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种子法与种子管理实务全书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种子法与种子管理实务全书 第2卷
  • 杨晓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496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358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种子法与种子管理实务全书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章 烟草种子品种选育与审定671

第一节 烟草育种要求与引种671

一、烟草品种要求671

二、引种的作用674

三、一般引种方法675

四、烟草的光温反应特性的影响678

五、引种的方法和要求679

第二节 烟草系统育种680

一、系统育种特点680

二、系统育种程序682

三、应注意的事项684

第三节 烟草杂交育种技术686

一、杂交育种的意义与作用686

二、杂交育种程序688

三、如何选配亲本689

四、杂交方式693

五、杂交技术695

六、如何处理杂种后代697

第四节 烟草回交育种技术704

第五节 烟草远缘杂交技术709

一、远缘杂交概念709

二、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的原因及克服办法710

三、远缘杂交杂种不育的原因及克服方法712

四、远缘杂交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与选择714

第七章 中药种子品种选育与审定717

第一节 类似种子形态比较717

第二节 重要中药种子检索表725

一、被子植物725

二、裸子植物745

一、种子生产的概念749

第一节 种子生产概述749

二、种子生产的特点749

第一章 种子生产概论749

第六篇 种子生产管理749

三、种子生产的重要作用750

四、我国种子生产的现状和问题751

第二节 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755

一、作物繁殖方式755

二、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种子生产756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涵义757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757

