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作物杂种优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农作物杂种优势](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90365.jpg)
- 卢庆善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ISBN:780167033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作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作物杂种优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1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简史1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5
一、杂种优势概念的由来5
二、杂种优势概念的分类6
三、杂种优势的度量7
一、杂种优势现象8
第三节 杂种优势现象和表现8
二、杂种优势的表现9
三、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14
第四节 杂种优势的生理表现特点18
一、营养吸收的杂种优势18
二、光合速率的杂种优势18
三、呼吸作用的杂种优势21
四、物质合成的杂种优势22
主要参考文献24
一、显性理论27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27
第二章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27
二、超显性理论30
三、显性和超显性理论讨论32
四、遗传平衡理论32
五、异质结合理论34
六、有机体生活力理论34
第二节 杂种一代性状的遗传表现35
一、玉米35
二、高粱40
三、小麦46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研究方法49
一、数量遗传学研究法49
二、群体遗传学研究法57
三、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法59
主要参考文献61
第三章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63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条件63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原则63
二、作物繁殖方式和杂种优势利用64
三、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65
第二节 亲本系(自交系)的选育和改良67
一、亲本系(自交系)的选育68
二、亲本系(自交系)的改良70
第三节 亲本系配合力测定71
一、配合力的概念71
二、配合力的分类72
三、配合力的测定72
一、杂交种的类型82
第四节 配合力育种方法82
二、亲本选配83
三、育种方法85
四、自交系的改良方法87
主要参考文献88
第四章 杂种优势利用与雄性不育90
第一节 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作用90
第二节 雄性不育研究概况90
一、雄性不育的特征93
第三节 雄性不育的特征和遗传93
二、雄性不育的遗传96
第四节 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基础98
第五节 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创造和选育方法100
一、雄性不育系的创造100
二、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选育方法101
三、核型雄性不育系的选育104
第六节 雄性不育的利用105
一、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106
二、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108
第七节 其他类型杂交种的研究和应用110
一、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110
二、化学诱变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117
第八节 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创造和选育119
一、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创造120
二、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方法120
主要参考文献121
第五章 杂种优势利用与群体改良124
第一节 群体改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作用124
一、群体改良的提出和效果125
第二节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125
二、群体改良的原理127
三、轮回选择的作用129
四、轮回选择法129
第三节 雄性不育在群体改良中的作用139
一、雄性不育方便轮回选择139
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在群体改良中的应用139
三、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在群体改良中的应用142
一、复合杂交群体的组成144
第四节 杂交群体的组成和改良144
二、高粱随机交配群体的组成145
三、综合种群体的组成148
主要参考文献149
第六章 杂种优势的生物学151
第一节 杂种优势与酶151
一、杂种优势与氧化酶151
二、杂种优势与同工酶153
三、基因—酶—杂种优势155
一、杂种优势与赤霉素157
第二节 杂种优势与激素157
二、杂种优势与酵母活素物质158
第三节 杂种优势与线粒体159
第四节 杂种优势与叶绿体163
第五节 杂种优势与生物技术167
一、杂种优势与RFLP167
二、杂种优势与DNA含量168
三、杂种一代中的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172
四、基因网络体系与杂种优势173
主要参考文献174
第七章 杂种优势固定与无融合生殖177
第一节 杂种优势衰退的原因177
一、杂种二代杂种优势的衰退现象177
二、杂种优势衰退的原因178
第二节 杂种优势固定的方法和途径179
一、无性繁殖法179
二、多倍体法(双二倍体法)180
三、染色体易位法181
一、无融合生殖概述182
第三节 无融合生殖182
五、无融合生殖法182
四、组织培养法182
二、无融合生殖胚囊形成的细胞学185
三、无融合生殖的起源和遗传基础188
四、无融合生殖系获得的方法与鉴定技术191
五、无融合生殖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196
六、无融合生殖研究前瞻200
主要参考文献200
一、国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发展202
二、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简况202
第一节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概述202
第八章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202
第二节 玉米杂种优势的表现203
一、产量及其组分的优势表现203
二、植株性状的优势表现204
三、品质性状的优势表现205
四、生理性状的优势表现205
第三节 玉米自交系选育及其配合力测定207
一、自交系选育207
二、自交系配合力216
一、玉米雄性不育性的种类221
第四节 玉米雄性不育性的利用221
二、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223
三、雄性不育性的利用227
第五节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228
一、玉米杂交种选育228
二、强优势杂交组合选配233
三、杂种优势预测236
主要参考文献237
第一节 杂交水稻研究的历史回顾240
第九章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240
第二节 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241
第三节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242
一、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育种242
二、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育种250
三、化学杀雄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257
第四节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258
一、栽培稻演化和分类258
四、籼、粳稻遗传差异及其杂种优势259
三、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表现259
二、水稻广亲和品种及广亲和基因259
五、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261
第五节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展望261
一、超级杂交水稻育种261
二、水稻杂种优势固定——一系法杂交水稻262
三、生物技术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应用263
四、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264
主要参考文献266
