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
  • 王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118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地方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职能转变1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历史嬗变3

一、自由市场经济的“守夜型”政府3

二、政府扩张时期的“干预型”政府5

三、行政改革时期的“两手型”政府6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模式选择9

一、国外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模式9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超强”模式10

三、改革“阵痛”时期的政府“错位”模式12

四、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双强”模式14

第三节 地方政府职能的定位16

一、政府职能定位的原则 16

二、中央政府的职能定位 17

三、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 21

第四节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27

一、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27

二、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 29

三、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31

四、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 33

五、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 35

六、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 37

七、由失信政府向信用政府转变 39

八、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 41

第二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体制改革 45

第一节 地方党委体制创新 47

一、提升地方党委执政理念 47

二、改进地方党委执政方式 49

三、科学定位地方党政关系 52

四、探索地方干部选任制度 55

五、完善地方干部考评体系 57

六、创新地方干部监督体制 60

第二节 地方人大体制创新 62

一、构建地方人大制度平台 63

二、创新地方人大工作体制 65

三、强化地方人大职能作用 66

第三节 地方行政体制创新 68

一、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68

二、深化地方行政机构改革 70

三、深化地方人事制度改革 73

第四节 地方司法体制创新 75

一、确定司法改革目标 75

二、明确司法改革原则 77

三、改革司法领导体制 78

四、探索司法制衡体制 80

五、健全司法保障体制 81

第三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机制创新 83

第一节 政府转型呼唤机制创新 85

一、地方政府运行机制面临的挑战 85

二、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87

三、地方政府机制创新的国际实践 91

四、地方政府机制创新的国内探索 96

第二节 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创新 101

一、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101

二、建立程序规范的决策机制 102

三、建立责任追究的决策机制 104

一、完善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 105

第三节 地方政府执行机制创新 105

二、健全依法行政的运行机制 107

三、建立高效低耗的运行机制 110

四、建立公共财政的运行机制 114

第四节 地方政府监督机制创新 117

一、完善行政监督的管理机制117

二、打造权力监督的制衡机制119

三、探索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121

第四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绩效评价 127

第一节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 129

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 129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现实问题 131

三、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国际实践 135

四、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国内探索 137

第二节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目标取向 138

一、和谐社会的目标取向 139

二、科学发展的目标取向 143

三、正确政绩的目标取向 148

第三节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 150

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151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152

三、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154

四、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考评方式 155

第五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市场培育 159

第一节 资源优化配置需要“两只手” 161

一、“无形之手”与市场失灵 161

二、“有形之手”与政府失灵 164

三、“两手结合”与合理定位 167

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169

第二节 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现状 169

二、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评估 171

三、我国经济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173

第三节 加快市场培育 178

一、培育市场主体 178

二、培育市场体系 180

三、强化政府主导 185

第四节 加强市场监管 186

一、完善市场监管规则 186

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189

三、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191

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193

第六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企业再造 197

一、国外政企关系的模式分析 199

第一节 科学定位政企关系 199

二、地方政企关系的目标模式 202

三、地方企业角色的市场定位 207

四、地方政企关系的科学定位 209

第二节 科学管理国有企业 212

一、国有企业面临现实挑战 212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215

三、地方政府直管国有企业 221

第三节 大力发展非公企业 227

一、认识非公企业的重要地位 227

二、发挥非公企业的重要作用 229

三、促进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 230

第七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文化整合 235

一、文化的基本特征 237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特征 237

二、文化的地位作用 240

三、文化的发展趋势 244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文化碰撞 247

一、西方文化的渗透 248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 250

三、文化转型的阵痛 252

第三节 转型时期的文化整合 253

一、应对文化挑战 254

二、弘扬民族文化 256

三、发展先进文化 259

四、培育市场文化 262

五、提升公民文化 264

第八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持续发展 267

一、人类社会发展观一次质的飞跃 269

第一节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69

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 271

三、现代文明最高境界的实现形式 272

四、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273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7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75

一、人口问题相对严重 275

二、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277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79

四、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280

五、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282

第三节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取向 283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83

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85

三、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误区 287

第四节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90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91

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93

三、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295

四、强化对可持续发展引导 298

第九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城市发展 301

第一节 政府转型呼唤城市发展 303

一、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 303

二、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 305

三、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 308

第二节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 310

一、城市规划的主要问题 310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2

三、城市规划的目标取向 314

第三节 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点 317

一、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 317

二、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320

三、城市建设的目标取向 322

第四节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证 329

一、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 330

二、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 332

三、城市管理的目标取向 334

第十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三农”对策 345

第一节 解读“三农”问题 347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347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 350

三、“三农”问题的特征 352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 355

第二节 解决农业问题的战略选择 355

二、加快农业市场化 357

三、建设农业现代化 361

第三节 解决农村问题的战略选择 364

一、实施农村工业化 365

二、推进农村城镇化 367

三、实现城乡一体化 370

第四节 解决农民问题的战略选择 372

一、减少农民 373

二、保护农民 375

三、教育农民 378

第十一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社会保障 38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 383

第一节 政府转型呼唤社会保障 383

二、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385

三、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 387

四、转型时期社会保障的原则 390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目标取向 394

一、城镇职工老有所养 394

二、城镇职工病有所医 396

三、城镇职工失有所得 398

四、城镇居民贫有所济 400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运作与管理 401

一、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402

二、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产业化 404

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 406

第十二章 地方政府转型与社会稳定 409

第一节 地方政府转型呼唤社会稳定 411

一、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 411

二、社会稳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3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415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稳定观 418

第二节 构筑社会稳定的大综治工作格局 421

一、大综治工作的基本特征 421

二、完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机制 423

三、完善“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425

四、完善“责任追究、一票否决”的工作机制 426

五、走出大综治工作的误区 428

第三节 构筑社会稳定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429

一、明确大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 430

二、建立大信访的日常工作机制 431

三、建立大信访的长效工作机制 433

四、建立处置群体事件工作机制 434

五、建立“事要解决”的工作机制 437

六、走出大信访工作的误区 438

第四节 构筑社会稳定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440

一、大调解工作的基本特征 441

二、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442

三、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444

四、健全司法调解工作机制 446

五、健全大调解的工作机制 448

六、走出大调解工作的误区 450

主要参考文献 452

后记 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