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工作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工作实用手册
  • 刘虹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216000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案件-审理-手册;中国共产党-监察-案件-审理-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工作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概述1

第一节 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概述1

一、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机关的性质、主要任务1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主要任务1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性质、主要任务1

二、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1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1

目录1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2

三、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的对象2

(一)纪律检查工作的对象2

(一)纪律检查工作的工作机制3

(二)行政监察工作的对象3

四、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的工作机制3

(二)行政监察工作的工作机制4

第二节 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概述7

一、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7

(一)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7

(二)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基本原则7

二、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方式10

(一)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10

(二)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工作方式11

(一)纪律检查机关办案人员的回避12

第三节 对办案人员的要求12

一、回避12

(二)行政监察机关办案人员的回避14

二、对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机关办案人员的纪律要求19

(一)对纪律检查机关办案人员的纪律要求19

(二)对行政监察机关办案人员的纪律要求19

第四节 保护被调查处理人的合法权利20

一、一般规定20

二、维护被调查人的申辩权21

三、维护被处理人和有关人员的申诉权21

六、维护被调查处理人的财产权23

五、维护被调查处理人的知情权23

四、维护被调查人的人身权23

七、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的保护24

第二部分 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程序25

第一节 受理25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受理25

(一)受理范围25

(二)受理管辖26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受理27

(一)受理范围27

(二)受理管辖27

一、党纪案件的初步核实29

第二节 初步核实与初步审查29

(一)初步核实的条件29

(四)受理的形式29

(三)受理材料的来源29

(五)受理的程序及受理材料的处理29

(二)初步核实的方式30

(三)初步核实的任务30

(四)初步核实的程序30

(五)对初步核实情况的处理35

(一)初步审查的范围38

(二)初查的程序38

(三)对初步审查情况的处理38

二、政纪案件的初步审查38

(六)初步核实的时限及计算方法38

第三节 立案39

一、党纪案件的立案39

(一)立案机关39

(二)立案的条件39

(三)立案的批准权限39

(四)立案的程序45

(五)立案的审批时限51

二、政纪案件的立案51

(一)行政监察机关检查程序的一般规定51

(二)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程序的一般规定53

(三)立案的条件53

(四)重要、复杂案件的立案55

(五)立案决定的通知57

第四节 调查57

一、党纪案件的调查57

(一)调查的条件57

(二)案件检查的措施57

(三)调查程序73

(四)对调查结果的处理84

二、政纪案件的调查89

(一)调查的条件89

(二)调查措施及具体要求89

(三)调查措施的解除106

(四)调查程序108

(五)办案期限及计算111

(六)对调查结果的处理114

(七)调查的中止119

第五节 移送审理119

一、移送审理的条件119

二、移送审理时需移送的材料119

三、制作《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120

四、提前介入审理122

第六节 追究妨碍案件查处的行为122

一、妨碍纪律检查机关查处案件行为的处理122

二、妨碍行政监察机关查处案件行为的处理123

一、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机关同有关机关的协作126

(一)行政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协作126

第七节 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机关同有关机关的协作126

(二)行政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的协作127

(三)行政监察机关与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机关的协作127

二、相关机关办案权限128

(一)公安机关办案权限128

(二)检察机关办案权限134

(三)人民法院办案权限138

(四)审计机关职责和权限140

(一)党纪处分的指导思想145

(三)给予党纪处分必须坚持的原则145

(二)党纪处分的任务145

第一节 党纪处分概述145

一、党纪处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145

第三部分 纪律检查、行政监察案件处理145

(四)党纪处分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146

二、党纪处分的种类146

(一)个人处分种类146

(二)组织处分种类147

三、党纪处分的批准权限147

(一)普通党员违纪147

(一)决定机关148

四、处理决定148

(三)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党委和纪委的批准权限148

(二)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违纪148

(四)严重触犯刑律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违纪148

(二)作出处理决定的程序149

(三)作出处理决定的期限151

(四)对处理决定的批准和改变权限151

(五)对处理决定的复查151

五、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的限制152

(一)警告处分152

(二)严重警告处分152

(三)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52

(四)留党察看处分152

(一)从重处分153

(五)开除党籍处分153

六、党纪处分运用规则153

(二)从轻处分154

(三)减轻处分155

