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行政法学
  • 姜明安,余凌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826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40页
  • 文件大小:297MB
  • 文件页数:771页
  • 主题词:行政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什么是行政?1

什么是行政法?3

什么是“新行政法”?12

中国行政法是怎样创建和发展起来的?17

第一编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9

第1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背景29

1.1 我国宪政运动和宪政思想产生的“先天不足”30

1.2 当代剧烈社会变革所提出的时代课题31

1.3 行政法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呼唤34

第2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学说之概览37

2.1 国内相关学说之概览37

2.2 域外相关学说之概览46

第3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述评51

3.1 已有研究成果之贡献52

3.2 最低限度共识之建立54

3.3 有效学术对话之展开56

3.4 实证基础研究之强化57

3.5 公共行政变迁之关注57

第二编 行政法基本原则62

第4章 概述62

4.1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性62

4.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产生途径与来源63

4.3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地位与功能64

4.4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65

第5章 依法行政原则68

5.1 法律优位原则68

5.2 法律保留原则68

第6章 平等原则75

6.1 平等原则的概念75

6.2 平等原则的衍生原则75

6.3 从平等原则看我国行政法制实践76

第7章 信赖保护原则79

7.1 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79

7.2 信赖保护原则的发展79

7.3 信赖保护与法律安定80

7.4 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81

7.5 信赖保护的方法82

7.6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领域82

7.7 信赖保护原则与我国行政法84

第8章 比例原则88

8.1 比例原则概述88

8.2 比例原则的内容89

8.3 比例原则与中国行政法制实践90

第9章 其他的行政法基本原则92

9.1 人性尊严原则92

9.2 诚实信用原则95

9.3 公益原则97

9.4 行政效能原则99

9.5 正当程序原则100

第三编 行政组织法与行政主体107

第10章 行政组织法与行政主体概说107

10.1 行政组织法107

10.2 行政主体111

第11章 行政机关114

11.1 行政机关概述114

11.2 行政机关的分类与特征118

11.3 行政机关组织法120

第12章 其他承担行政任务的主体127

12.1 概述127

12.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28

12.3 受委托的组织132

第13章 公务员135

13.1 公务员制度概述135

13.2 公职关系137

第14章 行政相对人143

14.1 行政相对人概述143

14.2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44

第四编 行政规范的制定147

第15章 行政规范的类型与制度功能147

15.1 行政规范的类型147

15.2 行政规范的构成要件150

15.3 行政规范的制度变迁153

15.4 行政规范的制度功能155

第16章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159

16.1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159

16.2 行政规范制定的民主过程163

16.3 管制功能分析程序166

第17章 行政规范的法律效力170

17.1 行政规范有效性的判断170

17.2 行政规范的效力状态173

17.3 行政规范的司法拘束力174

17.4 内部行政规则的外部化178

17.5 行政规章对民事纠纷的适用179

第18章 行政规范的监督与审查机制181

18.1 法规清理制度181

18.2 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182

18.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182

18.4 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规定的审查183

18.5 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184

18.6 对行政规范的事实审查184

18.7 行政立法不作为的监督188

第五编 行政处理行为191

第19章 行政处理概述191

19.1 行政处理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属性191

19.2 行政处理的法律机制204

第20章 行政处理效力的构造和形态217

20.1 行政处理效力概述217

20.2 推定合法的公定力224

20.3 抵制改变的确定力228

20.4 强调遵从的拘束力232

20.5 诉诸强制的执行力235

第21章 行政处理的成立、生效与消灭240

21.1 行政处理的成立240

21.2 行政处理的生效244

21.3 无瑕疵行政处理的消灭250

第22章 行政处理的瑕疵及其处置261

22.1 行政处理瑕疵的基本形态261

22.2 错误瑕疵及其修正264

22.3 不当瑕疵及其变更267

22.4 “一般违法”瑕疵及其撤销276

22.5 “严重且明显”瑕疵及其无效289

第23章 行政处理行为各论300

23.1 行政许可300

23.2 行政处罚309

23.3 行政强制325

23.4 行政收用335

23.5 行政给付341

23.6 行政确认343

第六编 非强制行政行为347

第24章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理念347

24.1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基本含义348

24.2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基本类型349

24.3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现实问题和法治化对策351

