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3166927.jpg)
- 宋承先,许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119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2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54页
- 主题词: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和计量3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3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3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3
二、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5
三、流量与存量12
四、事前(Ex-ante)与事后(Ex-post)14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6
一、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16
二、均衡与非均衡17
三、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18
复习思考题19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20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概述20
第二节 产品流量和收入流量的循环流转24
一、国民产品与国民收入24
二、两部门模型:全部国民产品用于个人消费27
三、两部门模型:包括储蓄和投资28
四、三部门模型:政府税收和政府开支29
五、四部门模型:出口净额30
第三节 用增加价值法核算的国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NNP)30
一、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30
二、投入-产出表核算NNP33
第四节 用支出法核算的GDP和NNP35
一、消费36
二、投资37
三、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与转移支付40
四、出口和进口42
第五节 用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NI)42
第六节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可支配个人收入52
一、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52
二、可支配个人收入53
第七节 名义的与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55
一、实际国民产品—锁链权数(Chain-weighted)55
二、锁链权数56
三、费雪-锁链指数的应用59
第八节 生产出的实际GDP与潜在的实际GDP(Potential Real GDP)62
复习思考题66
附录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方法论问题66
一、引言66
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与提供(非物质的)劳务的劳动68
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71
四、生产商品的劳动与价值74
五、使用价值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数量指标76
第二编 国民收入决定的静态均衡模型82
第三章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82
第一节 萨伊法则与“凯恩斯革命”82
第二节 萨伊法则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83
一、萨伊法则及其涵义83
二、萨伊法则与利息率理论:资本市场的均衡85
三、萨伊法则与货币的职能:“两分法”与货币“中性”86
四、古典工资理论与充分就业均衡:劳动市场的均衡88
五、货币数量说:价格水平的决定89
六、古典宏观经济模型95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99
复习思考题103
第四章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105
第一节 有效需求106
一、总供给价格与总供给106
二、总需求价格与总需求106
三、有效需求与宏观均衡106
第二节 消费函数107
一、消费函数107
二、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109
三、储蓄函数110
四、消费倾向的基本心理法则111
第三节 投资函数112
第四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13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13
二、储蓄投资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15
第五节 乘数原理116
一、概述116
二、简化的乘数118
三、消费函数的变化与乘数124
复习思考题127
第五章 政府开支税收,出口及进口129
第一节 政府开支与政府开支乘数130
第二节 政府开支税收与税收乘数132
一、税收净额给定不变132
二、平衡预算乘数134
三、税收随收入变化135
第三节 政府转移支付与转移支付乘数137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充分就业139
第五节 出口与出口乘数140
一、简单的出口乘数140
二、进口、税收与出口乘数141
复习思考题145
第六章 消费理论146
第一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147
第二节 横截面消费函数150
第三节 短期(经济周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152
一、短期消费函数152
二、长期消费函数153
第四节 绝对收入假说155
第五节 相对收入假说158
第六节 恒常收入假说160
复习思考题164
第七章 利润利息与投资量的决定165
第一节 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的决定165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投资理论165
二、资本边际生产力利息率与均衡投资量的决定166
三、投资边际效率利息率与投资量的决定171
第二节 加速原理与投资量的决定173
一、资本-产出比率173
二、加速原理174
第三节 利息率、投资与IS曲线177
复习思考题181
第八章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与利息率的决定183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183
一、交易动机184
二、预防动机185
三、投机动机187
四、货币的总需求188
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与均衡利息率的决定189
第三节 均衡利息率的变动191
一、货币供给量的变动191
二、收入水平的变动193
三、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195
复习思考题196
第九章 扩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198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199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199
二、IS曲线的推导199
三、IS曲线的特点201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203
一、货币市场的均衡203
二、LM曲线的推导203
三、LM曲线的特点206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IS-LM模型209
第四节 两个市场均衡的变动211
一、总需求的变动:IS曲线的移动211
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LM曲线的移动211
复习思考题212
第十章 总供给总需求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215
第一节 总量需求曲线(AD)216
一、总量需求曲线的推导216
二、总量需求曲线的移动220
三、AD曲线的数学方程222
第二节 总量供给曲线(AS)222
第三节 凯恩斯总供给函数:货币工资固定不变224
第四节 古典学派总供给函数:可变货币工资率227
第五节 总供给总需求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229
一、AD曲线的推导及其变动229
二、AS曲线AD曲线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均衡233
第六节 简要的总结: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古典学派宏观经济学234
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235
二、古典宏观经济学237
三、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效应与庇古效应239
复习思考题240
第三编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246
第十一章 货币的供给246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246
一、货币与资产和财富246
二、货币的职能246
三、货币的计量247
第二节 银行制度与存款创造248
一、中央银行248
二、存款准备金249
三、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249
四、存款创造过程中的“漏出”253
第三节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259
一、货币供给量的决定259
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260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261
一、“金块论争”262
二、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263
三、马克思货币流通公式265
四、维克塞尔与费雪272
五、凯恩斯与货币主义275
六、小结277
复习思考题278
第十二章 货币的需求280
第一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281
一、费雪的交易方程281
二、剑桥方程282
第二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287
一、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287
二、鲍莫尔的“平方根公式”289
三、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291