(四)加重处分156

(五)免予处分156

(六)合并处理的处分规则157

(七)法规竞合的处理规则157

(八)共同违纪157

(二)违法党员的纪律处分158

(一)对受到改组或者解散的党组织中的党员的处理158

(十)比照处理158

七、特殊情形的处理158

(九)集体违纪158

(三)预备党员违犯党纪的处理160

(四)党员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处理161

(五)违纪党员死亡的处理161

八、对违纪党员违纪获得的不正当利益的处理161

(一)对违纪党员违纪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处理161

(二)对违纪党员违纪获得的其他利益的处理161

(四)主动交代162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162

(二)国家工作人员162

(一)党的工作人员162

九、相关名词解释162

(五)直接经济损失163

第二节 政纪处分概述163

一、政纪案件的处理方式163

(一)处理方式的种类163

(二)运用方式167

(三)监察建议169

(四)监察决定175

(二)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违纪180

(一)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任命的人民政府领导人员违纪180

二、行政处分种类180

三、行政处分权限180

(三)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任命的人员违纪181

第三节 党纪处分量纪规定181

一、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181

(一)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行为181

(二)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行为181

(三)公开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言论的行为182

(四)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言论的行为182

(五)违反有关规定播出、刊登、出版反对或者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言论的行为182

(六)从国(境)外携带反动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入境的行为182

(九)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的行为183

(十)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相违背决定的行为183

(七)组织、领导、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敌视政府或者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组织的行为183

(八)组织、领导、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行为183

(十一)在党内组织、参加秘密集团进行分裂党的活动的行为184

(十二)参加国(境)外情报组织的行为184

(十三)向国(境)外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情报的行为184

(十四)投敌叛变的行为184

(十五)向敌人自首的行为184

(十六)叛逃行为184

(十七)违反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行为185

(十八)违反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行为186

(二十一)编造和传播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行为187

(二十)制造宗族矛盾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187

(十九)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的行为187

(二十二)在涉外活动中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的行为188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188

(一)发展党员过程中的违纪行为188

(二)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行为188

(三)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行为189

(四)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189

(五)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行为189

(六)在选举工作中违反规定的行为189

(十)违反考试、录取工作有关规定的行为190

(十一)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的行为190

(八)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行为190

(九)在干部、人事、劳动工作中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行为190

(七)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190

(十二)擅自延长在国(境)外期限的行为191

(十三)擅自变更在国(境)外路线的行为191

(十四)在国(境)外擅自脱离组织的行为191

(十五)违反有关规定同国(境)外机构、人员联系和交往的行为191

(十六)脱离组织的行为191

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192

(一)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192

(二)非法占用公物的行为193

(四)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亲属或者第三人收受财物的行为194

(三)违反规定收受礼品应交公而不交公的行为194

(五)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规定从业的行为196

(六)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197

(七)挥霍浪费公共财产的行为198

(八)住房方面的违纪行为199

(九)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的行为200

(十)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的违纪行为200

(十一)其他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201

四、贪污贿赂行为201

(一)贪污行为201

(三)集体私分罚没财物的行为202

(四)受贿行为202

(二)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202

(五)违反有关规定收受财物、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203

(六)斡旋受贿行为204

(七)退(离)休人员斡旋受贿行为204

(八)单位受贿行为205

(九)行贿行为207

(十)对单位行贿的行为207

(十一)介绍贿赂的行为208

(十二)单位行贿行为208

(十三)挪用公款行为209

(十四)党和国家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公务中的违纪行为210

(十五)个人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的行为215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216