第25章 行政计划与规划356

25.1 行政计划和规划的概念、特点与性质356

25.2 行政计划的产生发展与现实意义358

25.3 行政计划的基本功能和适用范围360

25.4 行政计划的类型、程序与救济360

25.5 行政计划的现实问题与完善路径364

第26章 行政指导369

26.1 行政指导的概念和重要特征369

26.2 行政指导的产生发展和国外做法371

26.3 行政指导的构成要件和基本功能373

26.4 行政指导的分类、方式和程序374

26.5 行政指导的现实问题和完善路径378

第27章 行政契约385

27.1 概述385

27.2 行政契约与依法行政388

27.3 行政契约中的权利义务391

27.4 程序393

27.5 法律救济395

第28章 行政调解401

28.1 概述401

28.2 行政调解的原则404

28.3 行政调解的程序405

28.4 我国行政调解的法律规定及制度405

第29章 行政奖励409

29.1 定义与属性409

29.2 合法要件411

29.3 运行过程412

29.4 法律救济413

第30章 行政资助417

30.1 行政资助概述417

30.2 行政资助中的权利义务420

30.3 行政资助的程序422

30.4 行政资助的法律救济424

第31章 政府采购428

31.1 政府采购的基本含义428

31.2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430

31.3 政府采购制度的运行状况432

31.4 对政府采购制度的反思437

第七编 行政自由裁量行为443

第32章 现代社会中的行政自由裁量现象443

32.1 行政自由裁量概述443

32.2 产生行政自由裁量的原因分析447

32.3 控制与治理448

第33章 行政裁量与立法目的453

33.1 概述453

33.2 发现立法目的的路径与方法456

33.3 双重或多重目的457

第34章 行政自由裁量与相关考虑461

34.1 概述461

34.2 对相关因素的判断461

34.3 考虑不相关因素对裁量决定效力的影响463

34.4 未考虑相关因素对裁量决定效力的影响465

34.5 权重问题466

第35章 行政自由裁量与公正要求471

35.1 概述471

35.2 实质意义上的公正473

35.3 形式意义上的公正476

第36章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适当拘束479

36.1 概述479

36.2 行政不作为480

36.3 行政政策483

36.4 上级指示486

36.5 稀缺的公共资源487

第八编 行政程序491

第37章 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法491

37.1 行政程序辨析491

37.2 行政程序法498

第38章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508

38.1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概述508

38.2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体系510

38.3 行政程序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513

第39章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519

39.1 关于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定位519

39.2 听取意见制度521

39.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529

39.4 行政程序法的其他基本制度532

第九编 监督行政与行政责任542

第40章 监督行政的体系、对象与内容542

40.1 监督行政与行政监督542

40.2 监督行政的体系544

40.3 监督行政的对象545

40.4 监督行政的内容547

第41章 监督行政的主体及其一般方式551

41.1 权力机关的监督551

41.2 司法机关的监督554

41.3 行政机关的监督559

41.4 公民社会的监督560

第42章 监督行政的专门方式565

42.1 行政监察监督565

42.2 审计监督568

第43章 行政责任概述573

43.1 行政责任的概念与特征573

43.2 行政责任与相关责任的区别574

43.3 违法行政行为与行政责任的形成576

43.4 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与方式576

43.5 行政责任的追究与免除579

第44章 行政赔偿责任582

44.1 行政赔偿概述582

44.2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583

44.3 行政赔偿范围585

44.4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587

44.5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588

44.6 行政赔偿程序590

44.7 行政追偿程序592

第45章 行政补偿595

45.1 行政补偿概述595

45.2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596

45.3 行政补偿的范围、方式与标准598

45.4 行政补偿的程序599

45.5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600

第46章 行政处分604

46.1 行政处分概述604

46.2 承担主体与承担方式606

46.3 行政处分的追究与解除606

46.4 政纪责任的救济程序609

第十编 行政救济612

第47章 行政救济概述612

47.1 救济612

47.2 行政救济613

47.3 理论基础617

第48章 信访619

48.1 概念619

48.2 地位620

48.3 历史622

48.4 条例624

第49章 行政复议628

49.1 概述628

49.2 规定631

49.3 问题636

第50章 行政诉讼638

50.1 概述638

50.2 类型643

50.3 受案范围652

50.4 管辖656

50.5 参加人659

50.6 证据665

50.7 程序668

50.8 裁判670

50.9 执行671

50.10 监督674

第十一编 公物法原理680

第51章 公物法的基本概念680

51.1 公物的起源680

51.2 公物的概念681

51.3 公物的种类685

51.4 公物的构成687

51.5 公物的特征688

51.6 公物法的地位692

第52章 公物的所有权与管理695

52.1 公物的所有权理论纷争695

52.2 公物的成立698

52.3 公物的管理700

52.4 公物的消灭704

第53章 公物的使用与使用人的权利708

53.1 公物使用的方式708

53.2 一般使用中的使用人权利709

53.3 公物使用的费用承担712

第54章 公物行政的监督与救济715

54.1 公物行政的合法性与公正性715

54.2 公物行政的监督715

54.3 公物行政的救济716

54.4 公物行政的法律责任717

参考文献7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