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天文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OTTO STRUVE V.ZEBERGS原著;唐山译;幼狮翻译中心主编 著
- 出版社: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70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天文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天文学家的命运1
天文学设施的成长2
大学天文台2
私人捐赠天文台4
国立天文台9
天文家、世界大事、和观念学13
个人和世界事件13
威信的追求21
意识形态的压力23
第二章 一九○○年的天文学28
主要事件28
天文学会32
天文刊物39
第三章 银河照相术46
巴纳的早年47
巴纳的目视观测48
彗星搜索48
木星第五卫星49
摄影术的进步50
天空洞穴54
广角摄影远镜58
伍尔夫曲线61
第四章 视线速度65
视线速度测定的拓荒者67
视线速度测量的支持和反对71
摄谱仪的设计和误差原因72
狭缝的照射72
弯曲76
滑动量77
温度调节78
镜组合的变化80
其他方法的精度82
结果简述84
第五章 光度学88
目视光度测定89
阿几?德法89
目视光度计91
摄影光度测定95
光电光度测定96
暗淡恒星及星云的光度测定105
第六章 电波天文学113
河外电波的发现114
孤独的研究者117
战争的影响和电波天文学122
电波远镜125
电波宇宙136
宇宙背景之声137
散离无线电源137
河外电波源139
宇宙人造讯号的探索143
第七章 太阳148
太阳研究的新纪元148
赫尔的生活和功绩156
赫尔的早年157
约克斯天文台160
威尔逊山太阳天文台的发展161
太阳黑子光谱的分析163
太阳的一般磁场170
威尔逊山天文台的成长和帕罗马山天文台的诞生172
观测技术上最近的进步176
第八章 太阳系物理186
罗威尔的生涯和功绩186
火星的生物188
冥王星的发现196
行星大气和表面特徵199
摄影术200
分光测定204
偏光测定206
热电偶的使用208
电波天文学209
行星内部结构211
彗星213
月球220
第九章 太阳系的起源222
现象特异的太阳系224
潮汐和碰撞假说224
困难的遭遇227
新宇宙进化论230
行星系统的频率230
威沙克的理论:乱流232
麦克利亚的理论:乱飞234
库柏的理论:潮汐稳定236
太阳系小天体之有关理论239
奥特的理论242
库柏的理论246
光谱分类的拓荒者249
光谱分类的发端249
第十章 光谱分类法249
光谱序的初期解释250
德拉普目录及哈佛分类法254
二次元分类法259
光度差的认识259
希—罗图265
分光法视差268
MK分类法270
光谱分类的定量方法274
第十一章 恒星大气和分光学280
云状大气和气状大气280
恒星光谱的分析287
形成谱线的机构289
沙哈的刺激和电离理论290
光谱序292
谱线鉴定296
恒星自转302
元素的组成比307
色球315
质量损失和恒星的世代?319
第十二章 恒星的结构322
恒星内部理论的发展323
恒星内部能量的运输323
质量—光度关系:发现和理论326
白矮星329
质量—光度关系:最近的研究334
完全气体的状态方程式337
罗素的恒星演化论之修正338
恒星能量之源345
第十三章 H—R图及恒星演化350
银河星团的H—R图354
H—R图中理论的进化路线368
恒星族375
第十四章 双星384
双星的发现385
目视双星385
蚀双星390
分光双星391
观测上的选择要素395
双星的频率396
双星的起源396
恒星质量398
质量之测定398
质量—光度关系的偏差399
最重的恒星401
最轻的恒星403
恒星内部的密度分布404
周期变化和演化过程406
不寻常恒星408
船?座第40号双星408
天蝎座心宿二410
御夫座柱一414
第十五章 脉动双星424
脉动理论425
脉动变星统计430
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关系433
发现433
夏普莱决定的周期—光度关系的尺度435
零点的修正439
大犬座军市—型星445
第十六章 爆发恒星449
仙女座第二号变星449
河外星云的新星和距离尺度453
新星和超新星的性质455
光度曲线455
光谱456
质量损失458
银河内的超新星459
蟹状星云459
仙后座A电波源462
银河内超新星的频率468
河外星系内的超新星468
频率468
超新星的空间分布469
银河新星474
1901年英仙座新星475
1918年天鹰座新星476
1934年武仙座新星476
新星状天体479
反复新星479
天鹅座P型星480
伍尔夫—赖特型星481
第十七章 星际物质483
星际尘484
色散484
选择吸收486
一般吸收489
星际吸收的决定性证据491
吸收量的最新研究493
星际尘的性质495
偏光496
星际气体501
星际吸收线的发现501
爱丁顿理论503
星际气体云的分布507
星际物质的密度511
第十八章 银河星云512
亮银河星云512
发光或发射星云512
反射星云516
明亮星云两类型间的关系517
星云发射线的理论518
行星状星云521
HⅠ和HⅡ区524
约克斯和麦唐纳天文台的星?光摄影仪525
星云分光摄影仪的特性526
观测结果530
心宿二周围的星云状物质531
暗星云的分布532
星云的亮边缘538
变光星云540
海京星云543
第十九章 银河549
银河系的大小和形状552
恒星数和卡普提恩宇宙552
夏普莱推荐的新模型554
「大辩论」:第一部558
恒星运动的非对称性564
银河系的刚体旋转566
银河系的较差自转567
夏普莱模型的承认571
银河自转的详细研究573
银河系的结构574
1900~1950年已发表的观念574
最近十年观测的证据578
第二十章 星系582
游涡星云的性质585
本世纪初二十年间的观测证据585
「大辩论」:第二部592
爱丁顿和蓝马克的见解596
岛宇宙的确认598
夏勃的分类:最初的和修正的606
星云的分类606
摩根—马耶的分类612
相制银河系616
膨胀宇宙623
附录 恒星分光学632
恒星吸收线的致宽634
恒星自转640
史他克效应655
自然宽度664
热搅乱667
乱流671
字汇677
书目提要697
索引703
参考文献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