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区经济发展平台 关于江苏的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地区经济发展平台 关于江苏的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71524.jpg)
- 宋林飞,吴先满,张祖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556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区经济发展平台 关于江苏的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绪论3
第一章 经济发展平台的一般理论概述3
一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轨迹3
二 经济发展观的不断进步8
三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15
四 经济发展平台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和提高27
一 经济发展的阶段演进47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回顾与评价47
上篇47
二 经济发展的周期特征52
三 经济发展的平台升级58
四 经济发展的成果评价61
五 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取向77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结构效益分析81
一 经济总量和总量效益状况82
二 成本—产出效益状况83
三 主要产业的效益状况85
四 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所增加的投入产出效益86
第四章 经济发展质态的审视与思考89
一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但高度化不够89
二 生产效率逐步提高,但整体水平欠佳92
三 增长动力不断有所增强,但基础还较脆弱93
四 供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失衡的矛盾较突出94
五 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尚未形成强势95
六 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但内在稳定机制不强96
七 以效益为中心,改善经济运行质态97
一 五省市经济发展比较综述103
第五章 与全国和沪浙鲁粤经济发展的比较103
二 江苏省与全国发展的比较110
三 江苏省与沪浙鲁粤在发展机会、机制与机理上的比较112
四 由比较引申的借鉴、启示125
下篇133
第六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经济总量增长对策133
一 经济总量增长概况133
二 经济总量增长的基本分析135
三 经济总量增长前景预测139
四 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144
五 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146
一 投资增长是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重要动力与条件149
第七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投资对策149
二 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思路及对策151
三 精心构筑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保障与支持系统162
第八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金融策略166
一 21世纪金融发展的宏观背景考察166
二 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总体发展目标和思路169
三 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金融策略174
第九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消费对策187
一 消费: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平台的重要动力187
二 消费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89
三 影响消费动力增强的主要障碍193
四 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动力的建议194
第十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对外经济策略200
一 扩大吸引外资,提高经济发展平台200
二 扩大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发展平台214
第十一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产业升级策略222
一 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223
二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230
三 全面提高产业素质与竞争力236
四 工业化的深入推进与更新244
一 新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254
第十二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技术创新策略254
二 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58
三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实现工业技术升级259
第十三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信息化对策270
一 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其深入推进的主要任务270
二 加快构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体系273
三 加快信息化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提高经济发展平台274
四 明晰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276
五 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279
一 城市化对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意义282
第十四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城市化战略282
二 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283
三 推进城市化的具体思路与途径285
第十五章 提高经济发展平台的区域协调发展对策292
一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差距的实证描述292
二 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几点认识299
三 构筑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新格局的基本思路301
四 苏南提高发展水平,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304
五 苏中发挥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崛起312
六 苏北培育后发优势,推动经济大发展320
参考文献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