保证402

12.1.7 选用网络布线方案的建议403

12.1.8 千兆位以太网的优势和如何升级到千兆位以太网404

12.1.9 千兆以太网简介406

12.1.10 千兆以太网与百兆以太网之间的主要差别407

12.1.11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408

12.1.12 IEEE 802.3ab工作组409

12.1.13 智能大厦的弱电系统409

12.1.14 为什么需要万兆以太网410

12.1.16 万兆以太网的主要技术411

12.1.15 什么地方需要万兆以太网411

12.1.17 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412

12.1.18 相关物理介质层412

12.1.19 芯片接口413

12.1.20 最小和最大帧尺寸414

12.1.21 利用电力线建设局域网的有关问题414

12.2 设备选择方面的问题415

12.2.1 给服务器配置UPS电源要注意“W”与“VA”的关系415

12.2.2 选用CPS时要考虑的问题416

12.2.3 确保服务器性能时网卡的安装方法417

12.2.4 网络交换机的选择418

12.3 线缆与光缆方面的问题422

12.3.1 6类布线系统中的有关问题422

12.3.2 布线系统与千兆位网络传输426

12.3.3 光纤与铜缆的选择428

12.3.4 千兆位以太网的光纤选择429

12.3.5 千兆位以太网是否会取代ATM430

12.3.6 网络布线标准的新动向431

12.3.7 光纤ST头连接技术432

12.3.8 光纤铺设的新技术“吹光纤”434

12.3.9 光纤线路常用的测量方法436

12.3.10 光纤在中小企业网中使用的几点考虑437

12.3.11 安装光缆需要注意的问题439

12.3.12 光纤带宽与传输距离的关系440

12.4 接入与测试、编码方面的问题440

12.4.1 接入技术440

12.4.2 压缩编码技术决定了线缆的带宽463

12.4.3 近端/远端综合串扰的问题463

12.5 以太网史、拓扑结构、布线标准与TCP/IP方面的问题464

12.5.1 以太网的发展过程464

12.5.2 网络拓扑结构471

12.5.3 综合布线标准的有关问题474

12.5.4 TCP/IP481

12.5.5 关于IPv6的问题485

12.6 督导与责任方面的问题490

第13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物理隔离技术493

13.1 物理隔离技术的意义与作用493

13.2 物理隔离技术的不足之处494

13.3 物理隔离技术的路线494

13.4 物理隔离的几种技术方案495

13.5 典型案例分析500

13.6 安全隔离卡原理与分类502

13.7 国内的产品503

14.1.2 以太网的故障506

14.1.1 以太网的帧结构506

第14章 以太网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506

14.1 以太网的帧结构与产生故障的原因506

14.1.3 故障类型507

14.1.4 其他故障509

14.2 网络维护基础510

14.2.1 网络的档案文件备案511

14.2.2 物理层的基础评估511

14.2.3 数据链路层状况的评价513

14.2.4 网络层的评价514

14.3.2 以太网故障查找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516

14.3.1 以太网故障查找的一般规则516

14.3 以太网故障排除516

14.3.3 查找一般的网络故障517

14.4 以太网阻塞与解决方法522

14.4.1 网络负载522

14.4.2 以太网阻塞的常见原因523

14.4.3 以太网阻塞的解决方案523

14.4.4 交换机转发技术524

14.4.5 交换机的几个重要概念525

参考文献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