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188925.jpg)
- 王绍东著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4809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秦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内容提要1
第一章 秦文化的特点与形成背景1
第一节 秦文化的特点1
一、文化的含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1
二、秦文化的特点4
第二节 秦文化的形成背景6
一、关于秦族族源说的争议6
二、秦人早期的生存环境与发展历程8
三、称霸西戎10
第三节 秦文化的内涵15
一、崇武尚战、勇悍坚韧的民族性格15
二、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念17
三、不讲宗法、注重才力的用人标准22
四、重实地、求数量,无限度、无止境的扩张方式28
五、独立自傲、寻求超越的心理特征30
第二章 秦文化对法家文化的吸收与融合35
第一节 法家学说的基本观点与代表人物35
一、法家学说的起源与基本理论36
二、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39
第二节 山东各国对法家学说的有限接纳与文化上的排斥43
一、战国初期各国的变法情况44
二、各国变法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48
三、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山东各国的境遇49
一、穆公以后秦国面临的衰败局面53
第三节 商鞅变法及取得成效的原因53
二、商鞅变法与秦国的重新崛起57
三、商鞅变法的成效及成功原因63
第四节 法家学说整合下的秦文化与统一战争的加速72
一、秦“六世而胜”73
二、人才争夺战中的取胜之道75
三、军国主义精神的强化79
第五节 山东各国的文化传统对其承担统一职责的影响81
一、三晋适可而止的观念为秦国的坐大提供了机遇81
二、重个性、尚情感、易满足、崇自然的文化风格对楚国发展的局限82
三、好议论、重文礼所导致的齐国的怯懦85
第三章 秦始皇的成长经历与性格特点90
一、身世之谜91
第一节 秦始皇的身世与成长环境91
二、吕不韦专权与赢政的成长环境94
三、嫪毐政变与秦王亲政98
第二节 秦始皇的性格特点及其影响104
一、秦始皇的心理与性格特点105
二、秦始皇性格的形成原因112
三、统治前期秦始皇的性格对秦朝政治的正面影响120
四、统治后期秦始皇的性格对秦朝政治的负面影响129
第四章 影响秦始皇统治政策的文化因素138
第一节 商、韩法家思想与秦朝政治139
一、商鞅学派法家思想的基本内涵139
二、商鞅学派的思想与秦朝政治144
三、韩非思想的基本内涵150
四、韩非思想与秦朝政治156
第二节 五德终始学说与秦朝政治163
一、五德终始学说的起源及内涵164
二、五德终始学说在秦人文化中的影响168
三、秦始皇对五德终始学说的改造170
四、五德终始学说与秦朝政治177
第三节 神仙学说与秦朝政治182
一、先秦时期神仙思想的起源及其内涵182
二、神仙学说对秦始皇及秦朝政治的影响185
三、秦始皇接受神仙学说的原因探析192
一、统一前以法家为主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念204
第一节 秦始皇的学术文化观204
第五章 秦始皇的文化观与文化政策204
二、政治统一后对思想文化统一的探索207
三、焚书坑儒、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政策及其后果209
第二节 秦始皇与知识分子214
一、开放的人才政策与秦朝的统一215
二、士人的独立人格与秦始皇专制独裁之间的冲突219
三、秦朝高压政策下知识分子阶层的不同抉择225
第三节 秦始皇的历史观及其影响235
一、秦始皇对史学的重视235
二、史学对秦朝政治的影响239
三、功利主义史观与秦朝速亡242
一、从巡游刻石看秦始皇的妇女观245
第四节 秦始皇的妇女观与妇女政策245
二、大权独揽后采取的妇女政策248
第六章 秦朝速亡的文化探讨253
第一节 吏治与秦朝兴衰253
一、官吏制度与秦朝统一之关系254
二、以法治吏及其效果259
三、官吏的腐化与分化271
第二节 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279
一、秦始皇时尚未出现革命的总爆发279
二、秦二世对秦朝速亡负有直接责任282
三、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286
第三节 关于秦朝“逆取顺守”之假说296
一、提出的背景与主要观点297
二、实现的条件与可能300
三、丧失的原因304
第四节 “亡秦之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308
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311
二、民本思想的有限回归313
三、君主权力的适度制约315
四、民族问题上的羁縻政策319
附录323
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传染病防治立法323
二、论商鞅变法与我国古代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327
主要参考与征引文献333
后记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