第三节 品种的混杂退化和防杂保纯757

三、防止混杂退化的方法758

第四节 主要作物常规种子生产759

一、小麦759

二、大豆763

三、谷子765

四、棉花767

第五节 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生产772

一、白菜类772

二、根菜类778

三、葱蒜类784

四、绿叶菜类790

五、茄果类796

六、瓜类805

七、豆类816

二、种子生产管理的内容820

一、种子生产管理的目的820

第二章 种子生产管理820

第一节 种子生产管理的内容与要求820

三、种子生产管理的途径821

一、种子生产实行计划管理822

第二节 我国种子生产政策与机制822

三、实行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823

二、种子生产专业化823

一、种子生产的比较效益824

第三节 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824

四、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生产种子824

二、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其变化825

三、1993~1994年杂交稻种子紧缺的原因分析826

一、建立新的种子生产保障机制828

第四节 种子生产计划与技术保障828

二、种子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829

三、种子生产的技术保障831

一、种子生产档案管理制度832

第五节 种子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及技术规程832

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内容833

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概念833

四、我国现有的种子生产技术规程835

一、种子生产基地的形式836

第一节 种子生产基地的建立836

第三章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管理836

二、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837

三、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的程序838

一、种子生产基地的计划管理839

第二节 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839

二、种子生产基地的技术管理840

三、种子生产基地的质量管理842

一、种子干燥847

第一节 种子加工概述847

第七篇 种子加工与贮藏847

第一章 种子加工及贮藏概论847

二、种子精选849

三、种子包衣和丸化850

四、种子商品包装851

第二节 种子贮藏概述852

一、种子的主要物理特性856

第一节 种子加工原理856

第二章 种子加工技术856

二、种子清选精选原理与方法859

第二节 种子干燥技术868

一、种子的吸湿平衡特性869

二、种子干燥原理和干燥过程871

三、种子干燥的方法873

三、种子加热干燥机械876

一、种子处理的特点882

第三节 种子处理方法882

二、种子处理的主要技术883

一、种子包衣技术概述886

第四节 种子包衣技术886

二、作用和效果887

四、种衣剂型号及应用范围888

三、包衣技术888

五、使用种衣剂注意事项891

六、生物种衣剂893

一、种子包装材料的选用894

第五节 种子包装894

三、包装方法和包装机械895

二、包装标签895

六、包装种子的保存897

一、种子的呼吸作用898

第一节 种子贮藏的任务和原理898

第三章 种子贮藏及管理898

二、贮藏期间种子湿热变化900

一、种子的准备901

第二节 种子入库前的准备901

二、仓库的准备902

二、散装堆放904

一、袋装堆放904

第三节 种子的入库904

一、温度的变化905

第四节 种子贮藏期间的变化905

二、水分的变化906

一、种子结露的原因907

第五节 种子的结露和预防907

三、结露预测908

二、种子结露的部位908

四、预防措施909

一、种子发热910

第六节 种子发热和预防910

五、种子结露的处理910

二、种子的通风912

一、防潮隔湿912

第七节 种子贮藏期间管理912

一、预防工作913

第八节 种子贮藏期间的检查913

三、低温密闭913

二、合理通风916

三、温度、水分的检查919

一、基本要求920

第九节 种子低温仓库贮藏920

二、低温库制冷设备操作技术922

三、低温库贮藏效果924

一、贮藏特点925

第一节 水稻种子贮藏技术925

第四章 主要作物种子贮藏技术925

二、贮藏技术要点926

一、小麦种子的贮藏特性927

第二节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927

二、小麦种子贮藏技术要点928

三、小麦种子热进仓应注意的问题929

一、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930

第三节 玉米种子贮藏技术930

二、玉米种子贮藏技术要点931

三、北方玉米种子越冬贮藏管理技术932

四、南方玉米种子越夏贮藏技术935

五、包衣玉米种子贮藏方法936

一、棉花种子的贮藏特性937

第四节 棉花种子贮藏技术937

二、棉籽贮藏技术要点938

三、包衣棉籽的贮藏方法939

一、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940

第五节 大豆种子贮藏技术940

二、大豆种子贮藏的技术要点941

一、花生种子的贮藏特性942

第六节 花生种子贮藏技术942

二、花生种子贮藏技术943

二、蔬菜种子贮藏技术945

一、蔬菜种子的贮藏特性945

第七节 蔬菜种子贮藏技术945

一、产品整体概念策略949

第二节 种子经营的原理和策略949

第八篇 种子经营管理949

第一章 种子经营管理与种子公司949

第一节 种子经营管理的重要性949

三、产品生命周期策略950

二、产品大类及差异化策略950

三、组织指挥951

二、实施计划951

第三节 种子公司经营管理的职能951

一、进行决策951

一、经营管理特点952

第四节 种子公司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内容952

四、监管控制952

五、加强协调952

六、教育鼓励952

二、经营管理内容953

管理机构954

第五节 种子公司管理机构和人员954

三、能力素质956

二、知识素质956

第六节 种子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956

一、政治素质956

二、处理事物的艺术957

一、领导人的艺术957

四、作风素质957

五、身体素质957

第七节 种子公司经理的领导艺术957

四、用人的艺术958

三、利用时间的艺术958

二、种子市场构成要素959

一、种子市场含义959

第二章 种子市场959

第一节 种子市场概述959

三、种子市场的特点960

五、种子市场类型963

四、市场需求一般规律963

六、市场价值剖析964

七、依靠科技发展种子市场965

二、种子市场学研究对象966

一、种子市场学基本含义966

第二节 种子市场学研究对象及内容966

一、种子市场的特点967

第三节 种子市场调查及其意义967

一、市场环境调查968

第四节 种子市场调查的内容968

二、种子市场调查的意义968

五、价格调查969

四、种子品种调查969

二、市场需求调查969

三、购买者和购买行为的调查969

一、确定调查问题970

第五节 种子市场调查的步骤970

