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
  • 逄锦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493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马恩列毛邓著作及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1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历史条件1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

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渊源6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3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14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8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地位35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价值35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41

三、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43

第二章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评论49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49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第一次争论——关于《资本论》第3卷的价格理论是否与第1卷的价值理论存在逻辑上的矛盾50

二、20世纪40~50年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第二次争论——关于“转形问题”能否求解59

三、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劳动价值论是否“必要”67

第二节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讨论79

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讨论80

二、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85

三、关于“价值创造源泉”的讨论90

四、新世纪之初在“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下展开的新一轮大讨论95

第三节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简要评析109

一、对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简要评析109

二、对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讨论的简要评析114

第三章 历史条件的变化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遇到的挑战120

第一节 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121

一、工业经济时代121

二、知识经济时代126

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130

第二节 从无产阶级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133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时的阶级关系133

二、创立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138

三、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劳动价值论新的历史使命141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遇到的新挑战143

一、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的新问题144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新问题147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创新152

第四章 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与财富创造163

第一节 价值与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163

一、对马克思以前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分析的历史考察163

二、马克思对价值与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科学分析173

三、马克思之后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不同观点177

第二节 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180

一、理论界分歧的症结180

二、价值形成182

三、价值创造188

一、什么是财富193

第三节 财富、财富创造和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的统一问题193

二、财富创造197

三、关于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的统一问题205

第五章 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213

第一节 马克思生产性劳动理论的来源和主要内容213

一、马克思生产性劳动理论的来源213

二、马克思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主要理论分析219

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性劳动2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性劳动225

二、社会主义生产性劳动的本质属性229

三、劳务生产的价值创造232

第三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性劳动的发展237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性劳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37

二、生产性劳动中的脑力劳动和智力劳动240

三、智力劳动创造价值244

第六章 科学技术、经济增长与价值创造247

第一节 实践提出的课题247

一、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248

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49

三、劳动结构明显变化250

四、有机构成迅速提高251

五、社会财富极快增加251

第二节 西方经济理论对科技促进财富增加的解释252

一、对经济增长的传统解释252

二、新增长理论之一:人力资本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255

三、新增长理论之二:资本积累中所体现的技术进步的作用259

四、新增长理论之三:分工的演进及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259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及对科技促进财富增长的新解释263

一、关于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发挥作用的定性解释263

二、关于知识、科技在价值创造中作用的数学分析265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一致性275

四、进一步的证明278

一、我国科学规模与价值创造的相关关系283

第四节 科技进步贡献的实证分析283

二、科技进步对价值创造的贡献的实证分析289

第七章 关于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298

第一节 两类不同的分配理论298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分配理论299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302

三、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指导意义和西方分配理论的借鉴价值307

第二节 关于按劳分配310

一、按劳分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实质311

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若干前提31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317

第三节 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相结合318

一、准确地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318

二、我国现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和现实依据321

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形式325

四、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结合327

五、个理论问题——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332

第八章 剩余价值、剥削与劳动价值论335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35

一、剩余劳动的一般和特殊336

二、剩余价值的一般性338

三、剩余价值特殊性的表现形态3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剩余价值347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各种要素在剩余价值形成中的作用347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分配354

第三节 关于剥削的认识356

一、剥削是否存在356

二、如何认识当代阶层的变化361

附录 中国现阶段私营经济中分配关系374

第一节 中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产生、初始资金来源和生产经营状况375

一、现阶段私营企业的产生375

二、现阶段私营企业初始资金积累的途径及私营企业的形成方式379

三、私营企业的资本规模和生产经营状况384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私营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390

一、私营企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劳资关系390

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财产及生活水平405

三、私营企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需要解决的问题411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415

一、政府对现阶段私营企业收入再分配的税收调节416

二、完善税收制度,加强政府对私营企业收入分配关系的调节418

三、政府调节私营企业收入再分配的社会保障制度421

四、政府调节私营企业收入分配关系的其他对策425

第四节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28

一、对有关理论问题的看法428

二、关于私营企业的性质、经济地位和作用429

三、关于现阶段私营企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本状况的判断431

四、关于现阶段私营企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基本状况的判断440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43

参考文献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