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隐喻 思维的基础 篇章的框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隐喻 思维的基础 篇章的框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120411.jpg)
- 冯晓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8320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隐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隐喻 思维的基础 篇章的框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欧洲隐喻研究史介绍1
1.0 综述1
1.1 隐喻研究的两大理论2
1.1.1 比较理论与替代理论3
1.1.2 互动理论12
1.2 隐喻研究几个核心概念的讨论15
1.2.1 词语转义—隐喻—转移15
1.2.2 隐喻喻部的命名25
1.2.3.1 隐喻与思维30
1.2.3 隐喻的创造力30
1.2.3.2 隐喻的创造力—活隐喻—死隐喻34
1.3 总结39
第二章 中国隐喻研究简史41
2.0 综述41
2.1 先秦时期42
2.2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44
2.3 从南北朝到现代49
2.3.1 陈骙50
2.3.2 1912至当代53
2.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56
2.5 概念隐喻理论进入中国61
2.5.1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介绍63
2.5.1.1 国内著名概念隐喻研究学者文章名录64
2.5.1.2 中国的语法隐喻研究69
2.6 总结71
第三章 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73
3.0 综述73
3.1 篇章衔接与篇章连贯73
3.1.1 篇章73
3.1.2 篇章衔接与篇章连贯75
3.1.2.1 篇章衔接与衔接的手段76
3.1.2.2 篇章连贯与保证篇章连贯的语言模式77
3.1.2.2.1 保证篇章连贯的语外知识78
3.1.2.2.1.1 世界知识78
3.1.2.2.1.2 行为知识78
3.1.2.2.2 保证篇章连贯的语言模式79
3.1.2.2.2.1 预设79
3.1.2.2.2.2 心智模式86
3.1.2.2.2.2a 脚本88
3.1.2.2.2.2b 框架97
3.1.2.2.2.2c 以脚本和框架为基础的预设和推断99
3.1.3 总结102
3.2.1 概念隐喻的基本思想103
3.2.0 综述103
3.2 概念隐喻103
3.2.1.1 客观主义104
3.2.1.2 主观主义105
3.2.1.3 莱柯夫和约翰逊的第三条道路:基于经验的综合法105
3.2.1.3.1 世界是一个概念系统106
3.2.1.3.2 基本概念111
3.2.1.3.3 原始经验116
3.2.1.3.4 概念隐喻的蕴涵122
3.2.1.3.5 首选蕴涵125
3.2.1.3.6 投射与互动128
3.2.1.3.7 两个概念隐喻之间的连贯133
3.3 保证篇章连贯的认知模型136
3.3.1 篇章理解136
3.3.2 网连模式例举139
3.3.3 篇章理解的两个模式143
3.3.3.1 金驰的命题模式143
3.3.3.2 脚本和框架用于篇章理解144
3.3.4 心智模式构建的篇章连贯148
3.3.4.1 概念隐喻是一种心智模式148
3.3.4.2 蕴涵晕圈149
3.4.1 通过已激活蕴涵晕圈保证篇章连贯150
3.4 保证篇章连贯的概念隐喻150
3.4.1.1 已激活蕴涵晕圈151
3.4.1.2 概念隐喻的已激活蕴涵晕圈152
3.4.2 通过一个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154
3.4.3 连贯类型甲:两个概念隐喻与一个预设隐喻保证篇章连贯160
3.4.4 连贯类型乙:多个隐喻混合构建的篇章连贯168
3.4.4.1 基本目标概念和中心来源概念168
3.4.4.2 通过一个下位来源概念和系统性构建篇章连贯176
3.4.4.3 通过中心来源概念构建连贯178
3.4.4.4 通过预设隐喻和类概念构建连贯183
3.4.4.5.1 边缘来源概念198
3.4.4.5 通过边缘来源概念构建连贯198
3.4.4.5.2 连贯来源甲:两个不同的隐喻突出目标概念两个不同的方面;连贯来源乙:通过共通蕴涵200
3.4.4.5.3 两个不同的隐喻通过同值系统性构建篇章连贯206
3.4.5 连贯类型乙的另一个例子218
3.4.5.1 概念隐喻的连贯原则218
3.4.6 总结236
参考文献239
附录A 篇章连贯在事件层次上的语言形式实现——类型层次上保证篇章连贯的一个隐喻261
附录B 篇章连贯在事件层次上的语言形式实现——类型层次上保证篇章连贯的两个隐喻262
附录C 篇章连贯在事件层次上的语言形式实现——类型层次上保证篇章连贯的三个隐喻263
附录D 当代中国著名文体学著作简表264
附录E 汉语书刊隐喻研究文章简表(1982-199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