六、销售渠道调查970

七、销售推广调查970

八、竞争状况调查970

九、售后服务调查970

二、现场调查准备工作972

六、调查结果的应用974

五、编写调查报告974

三、现场调查974

四、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974

一、调查方式975

第六节 种子市场调查的方式975

二、调查方法976

二、预测的种类、内容和程序978

一、经营预测的意义978

第三章 经营预测和决策978

第一节 经营预测978

三、经营预测的方法980

一、经营决策的概念和作用981

第二节 经营决策981

二、经营决策的种类和程序982

一、经营计划的特点和内容984

第三节 经营计划984

三、经营决策的方法984

二、经营计划的编制986

三、经营计划的执行988

一、经济合同的特征和作用989

第四节 经济合同989

二、经济合同的种类和内容990

三、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993

一、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意义和原则995

第五节 种子公司的经济责任制995

二、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和形式996

三、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998

一、种子市场营销目标999

第六节 种子营销市场999

二、种子营销的名牌战略1002

二、营销信息内容和特点1004

一、营销信息概念1004

第七节 种子营销信息管理1004

一、促销的作用1005

第八节 种子市场促销1005

二、促销组合1006

三、人员推销1007

四、广告推销1011

一、种子价格构成1013

第九节 种子价格定位1013

二、种子价格体系1014

三、种子价格的制定1015

二、种子财务管理的任务1017

一、种子财务管理的实质和内容1017

第四章 种子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评价1017

第一节 种子财务管理的实质和任务1017

一、资金结构及来源1018

第二节 资金管理1018

二、固定资金管理1019

三、流动资金管理1021

四、专用基金管理1024

第三节 流通费管理1025

一、流通费内容1026

二、流通费控制1027

三、流通费核算和考核1028

二、利润指标1029

一、种子公司利润构成1029

第四节 利润管理1029

一、流动资金计划1030

第五节 制定财务计划1030

三、利润计划1031

二、种子流通费计划1031

四、专用基金及专项拨款计划1032

一、经营效益概念和评价内容1033

第六节 经营效益评价1033

二、经营效益评价指标1034

四、经营效益评价的步骤1036

三、经营效益评价方法1036

一、种子储存的概念、任务及意义1038

第一节 商品种子储存管理1038

第五章 种子储存和运输管理1038

二、种子储存的动态特征1039

三、储存原则1040

四、种子储存的类型及形态1041

五、种子储存的基本管理方法1042

二、种子运输意义1043

一、种子运输概念1043

第二节 种子的运输1043

四、种子运输原则1044

三、种子运输的特点1044

五、种子的合理运输1045

二、种子检验的原理1053

一、种子检验的意义1053

第九篇 种子质量检验与认证1053

第一章 种子检验概述1053

第一节 种子检验的意义与原理1053

一、国际种子检验的起源与发展1054

第二节 国内外种子检验发展概况1054

三、我国种子检验发展概况1058

二、国际种子及种子检验机构1058

一、我国质量认证方面的进展1060

第三节 我国质量认证制度1060

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常识1061

一、我国质量认证六项原则1064

第四节 我国质量认证原则1064

二、我国质量认证总体结构1067

一、种子质量概念1069

第一节 种子质量概念及重要性1069

第二章 种子质量1069

三、我国种子质量现状1070

二、种子质量的重要性1070

一、标准概述1071

第二节 种子质量标准1071

二、种子质量标准评价指标1072

三、种子质量的国家标准1074

二、种子质量检验的内容1079

一、种子质量检验的意义1079

第三节 种子质量检验原理与方法1079

三、扦样1082

四、净度分析1085

五、发芽试验1089

六、田间检验1094

七、室内检验1096

八、检验结果报告1099

一、质量认证的概念1101

第一节 概念与作用1101

第三章 种子质量认证1101

二、种子认证的作用1107

一、推行种子认证制度提出的背景1108

第二节 推行种子认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08

二、推行种子认证制度的必要性1110

三、开展种子认证工作的思路与总体安排1111

四、我国推行种子认证制度的可行性分析1113

五、国际种子认证机构1114

六、种子认证的现状1116

一、种子认证机构的设置1118

第三节 组建种子认证机构1118

二、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119

三、组建种子认证机构的建议1120

一、种子认证标准1122

第四节 建立种子认证标准体系1122

二、种子认证检测方法1123

第五节 人员培养1124

一、OECD种子认证方案1125

第六节 主要种子认证方案1125

三、EU种子法令1127

二、AOSCA种子方案1127

四、种子认证原则1129

一、认证种子类别1131

第七节 种子认证要求1131

二、种子生产者条件1132

三、种子遗传质量的监控1133

四、扦样、标识与封缄监控1148

五、种子物理质量的监控1151

六、批准放行1155

第八节 种子认证制度的实施1156

第二节 种子认证文件化具体实施过程1159

第一节 概述1159

第四章 种子认证文件化管理1159

三、SCR3《种子田记录》1160

二、SCR2《种子来源和生产计划记录》1160

第三节 主要表格规范内容的有关说明1160

一、SCR1《种子认证申请表》1160

六、SCR6《小区种植鉴定结果报告》1161

五、SCR5《种子田混合记录》和SCR5A《种子批混合记录》1161

四、SCR4《田间检验报告》1161

十、SCR10《种子检验报告》1162

九、SCR9《认证种子批申请表》1162

七、SCR7《扦样和检验申请表》1162

八、SCR8《认证标识申请表》1162

一、概况1163

第四节 认可制度的实施1163

二、田间检验认可授权1165

三、种子扦样、标识与封缄授权1166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169

第一节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169

第五章 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1169

二、领导作用1170

三、全员参与1171

四、过程方法1172

六、持续改进1173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1173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1174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1174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1175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175

