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人文生态学
  • 王兰州,阮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560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人类生态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人文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

1.1.1 人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第1章 绪论1

1.1.2 人文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

1.2 人文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3

1.2.1 人文生态学思想的产生3

1.2.2 人文生态学的发展4

1.3 人文生态学的特点5

1.3.1 狭义人文生态5

1.3.2 广义人文生态学5

1.4 人文生态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关系5

1.4.1 人文生态学与心理学6

1.4.4 人文生态学与法律8

1.4.2 人文生态学与民族学8

1.4.3 人文生态学与经济学8

1.5 人文生态学教育10

1.5.1 一般性教育11

1.5.2 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11

1.5.3 高等教育12

1.5.4 人文生态学的后教育12

1.6 人文生态学的学习方法及研究方法12

1.6.1 人文生态学的学习方法12

1.6.2 人文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3

1.6.3 主要参考文献14

2.1.1 人口分布16

2.1.2 人口的密度16

第2章 人文生态环境的主体——人类16

2.1 人口的基本特征16

2.1.3 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比18

2.1.4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0

2.1.5 人口素质22

2.2 人口的数量动态29

2.2.1 世界人口的数量动态29

2.2.2 我国人口的数量动态30

2.2.3 人口预测32

2.2.4 人口数量与地球承载力33

2.2.5 人口对策35

2.3 人口的空间动态35

2.3.1 人的需要35

2.3.2 人类对地域空间的利用36

2.4.1 人类与人文生态37

2.4 人类与人类文明37

2.4.2 人类生态位38

2.4.3 人口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38

第3章 人文环境及自然资源40

3.1 人文环境的概念及类型40

3.1.1 人文环境的概念40

3.1.2 环境的类型41

3.2 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42

3.2.1 经度地带性42

3.2.2 纬度地带性42

3.2.3 垂直地带性42

3.3 人文生态因子及其类型43

3.3.1 人文生态因子43

3.3.2 人文生态因子的分类43

3.3.3 限制因子44

3.4.1 光及其生态作用45

3.4 主要人文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45

3.4.2 温度及其生态作用50

3.4.3 水分及其生态作用55

3.4.4 大气及其生态作用58

3.4.5 土壤及其生态作用62

3.4.6 人文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65

3.5 自然资源的分类66

3.5.1 按再生性质分66

3.5.2 按所处位置分67

3.5.3 按生产用途67

3.6 主要自然资源的保护67

3.6.1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67

3.6.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2

3.6.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5

3.6.4 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6

3.7 自然保护区78

3.7.1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自然保护区的内容78

3.7.2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78

3.7.3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概况79

3.7.4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利用79

第4章 人文生态系统80

4.1 人文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规律80

4.1.1 人文生态系统的概念80

4.1.2 人文生态系统的组成81

4.1.3 人文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83

4.1.4 人文生态系统的类型85

4.2.2 能和能流86

4.2.1 能源86

4.1.5 人文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86

4.2 人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86

4.2.3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87

4.2.4 能流途径与能流模式92

4.3 人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93

4.3.1 人文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养分93

4.3.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类型94

4.4 人文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01

4.4.1 信息的定义和度量101

4.4.2 信息概念的扩展103

4.4.3 关于信息不守恒的人文生态学意义103

4.4.4 人文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03

4.5.1 人文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小周期107

4.5.2 人文生态系统在中等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演替107

4.5 人文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化107

4.5.3 生态系统在大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演化112

4.5.4 生态系统研究的前沿——系统人文生态学113

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115

5.1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15

5.1.1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115

5.1.2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118

5.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119

5.2.1 非生物成分120

5.2.2 生物成分122

5.3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123