一、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概述269
第十章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269
第一节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价值269
二、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270
第二节 小麦杂种优势的遗传生理基础272
一、杂种性状的显隐性表现272
二、雄性不育小麦的细胞学特点273
第三节 小麦雄性不育系类型、遗传和应用274
一、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74
二、核不育类型雄性不育系277
三、光温敏雄性不育系279
四、化学杀雄产生不育系282
第四节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284
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原则284
二、优势组合的选配285
三、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285
四、杂种小麦的制种技术286
主要参考文献289
第一节 高粱杂种优势的表现290
一、籽粒和生物学产量优势290
第十一章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290
二、生理性状优势293
三、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296
第二节 高粱“三系”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作用299
一、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早期尝试299
二、细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其表现299
三、高粱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及其意义302
四、雄性不育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304
五、无融合生殖与杂种优势固定305
一、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选育306
第三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306
二、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308
三、高粱群体改良311
四、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测定311
第四节 高粱杂交种的组配、鉴定和繁育313
一、杂交亲本系选配的依据313
二、杂交种产量鉴定313
三、杂交种制种技术315
一、利用同工酶和DNA技术分析种质资源多态性317
第五节 生物技术在高粱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317
二、利用分子标记测定杂种优势319
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简介319
主要参考文献321
第十二章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324
第一节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概述324
一、油菜类型及其分布324
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发展325
第二节 油菜杂种优势的表现327
一、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327
二、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330
第三节 油菜类型和雄性不育性334
一、不同类型油菜的主要繁殖方式334
二、油菜自交的亲和性和不亲和性336
三、油菜杂交的亲和性和不亲和性337
四、油菜雄性不育性339
第四节 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344
一、油菜主要性状遗传344
二、自交系选育方法352
三、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353
主要参考文献358
第十三章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361
第一节 棉花杂种优势研究概述361
第二节 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362
一、棉花杂种优势的综合表现362
二、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表现364
第三节 棉花分类及主要性状遗传367
一、棉花的起源和分类367
二、棉花主要性状遗传372
一、人工去雄杂交法383
第四节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383
二、化学杀雄杂交法384
三、雄性不育系杂交法384
第五节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技术387
一、强优势杂交组合选配387
二、提高杂交制种效率技术389
三、杂种优势的多代利用390
四、高产栽培技术391
主要参考文献391
一、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简况393
第十四章 谷子杂种优势利用393
第一节 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概述393
二、谷子杂种优势表现394
三、谷子杂种优势利用途径394
第二节 谷子雄性不育性的类型及生物学基础396
一、谷子雄性不育的类型及遗传396
二、谷子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征398
第三节 谷子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00
一、谷子雄性不育的主要来源400
二、谷子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选育402
三、“Ch型”显性核不育的发现与利用403
四、谷子核隐性高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05
五、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406
第四节 谷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407
一、优良恢复系的标准407
二、优良恢复系的来源及选育途径408
三、恢复系的选育方法408
一、谷子杂交种亲本选配原则410
二、谷子杂交制种技术410
第五节 谷子杂交种组配及繁制种技术410
三、谷子雄性不育系繁育技术411
主要参考文献412
第十五章 大豆、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413
第一节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413
一、大豆杂种优势表现413
二、大豆主要性状遗传表现417
三、大豆雄性不育性的类型420
四、大豆杂种优势利用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423
一、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概述424
第二节 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424
二、向日葵杂种优势的表现427
三、向日葵分类和主要性状遗传431
四、向日葵雄性不育性437
五、向日葵杂交种的选育444
主要参考文献449
第十六章 蔬菜杂种优势利用453
第一节 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概况453
一、国外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概述453
二、我国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概述454
第二节 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456
一、大白菜杂种优势表现456
二、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456
三、大白菜强优势杂交种选配460
四、大白菜高产制种技术461
第三节 甘蓝杂种优势利用462
一、甘蓝杂种优势表现462
二、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463
三、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466
四、甘蓝优良杂交种选配及其制种技术468
第四节 萝卜杂种优势利用469
一、萝卜杂种优势表现469
二、萝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470
三、萝卜自交不亲和系和指示性状利用473
四、萝卜优良杂交种选配及其制种技术474
第五节 番茄杂种优势利用475
一、番茄杂种优势表现475
二、番茄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476
三、番茄优良杂交种选配479
四、杂交种制种技术480
第六节 黄瓜杂种优势利用481
一、黄瓜杂种优势表现482
二、黄瓜雌性系的选育和利用483
三、强优势杂交种选配和人工杂交制种485
第七节 辣椒杂种优势利用486
一、辣椒杂种优势表现486
二、辣椒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86
三、辣椒杂交制种技术489
主要参考文献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