四、过程方法1176

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1176

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1176

六、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1177

五、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1177

十一、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178

十、统计技术的作用1178

七、文件1178

八、质量管理体系评价1178

九、持续改进1178

第三节 质量管理术语1179

十二、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1179

二、产品、过程、程序的概念1180

一、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的概念1180

二、结构简化,便于使用1181

一、面向所有组织,通用性更强1181

三、组织、组织结构、顾客、供方的概念1181

第四节 2000版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概述1181

七、标准间兼容性增强1182

六、突出持续改进1182

三、采用过程方法,可操作性强1182

四、减少了程序文件数量要求1182

五、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1182

一、应用范围1183

第五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1183

二、质量管理体系1184

三、管理职责1188

四、资源管理1192

五、产品实现1193

六、测量、分析和改进1202

第六节 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206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1207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制1209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1213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整、保持与完善1214

附件一: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试行办法(草案)(SCD1-2001)1215

附件1215

附件二: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试行方案(草案)(SCD2-2001)1220

附件三: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管理试行办法(草案)(SCD3-2001)1234

附件四: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中实施认可的管理指南(草案)(SCD4-2001)1242

附件五: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文件化管理指南(草案)(SCD5-2001)1247

附录:国际贸易流通中OECD品种认证方案玉米和高粱种子1266

附录一:用于OECD玉米和高粱种子方案而使用的术语定义1274

附录二:OECD玉米和高粱种子方案生产基础种子和认证种子的最低要求1278

附录三:证书及种子批的编号1282

附录四:OECD种子容器标签或标识的规定1283

附录五:证书和检验报告样本1286

附录六:适用于OECD种子方案的玉米和高粱种的目录1288

附录七:玉米和高粱种认证的国家目录1289

附录八:在官方监督下授权实施田间检验的条件1290

第十篇 种子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1293

第一章 种子行政管理概论1293

第一节 种子行政管理概述1293

一、种子行政管理的含义1293

二、种子行政管理的内容1295

三、种子行政管理的依据1295

四、种子行政管理的主体1296

五、种子行政管理的措施1298

一、行政许可的涵义1300

二、行政许可权的组成1300

第二节 种子行政许可1300

三、种子行政许可的内容1301

四、种子行政许可的原则1303

五、种子行政许可的程序1304

六、种子行政许可的主体1305

二、法律责任的作用1306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1306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1306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1306

第二章 种子管理法律责任1306

四、使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本原则1307

五、法律责任的构成1308

第二节 种子民事法律责任1309

一、种子质量民事法律责任1310

第三节 种子行政法律责任1313

一、种子行政法律责任的涵义1313

二、种子管理者的侵权民事责任1313

二、种子生产经营中的行政法律责任1314

三、种质资源和品种管理方面的行政法律责任1318

四、种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1320

第四节 种子刑事法律责任1322

一、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犯罪1322

二、生产、销售假的、不合格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犯罪1323

三、非法经营罪1323

四、强买强卖罪1324

五、侵犯他人专利权罪1324

六、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1325

七、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1325

八、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罪1326

九、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追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职责罪1327

第一节 种子行政检查与处罚的适用1328

一、种子行政检查1328

第三章 种子行政执法管理1328

二、种子行政处罚1329

三、种子违法行为的认定1335

四、几种违法情况的处理1335

五、种子行政处罚的形式1337

六、种子行政处罚的执行1338

第二节 种子行政争议与复议1339

一、种子行政争议1339

二、种子行政复议1340

第三节 种子行政诉讼1344

一、行政诉讼概述1344

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345

三、行政诉讼的管辖1346

四、诉讼参加人及其权利和义务1347

五、起诉、应诉与受理1350

六、审理和判决1352

七、执行1355

八、侵权赔偿责任1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