5.3.1 空间结构124

5.3.2 社会结构124

5.3.3 资源结构124

5.4.3 智力流125

5.4.2 劳力流125

5.4.1 人口流125

5.3.4 经济结构125

5.4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25

5.4.4 物质流126

5.4.5 能量流动126

5.4.6 信息流127

5.4.7 价值流127

5.5 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化127

5.5.1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28

5.5.2 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129

5.5.3 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生态城市132

5.6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规划133

5.6.2 改造、调节小气候的作用134

5.6.3 净化和防治污染的作用134

5.6.1 绿化城市的作用134

5.6.4 植物群落可以减少大气中的细菌含量135

5.6.5 城市规划中应考虑的问题135

5.6.6 城市生态建设策略136

第6章 人类面临的人文生态学问题140

6.1 人口爆炸问题141

6.1.1 人口爆炸141

6.1.2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压力142

6.2 能源危机143

6.2.1 能源及其危机143

6.2.2 能源危机对人类的影响144

6.2.3 我国能源的基本状况145

6.3 食物储备下降146

6.3.1 人类食物的供应状况146

6.3.2 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147

6.3.3 我国的粮食问题148

6.3.4 食物概念的更新149

6.4 自然资源衰竭149

6.4.1 自然资源及其对人类生活的作用149

6.4.2 非再生性资源的衰减150

6.4.3 再生性资源的枯竭151

6.5 环境污染153

6.5.1 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类型153

6.5.2 污染的影响154

第7章 人文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159

7.1 生态适应性159

7.1.1 趋同适应159

7.1.2 趋异适应(生态型)159

7.2.1 趋中性生态适应对策思想的产生160

7.2 趋中性生态适应对策与人文生态系统的稳态概念160

7.1.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60

7.2.2 人文生态系统稳态概念的形成161

7.3 研究人文生态系统稳态机制的意义161

7.4 人文生态系统稳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162

7.4.1 发展经济与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163

7.4.2 稳态与动态的关系163

7.4.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63

7.5 趋中性生态适应对策的研究163

7.5.1 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研究初期阶段164

7.5.2 植物群落生态适应对策研究发展阶段164

7.5.3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研究的现代方法论阶段166

7.5.4 高山草地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组成170

7.5.5 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对干扰的适应特征171

7.5.6 草地主要植物生态适应对策发生的物质基础173

7.5.7 高山草地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形成机制175

7.6 人文生态系统稳态的机理——趋中性生态适应对策179

第8章 环境质量的人文生态学评价181

8.1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181

8.2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82

8.3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83

8.3.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183

8.3.2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方法192

8.3.3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95

第9章 人文环境污染的生态工程治理及生态产业201

9.1 人文环境生态工程的任务及内容201

9.1.1 环境生态工程的任务201

9.1.2 环境生态工程的研究内容202

9.2 人文环境污染的防治工程203

9.2.1 气体污染及其防治工程203

9.2.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工程212

9.2.3 固体废物及其处理工程215

9.2.4 噪声和振动控制工程216

9.2.5 恶臭及其治理工程217

9.2.6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工程218

9.2.7 其他污染的防治工程219

9.2.8 环境绿化工程220

9.3 环境系统生态工程221

9.3.1 环境系统生态工程的内容221

9.3.2 环境系统生态工程的工作步骤222

9.4 人文生态投资222

9.4.1 人文生态投资的内涵223

9.4.2 人文生态投资的特殊性224

9.4.3 发展人文生态投资的理念224

10.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26

第10章 人文环境管理226

10.1.1 区域环境管理227

10.1.2 部门环境管理227

10.1.3 资源环境管理227

10.2 人文环境的质量标准227

10.2.1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228

10.2.2 排放标准和环境标准229

10.2.3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的现状229

10.3 人文环境监测229

10.3.1 环境监测的任务和内容229

10.3.2 环境监测的方法230

10.4 人文环境保护法232

10.4.1 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232

10.4.2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233

10.4.3 环境保护机构及职能234

10.4.4 我国环境保护法简介235

10.5 我国环境管理的重点236

10.5.1 我国环境管理的任务236

10.5.2 当前我国环境管理的重点237

10.5.3 我国环境管理标准238

10.5.4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241

10.6 人文环境观的拓展与管理246

10.6.1 现代人文环境管理观念的拓展246

10.6.2 人口动态与环境管理247

10.6.3 人口质量与环境管理247

10.6.4 良好的人文环境管理促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247

10.6.5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环境管理创新248

参考文献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