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工之王-三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董普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1084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三菱重工业公司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工之王-三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三菱发展史和经营术1
壹 三菱集团和三菱集团的诞生2
第一章 三菱集团的诞生3
一 三菱集团及其影响力3
二 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5
三 三菱商标的诞生12
四 在竞争中发展壮大16
第二章 海上三菱变陆上三菱——岩崎弥之助时代32
一 通往财阀之路34
二 小伦敦街38
三 三角同盟42
第三章 岩崎久弥时代43
一 三菱“四天王”45
二 多角化经营46
第四章 “英明君主”——岩崎小弥太48
一 出任社长的岩崎小弥太48
二 强大的造船业51
三 综合商社的形成52
四 频繁设立机构53
五 三菱重工业55
六 为军国主义服务56
七 海外事业58
第五章 三菱的灭亡61
一 美军占领61
二 接受股份63
三 被指定为控股公司64
贰 二战后的三菱67
第一章 三菱企业再集结69
一 三菱商事大合并69
二 三菱重工大合并72
三 制钢、海运大合并74
四 牧田与一郎的战略眼光75
第二章 转换经营战略76
一 共同事业的教训76
二 背上“国运十字架”79
第三章 战后经营者群像82
一 池田龟三郎82
二 伊藤保次郎84
三 牧田与一郎85
四 有吉义尔86
五 藤野忠次郎87
六 田实涉88
叁 发展的三菱企业群91
第一章 快速出击的三菱汽车93
一 三菱汽车刮旋风93
二 佳兰·西格马轿车(キカツ、シケマ)的火爆98
三 海市蜃楼大作战102
四 彻底从三菱重工独立105
五 多彩的国际战略与三菱商事合作110
一 潮头转变121
第二章 蒸蒸日上的三菱电机121
二 三菱电机观念的转变133
第三章 三菱重工139
一 三菱重工历史的脚步139
二 三菱重工的转变140
三 九十年代的三菱重工——丰富多采的产品领域142
四 三菱重工的未来展望150
第四章 摆脱困境的新趋势151
一 向三菱化学寻求活路151
二 目标远大的三菱化成152
三 今日的三菱大化学154
四 扬眉吐气的旭硝子166
五 一条龙体制的优势——三菱瓦斯化学167
六 三菱制纸的苦斗168
七 化纤两公司苦恼的步履169
八 九曲八折的非铁金属集团173
第五章 三菱商事波澜起伏179
一 三菱商事179
二 经营脚步180
三 挥挥手迈向成功之路194
一 时代转变207
第六章 三菱银行——新时代的奋斗207
二 转向大众化路线210
三 新三菱银行的成长历程216
四 1996年东京、三菱两银行的大合并217
下篇 三菱经营管理221
肆 三菱的结构222
第一章 三菱在日本223
一 法人资本主义和企业集团223
二 与国家紧密勾结224
三 三菱集团的成员226
四 三菱集团在日本经济中所占地位228
一 “金曜会”的特征230
第二章 企业集团的结合230
二 股份的相互持有232
三 阳和不动产的垄断收购事件235
四 三菱商事向第三者分配增资236
五 干部兼任和共同出资237
六 团结和对立238
第三章 系列控制240
一 系列控制的实际状况240
二 系列化形式243
四 控制和从属关系245
三 系列化的动机和目的245
第四章 大企业之间的协调与竞争248
一 封闭的所有关系248
二 交错融资250
三 企业联合(卡特尔)与合并251
四 与独立企业之间关系252
五 扩大外延255
第五章 资本家和经营者257
一 岩崎家族的统治257
二 代理者的作用259
三 不是所有者的经营者260
四 法人的代理者263
五 地位和特权264
第六章 从财阀到企业集团266
一 从政商到财阀266
二 财阀解体268
三 企业集团的再集结270
四 从家庭垄断联合企业向法人资本主义迈进271
伍 三菱的机能273
一 企业集团的产业构成275
第一章 重化学工业化道路275
二 50年代的流动化276
三 60年代的寡占化和大型化278
四 石油危机以后279
五 减量经营280
第二章 金融机关的作用282
一 主要银行和系列融资282
二 股份所有288
三 集团的联系292
四 寻求新功能294
一 作为投资公司的商社296
第三章 集团内交易和综合商社296
二 集团内部交易状况297
三 相互交易的理论299
四 商社机能和“商社批判”301
第四章 与外国资本的关系人303
一 积极和外资合作303
二 失败的履带三菱304
三 和克莱斯勒的“危险关系”305
四 与“金蛋蛋”——壳牌的关系306
一 重化学工业结构性输出309
第五章 海外输出309
二 沙特阿拉伯计划310
三 通向中国的道路312
四 世界“三菱化”313
第六章 寻求新路线315
一 大众化路线315
二 “下游作战”317
三 制度化(系统化)318
四 都市开发319
五 产业结构转换可能否320
陆 三菱的思想323
一 与国家共同前进325
第一章 与国家共命运325
二 一切为了国家326
三 向政治伸手327
第二章 军事化路线329
一 朝鲜战争和特需繁荣329
二 三菱的“五五年体制”331
三 以军需产业为目标332
四 三菱道路四通八达333
五 耐久消费品和军需产业337
六 三菱两个魂338
一 操纵政治的三井、三菱340
第三章 财界的三菱340
二 战后财界权力的变迁341
三 财界主流342
四 财界政治力343
第四章 三菱的思想345
一 三菱的日本式经营345
二 劳动组合346
三 为谁服务347
四 封闭的体系348
参考书目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