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消费 理论、方法及水平测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信息消费 理论、方法及水平测度](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6514.jpg)
- 朱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517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信息经济-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消费 理论、方法及水平测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信息消费概述1
第一节 信息消费界说1
目录1
2.插图7
图0-1 本书的体例结构7
图1-1 消费可能线8
图1-2 信息消费可能线9
图1-3 无差异曲线10
图1-4 信息消费无差异曲线11
图1-5 信息效用图14
第二节 信息消费研究的主要内容19
图1-6 信息产品分类21
表1-2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信息服务业分类22
表1-1 信息服务内容22
1.表格22
图表目录22
图1-7 信息服务分类23
图1-8 信息市场参与者及其交易过程24
图1-9 信息商品市场各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25
表1-3 信息消费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构成26
第三节 信息消费研究的现实意义27
图1-10 信息消费与创新的关系28
表1-4 信息消费个体行为过程29
表1-5 1999年台湾移动电话销售量前十大品牌31
第四节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研究指导思想32
图1-11 RITE指数33
第二章 信息产品、服务及信息市场40
第一节 信息产品40
第二节 信息服务42
图2-2 中介消费风险曲线45
图2-1 信息经纪人中介关系45
图2-3 政府在信息消费中的作用46
表2-1 网络信息服务内容49
表2-2 我国及一些国家三产行政人员比重53
第三节 信息市场53
图2-4 信号传递中[é教育,工资]组合的无差异曲线57
图2-5 信号传递模型在信息市场中的应用57
图2-6 信息消费者均衡曲线60
第一节 信息需求66
第三章 信息消费者行为66
图3-2 信息需求的有效性67
图3-1 科技信息需求三层次67
图3-3 信息需求的相关性68
表3-1 信息产品(如光盘)需求表69
图3-4 信息需求曲线70
第二节 信息消费动力71
第三节 信息消费偏好74
图3-6 偏好尺度的转变77
图3-5 偏好尺度差异77
第四节 信息消费选择78
表3-2 信息素质对信息消费选择的影响79
图3-7 质量与消费力的关系80
图3-8 信息消费质量选择85
图3-9 风险的影响因素88
第五节 信息消费风险88
表3-3 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89
第四章 信息消费者权利及其保护91
表4-1 消费者九种权益92
第一节 信息消费者权利93
图4-1 今后消费者问题概念图110
第二节 信息消费纠纷及其解决113
表4-2 美国部分州电子商务法名称126
表4-3 欧盟电子商务立法状况128
表4-4 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129
第三节 网络信息消费合同130
表5-1 分类测度方法适用范围与特点143
第一节 信息消费分类测度思路143
第五章 信息消费分类测度方法143
第二节 信息消费指数148
第三节 信息产品质量测度149
图5-1 象限筛选法152
表5-2 用帕累托法则进行消费选择153
第四节 信息产品消费效用测度方法154
第五节 信息服务人员相关测度方法158
第六节 信息服务水平测度方法162
表5-3 波拉特国民经济产业关联矩阵162
表5-4 文献信息资源关联矩阵164
表5-5 分批成本法测算盖洛普服务水平165
第七节 信息需求测度方法167
图5-2 信息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构成167
图5-3 消费者信息需求象限170
第八节 信息消费偏好测度方法171
表5-6 消费序列组合172
表5-7 信息消费者偏好系统分值175
图5-4 信息消费者偏好系统175
第九节 信息消费风险测度方法176
图5-5 信息消费风险诠释-1180
图5-6 信息消费风险诠释-2180
第十节 网络信息消费测度方法181
表5-8 网络信息消费指标体系182
表5-9 网络信息消费活动的收入测算方法187
表5-10 网络信息消费活动的时间测算方法187
图5-7 网络信息消费结构层次图187
第十一节 信息市场运作水平评估方法188
表5-12 网络信息消费活动结构的当量测度188
表5-11 网络信息消费活动的消费量测算方法188
图5-8 市场知识整合管理系统189
表5-13 信息市场评估指标体系191
第十二节 信息消费政策水平测度方法192
第六章 信息消费总体水平测度197
第一节 指数法197
图6-1 电子信息产品分类199
表6-1 文献信息资源分类200
表6-2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电子信息产品201
表6-3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印刷版文献信息资源202
表6-4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非印刷版文献信息资源203
表6-5 信息消费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成204
表6-6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一级指标权重划分206
表6-7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二级指标权重划分207
第二节 因素综合法207
表6-8 因素综合法208
第三节 比率法209
表6-9 比率法测算信息消费总体水平211
第四节 投入产出法212
表6-10 投入产出表213
表6-11 信息消费投入产出表215
第五节 税收法217
图6-2 税收与消费数量的关系218
图6-4 比率与信息消费总体水平的关系219
图6-3 税收对产品消费的影响219
表6-12 比率与信息消费总体水平的纵向比较220
第六节 层次分析法221
图6-5 信息消费层次结构图222
第七章 信息消费测度实证分析与建议225
第一节 实证分析思路225
表7-1 山西信息消费水平测度院校228
第二节 实证分析一:因素综合法229
表7-2 信息消费指数排名(累计)231
图7-1 信息消费指数总体水平232
表7-3 信息消费质量排名(累计)233
图7-2 山西省高校历年信息消费质量234
表7-4 信息消费时间效用排名(累计)236
图7-3 时间效用总体水平237
表7-5 用生产率法测算信息消费水平排名(累计)238
表7-6 信息服务人员权重系数239
表7-7 信息服务人员水平排名(累计)240
表7-8 信息消费综合指数242
表7-9 用因素综合法测算信息消费水平的排名情况243
第三节 实证分析二:结构法244
图7-4 信息消费结构图245
表7-10 山西省高校教师占消费者比例247
表7-11 山西省高校学生占消费者比例247
表7-12 山西省高校检索课人数占学生比例248
表7-13 山西省高校总体资源结构水平249
表7-14 山西省高校中外文图书比例排名250
表7-15 山西省高校中文期刊比例排名251
表7-16 山西省高校外文期刊比例排名251
表7-18 山西省高校图书馆电脑比例排名253
表7-17 山西省高校数据库种数比例排名253
表7-19 山西省高校图书馆其他设备比例排名254
表7-20 山西省高校信息服务人员职称与学历所占比率255
表7-21 山西省高校信息服务人员结构水平257
表7-22 结构法对山西高校信息消费结构水平的测度259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三:问卷调查法261
表7-23 问卷调查分值的确定264
图7-5 山西省高校信息消费水平层次结构266
表7-24 A矩阵中W1、W2、W3、W4、W5分值267
表7-25 A1、A2、A3、A4中W1、W2、W3的值268
表7-27 层次分析法测算结论271
表7-26 判断矩阵A1、A2、A3、A4的各个值271
第五节 中国高校信息消费现状估计276
图7-6 我国软件业销售额增长速度278
表7-2 8高校网络信息消费频次281
结束语284
表Ⅰ 山西省高校论文产出状况(5年累计)286
表Ⅱ 申请专利的7所院校(5年累计)287
表Ⅲ 1998年中国各省份知识发展指数(KDI)的地区排名291
附录1 调查问卷294
附表2 我国信息消费相关法律、法规297
参考文献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