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阶段性板块运动与板内增生 河南省1:50万地质图说明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阶段性板块运动与板内增生 河南省1:50万地质图说明书
  • 王志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015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4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1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阶段性板块运动与板内增生 河南省1:50万地质图说明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图目录3

图0-1 Ⅱ级旋回早期海岸上超及晚期海岸下超方向示意图3

图Ⅰ-1 河南省综合地层区划图6

第一篇 地层6

表目录7

表Ⅰ-1 河南省前侏罗系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7

表Ⅰ-2 河南省侏罗系—上第三系岩石地层单位划分表8

第一章 华北板块(南部)前侏罗纪地层9

第一节 太古宇9

第二节 古元古界10

第三节 中元古界长城系11

图Ⅰ-2 熊耳群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12

第四节 中元古界蓟县系13

图Ⅰ-3 汝阳群—洛峪群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14

第五节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16

图Ⅰ-4 黄连垛组董家组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17

图Ⅰ-5 官道口群栾川群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18

第六节 震旦系—下古生界20

图Ⅰ-6 震旦系—下古生界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22

第七节 上古生界23

图Ⅰ-7 上古生界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27

第八节 中生界三叠系27

第九节 华北板块南部中元古代—三叠纪地层基本规律分析29

第二节 中元古界—新元古界32

第一节 太古宇—古元古界32

第二章 扬子板块北部前侏罗纪地层32

第三节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奥陶系下统34

图Ⅰ-8 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奥陶系下统牛尾巴山组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丹江以北)35

图Ⅰ-9 奥陶系中统岞岫组—石炭系上统周营组Ⅱ级旋回划分柱状图38

第四节 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上统38

第五节 扬子板块北部前侏罗纪地层基本规律分析41

第三章 河南省后三叠纪地层43

第一节 侏罗系43

第二节 白垩系44

第三节 新生界46

表Ⅱ-1 河南省不同岩性不同时代岩体分布面积总合一览表47

第一节 晚太古宙—古元古代岩浆岩47

第一章 华北板块前侏罗纪岩浆岩47

第二篇 岩浆岩47

图Ⅱ-1 河南省古元古代—三叠纪侵入岩体分布图48

第二节 中元古代长城纪岩浆岩50

第三节 中元古代蓟县纪岩浆岩51

第四节 新元古代岩浆岩52

第五节 早古生代岩浆岩53

第六节 晚古生代岩浆岩55

第八节 中元古代—三叠纪岩浆活动规律小结56

第七节 三叠纪岩浆岩56

第二节 中元古代长城纪岩浆岩59

第一节 太古宙—古元古代岩浆岩59

第二章 扬子板块北部前侏罗纪岩浆岩59

第三节 中元古代蓟县纪—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岩浆岩60

第四节 新元古代震旦纪—早奥陶世岩浆岩61

第五节 中奥陶世—晚石炭世岩浆岩62

第七节 扬子板块北部中元古代—三叠纪岩浆活动规律小结63

第六节 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63

第三章 侏罗—白垩纪岩浆岩及新生代岩浆岩65

第一节 早侏罗世岩浆岩65

第二节 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岩浆岩65

图Ⅱ-2 河南省侏罗纪(含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体分布图66

第三节 白垩纪岩浆岩68

图Ⅱ-3 河南省白垩纪侵入岩体分布图69

第五节 侏罗—白垩纪岩浆活动特征及其规律小结72

第四节 新生代岩浆岩72

表Ⅱ-2 河南省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旋回划分表73

表Ⅱ-3 河南省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岩浆旋回划分表74

第三篇 地质构造76

第一章 主要断裂构造及构造单元划分76

第一节 主要断裂构造及其特征76

图Ⅲ-1 河南省主要断裂构造分布图77

图Ⅲ-2 河南省物探推断构造格架图78

第二节 构造单元划分85

第二章 华北板块构造运动及构造发展史87

第一节 华北板块基底的形成87

第二节 王屋山旋回及王屋山运动88

第三节 下汤旋回及下汤运动89

第四节 豫西旋回及豫西运动90

第五节 加里东旋回及加里东运动92

第六节 海西旋回及海西运动93

第八节 晚燕山旋回及晚燕山运动95

第七节 印支旋回及印支—早燕山运动95

第九节 喜山运动96

第一节 扬子板块基底的形成98

第三章 扬子板块北部构造运动及构造发展史98

第二节 晋宁旋回及晋宁运动99

第三节 豫西南旋回及豫西南运动100

第四节 淅川旋回及淅川运动101

第五节 印支旋回及印支—早燕山运动102

第六节 晚燕山运动103

第四章 华北板块南部及扬子板块北部Ⅰ级与Ⅱ级构造运动旋回性发育规律104

表Ⅲ-1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Ⅰ、Ⅱ级构造运动(旋回)对应关系表106

表Ⅲ-2 华北板块南部及扬子板块北部综合地质事件表108

第一节 阶段性板块运动110

第五章 阶段性板块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分析110

表Ⅲ-3 华北板块南部及扬子板块北部阶段性板块运动模式及综合特征表112

第二节 阶段性板块运动的过程分析——以华北板块为例113

第三节 古洋壳消减方式和消减过程及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过程分析116

图Ⅲ-3 含柯石英榴辉岩生成及演化示意图117

第四节 阶段性板块运动基本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124

图Ⅲ-4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过程示意图125

图Ⅲ-5 秦岭QB—1地球物理剖面及地质解释图131

第五节 阶段性板块运动与现代板块运动的关系132

后记136

参考文献1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