(二)职务侵占行为216

(十六)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隐瞒境外存款的行为216

(一)走私行为216

五、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216

(四)单位挪用资金、款物的行为218

(五)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行为219

(六)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行为219

(七)非法经营同类业务的行为219

(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谋利的行为220

(九)党和国家机关违反有关规定经商办企业的行为221

(十)违反金融法律、法规的行为221

(十一)不履行法定纳税义务的行为222

(十二)虚开、伪造、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票据等行为223

(十三)非法占用、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224

(十四)出具虚假评估、虚假资信证明、虚假鉴证等文件的行为225

(十五)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225

(十六)其他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227

六、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227

(一)隐瞒、截留、坐支应当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行为227

(二)将隐瞒、截留款合伙私分的行为227

(三)单位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财政拨款、退税款或者补贴的行为228

(四)将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的钱款合伙私分的行为228

(五)不按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国家财政经费、资金的行为228

(六)擅自动用国库款项或者财政专户资金的行为228

(八)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行为229

(七)借用公款的行为229

(十)将接受的礼品集体私分的行为230

(十一)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230

(十二)擅自使用、调换、变卖或者损毁被查封、扣押、冻结、划拨、收缴的财物的行为230

(九)党和国家机关接受礼品应当上交而不上交的行为230

(十三)擅自处理应当委托拍卖的物品的行为231

(十四)违反规定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行为231

(十五)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231

(十六)违反规定将应当纳入法定账簿的资产未纳入法定账簿或者转为账外的行为231

(十七)单位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行为231

(十八)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232

(一)失职、渎职行为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233

(十九)财经方面其他违纪违法的行为233

七、失职、渎职行为233

(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234

(三)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234

(四)党组织负责人的失职、渎职行为234

(五)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中失职、渎职的行为236

(六)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失职行为237

(七)在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或者不负责任的失职、渎职行为239

(八)在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失职、渎职行为241

(九)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失职、渎职行为243

(十)执纪、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244

(十一)违反有关规定,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的行为247

(十二)强令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行为248

(十三)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属人员叛逃的行为248

(十四)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属人员出走的行为248

(十五)保密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248

(十六)因工作失职、渎职,给本地区、本单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249

八、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249

(一)侵犯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的行为249

(二)对党员或者公民的申辩、辩护、申诉、作证等进行压制的行为250

(三)侵犯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的行为250

(四)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251

(七)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252

(五)违反劳动管理法律、法规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252

(六)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为252

(八)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253

(九)其他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253

九、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253

(一)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行为253

(二)通奸行为253

(三)重婚行为253

(四)包养情妇(夫)的行为253

(一)进行色情活动的行为254

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254

(九)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254

(七)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254

(六)拒不承担抚养教育或者赡养义务的行为254

(五)利用职权、教养、从属等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254

(八)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的行为254

(二)嫖娼、卖淫行为255

(三)制作、复制淫秽影视书画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255

(四)出售、出租、传播淫秽影视书画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255

(五)观看淫秽影视书画的行为255

(六)观看淫秽表演的行为255

(九)猥亵、侮辱妇女行为256

(十)涉毒行为256

(八)进行淫乱活动的行为256

(七)组织进行淫秽表演的行为256

(十一)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257

(十二)赌博行为258

(十三)妨碍依纪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259

(十四)扰乱和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259

(十五)搞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生产、工作、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259

(十六)伪造、买卖、抢夺、使用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260

(十七)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学历、文凭的行为261

(十八)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行为261

(十九)违反国家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261

(二十)违反国家关于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261

(二十四)包庇行为262

(二十三)违反规定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262

(二十一)违反国家关于保护文物古迹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262

(二十二)编造、散播虚假信息或者其他对社会有害的信息的行为262

(二十五)被犯罪分子蒙骗而为其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条件的行为263

(二十六)触犯驻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令的行为263

(二十七)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的宗教习俗的行为263

(二十八)偷越国(边)境的行为263

(二十九)其他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263

第四节 财政违法行为的处分规定264

一、适用对象264

二、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分规定264

(一)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264

(二)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266

(三)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268

(四)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270

(五)关于违反国家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271

(六)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273

(七)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273

(八)违反规定擅自提供担保的行为275

(九)擅自在金融机构开立、使用账户的行为275

(十)违反规定使用、骗取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行为275

(十一)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的行为277

(十二)属于税收方面的违法行为277

(十三)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行为278

(十五)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理279

(十四)属于政府采购方面的违法行为279

(十六)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280

(十七)属于税收收入票据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282

(十八)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行为282

(十九)属于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282

(二十)属于行政性收费方面的违法行为282

(二十一)已构成犯罪的财政违法行为282

(二十二)妨碍调查、检查的行为283

第五节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纪律规定283

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遵守的纪律283

(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损害国有资产权益283

(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人及亲属有可能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应当主动回避284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利益284

(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侵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285

(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规范职务消费行为286

(六)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报告本人兼职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从业情况286

二、对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行为的处理286

(一)纪律处分286

(二)组织处理287

(三)退还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赔偿经济损失287

(四)追究法律责任287

(五)受处分后的任职限制2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