第三节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294
第四节 小结300
复习思考题303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305
第一节 政策目标306
第二节 财政政策308
一、财政收支与公债308
二、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311
三、自动稳定器与积极的财政政策312
四、补偿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拖累313
五、财政赤字与公债317
第三节 货币政策322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322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323
三、选择性控制327
四、道义上的劝告329
第四节 规则与酌情而定的货币政策329
一、序言329
二、赞同规则的货币学派的观点330
三、泰勒规则(The Taylor Rule)333
四、规则及央行的可信性334
五、货币增长目标及通货膨胀率目标——诸央行的历史回顾342
复习思考题345
第四编 后凯思斯主义宏观经济学351
第十四章 货币主义351
第一节 概说351
第二节 理论基础353
一、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353
二、宏观经济模型353
三、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加速度通货膨胀理论355
第三节 经验数据357
一、实证经济学方法论357
二、货币供给的外生性358
第四节 政策主张361
复习思考题363
第十五章 理性预期学派:新的古典经济学364
第一节 预期与理性预期365
一、预期与瓦尔拉一般均衡365
二、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与适应性预期366
三、理性预期369
第二节 理性预期与稳定性政策的无效性373
一、菲利浦斯曲线374
二、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线375
三、理性预期与稳定性政策的无效性379
第三节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380
一、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380
二、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经济周期381
三、小结383
第四节 实际的经济周期模型385
复习思考题387
第十六章 新的凯恩斯主义388
第一节 概说388
一、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388
二、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390
三、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392
第二节 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393
一、帕廷金对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393
二、帕廷金与非瓦尔拉均衡396
第三节 克洛沃的双重决策理论398
第四节 莱荣霍夫德与工资价格刚性400
第五节 巴罗和格罗斯曼非瓦尔拉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403
第六节 新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微观经济学406
一、垄断与价格决定407
二、劳动合同408
三、加成定价与长期价格协议408
复习思考题409
第五编 动态经济学413
第十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413
第一节 概说413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418
第三节 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的理论421
一、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421
二、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421
三、霍布森的储蓄过度(消费不足)论423
四、福斯特和卡靖斯的消费不足论425
第四节 比例失调危机理论——投资过多(资本短缺或消费过多)428
一、货币的投资过多理论428
二、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431
第五节 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434
第六节 纯货币危机理论437
第七节 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438
第八节 资本存量调整理论——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442
复习思考题447
第十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449
第一节 概说449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454
一、实际增长率455
二、有保证增长率458
三、有保证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与经济周期459
四、自然增长率462
五、多马经济增长模型463
六、小结465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467
一、人均资本可以变动的增长模型467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入分配475
三、黄金规则477
第四节 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可以变动的增长模型483
一、两个剑桥的“资本论争”483
二、卡尔多的分配理论与稳定状态均衡增长485
三、卡列茨基的动态宏观经济模型487
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490
一、技术进步的涵义490
二、中性技术进步与非中性技术进步493
第六节 经济增长源泉的计量502
一、理论基础502
二、索洛的增长源泉计量504
三、丹尼森的增长源泉计量507
复习思考题509
第十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510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510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结果513
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513
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515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518
四、小结520
第三节 预期与通货膨胀521
一、核心通货膨胀521
二、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加速度通货膨胀522
第四节 菲利浦斯曲线与预期525
第五节 菲利浦斯曲线与失业528
一、李普赛的理论诠释528
二、费尔普斯的“寻业的失业”530
第六节 “滞胀”的成因与对策533
一、通货膨胀周期的四个阶段534
二、“滞胀”阶段的长度——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537
复习思考题538
第六编 国际经济学545
第二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545
第一节 重商主义545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546
一、两个国家两种产品546
二、两个国家三种产品548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551
一、贸易型式的决定551
二、贸易条件的决定553
三、李嘉图国际价值理论“违背”劳动价值论?560
第四节 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相互需求说565
第五节 马歇尔的对外贸易曲线569
第六节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574
第七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577
复习思考题582
第二十一章 对外贸易政策583
第一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584
一、关税584
二、补贴生产者587
第二节 非关税贸易壁垒588
一、进口限额588
二、其他非关税壁垒589
三、出口限额590
第三节 当代世界贸易政策591
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591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592
复习思考题593
第二十二章 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制度594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594
一、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594
二、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596
三、平衡或结算项目(Balancing or Settlement Account)597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制度598
一、外汇与汇率598
二、汇率的调整与变动599
三、金本位制的固定汇率600
四、自由浮动的汇率602
五、购买力平价说604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制的演变606
一、金本位制606
二、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制(1944.7—1973.3)608
三、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与管理浮动汇率制613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614
一、金本位固定汇率的自动调节614
二、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收支的调节616
第五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617
一、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617
二、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一致与冲突618
三、直接控制621
四、小结623
复习思考题624
后记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