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通信技术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数据通信技术与应用
  • 陈光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1102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数据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据通信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1

1.1.1 通信系统模型1

1.1.2 通信系统的分类4

1.2 计算机通信及系统组成6

1.2.1 计算机通信的产生6

1.2.2 计算机通信的发展6

1.2.3 计算机通信的应用9

1.2.4 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组成10

1.3 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主要性能指标13

1.3.1 传输速率13

1.3.2 差错率14

1.3.3 信噪比14

1.3.4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14

习题与思考题15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16

2.1 数据通信理论基础16

2.1.1 时域概念16

2.1.2 频域概念17

2.1.3 数据率和频带的关系18

2.1.4 字符的数据表示方法20

2.1.5 傅立叶分析21

2.1.6 有限带宽信号21

2.1.7 信道最大数据传输速率23

2.2 数据传输的概念及分类23

2.2.1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23

2.2.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24

2.2.3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25

2.3 信息及度量28

2.3.1 信息量28

2.3.2 平均信息量29

2.4 交换技术29

习题与思考题31

第3章 信道32

3.1 引言32

3.1.1 信道的分类32

3.1.2 信道的容量34

3.2 传输损耗36

3.2.1 衰减36

3.2.2 延迟畸变37

3.2.3 噪声38

3.3 有线信道39

3.3.1 双绞线39

3.3.2 同轴电缆40

3.3.3 光纤42

3.4 无线信道45

3.4.1 无线电波和频段划分45

3.4.2 无线接力信道47

3.4.3 卫星中继信道48

习题与思考题52

第4章 信源编码53

4.1 引言53

4.2 抽样54

4.2.1 概述54

4.2.2 抽样定理55

4.3 量化56

4.3.1 量化的定义56

4.3.2 均匀量化58

4.3.3 非均匀量化58

4.4 脉冲编码调制63

4.4.1 PCM通信系统63

4.4.2 二进制PCM编码64

4.4.3 线性编码器和非线性编码器67

4.5 增量调制75

4.6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系统80

习题与思考题8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83

5.1 数字基带信号83

5.1.1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83

5.1.2 数字基带信号编码原则85

5.2 常用基带信号传输码型86

5.2.1 码型及其编码方法86

5.2.2 HDB3编码解码电路92

5.3 基带传输系统95

5.3.1 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95

5.3.2 带限传输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影响95

5.3.3 均衡原理96

5.4 实用的基带系统工程测量工具——眼图98

习题与思考题100

第6章 频带传输与调制技术101

6.1 引言101

6.2 数字振幅调制105

6.2.1 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105

6.2.2 多进制振幅调制简介107

6.2.3 其他振幅调制技术108

6.3 数字频率调制110

6.3.1 二进制频移键控调制111

6.3.2 多进制频移键控调制简介115

6.4 数字相位调制117

6.4.1 二进制绝对移相调制118

6.4.2 二相相对移相调制119

6.4.3 多相调制122

习题与思考题126

第7章 同步技术128

7.1 引言128

7.2 载波同步129

7.2.1 插入导频法130

7.2.2 直接提取载波法131

7.3 位同步133

7.3.1 外同步法133

7.3.2 自同步法134

7.4 群同步136

7.4.1 起止式同步法137

7.4.2 连贯式插入法138

7.4.3 间歇式插入特殊码字同步法142

7.5 网同步143

7.5.1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143

7.5.2 全网同步系统144

7.5.3 准同步系统145

习题与思考题146

第8章 差错控制技术147

8.1 概述147

8.1.1 差错控制基本概念148

8.1.2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148

8.1.3 差错控制编码的特性和能力149

8.2 差错控制方法151

8.2.1 自动请求重发(ARQ)方式152

8.2.2 前向纠错(FEC)方式154

8.2.3 混合纠错(HEC)方式155

8.2.4 信息反馈(IRQ)方式155

8.3 常用检错码155

8.3.1 奇偶校验码155

8.3.2 恒比码156

8.3.3 矩阵校验码157

8.3.4 正反码159

8.4 线性分组码160

8.4.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160

8.4.2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160

8.4.3 线性分组码的检错和纠错163

8.4.4 线性分组码的几个重要结论163

8.5 循环码164

8.5.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164

8.5.2 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165

8.6 卷积码167

8.6.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168

8.6.2 卷积码的编码和译码169

习题与思考题171

第9章 多路复用技术172

9.1 引言172

9.2 频分多路复用173

9.2.1 概念173

9.2.2 频分多路复用举例174

9.3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176

9.3.1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概念176

9.3.2 PCM集群帧结构178

9.3.3 PCM高次群179

9.3.4 时分复用技术和频分复用技术的比较180

9.4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181

9.4.1 统计时分复用原理181

9.4.2 同步时分复用与统计时分复用的比较183

9.5 xDSL184

9.5.1 ADSL187

9.5.2 HDSL190

9.5.3 VDSL192

习题与思考题193

第10章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194

10.1 引言194

10.2 传输控制规程的主要功能和分类195

10.3 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规程197

10.3.1 控制字符197

10.3.2 帧格式198

10.3.3 数据透明性和同步203

10.3.4 数据链路结构及建立205

10.4 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规程207

10.4.1 HDLC概述207

10.4.2 HDLC的帧结构209

10.4.3 HDLC帧类型和功能212

10.4.4 HDLC操作规程216

习题与思考题221

第11章 计算机通信的标准接口223

11.1 引言223

11.2 EIA RS-232C225

11.2.1 机械特性225

11.2.2 电气特性226

11.2.3 功能特性227

11.2.4 过程特性232

11.2.5 RS-232C的应用233

11.3 RS-422A、RS423、RS845接口235

11.3.1 422A接口235

11.3.2 RS-423A接口236

11.3.3 RS-485接口236

11.3.4 各种串行接口的性能比较237

11.4 USB接口技术与应用238

11.4.1 引言239

11.4.2 USB总线体系结构242

11.4.3 USB设备246

11.4.4 USB系统的典型应用251

11.4.5 USB和IEEE-1394253

11.5 蓝牙技术253

11.5.1 蓝牙概述254

11.5.2 蓝牙技术发展趋势257

11.5.3 蓝牙协议体系257

11.5.4 蓝牙应用规范260

11.5.5 蓝牙的应用262

习题与思考题265

第12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与信息高速公路266

12.1 综合业务数字网266

12.1.1 ISDN概述266

12.1.2 ISDN开放的业务272

12.1.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276

12.2 信息高速公路277

12.2.1 信息高速公路概述278

12.2.2 信息高速公路的影响283

12.2.3 信息高速公路面临的问题284

习题与思考题286

参考文献2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