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组织网络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组织网络的视角
  • 白淑英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8233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电子政务-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组织网络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一)西方国家管理危机与协同管理思想的兴起1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协同管理的推进3

(三)关于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协同管理的研究滞后3

二、问题的提出5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6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7

(一)协同管理理念与政府协同管理研究7

(二)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协同管理研究12

(三)关于网络组织的相关研究19

(四)文献评述21

五、研究设计22

(一)基本思路22

(二)研究方法23

(三)主要研究内容24

第二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理论研究26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理论渊源26

(一)电子政务技术所包含的网络结构26

(二)政府协同管理中多主体间存在的伙伴关系30

(三)网络分析方法所揭示的理论蕴含31

(四)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中的观念转型33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含义37

(一)相关概念界定37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概念4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特征47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类型49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组织模式51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物质技术基础51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环境与文化54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组织结构57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效用60

(一)提供和接受更好的公共服务60

(二)建立多元协商的合作关系61

(三)降低交易费用63

五、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态分析模型68

六、本章小结69

第三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生成机理与初始策略70

一、政府创新型生成机理与需求满足策略71

(一)政府组织的创新性区分71

(二)政府创新牵动下的再整合72

(三)政府创新下的结构适应74

(四)面向社会公众的需求满足策略77

二、技术推动型生成机理与规则内嵌策略78

(一)技术的信息化区分78

(二)技术推动下的再整合80

(三)信息技术推动下的结构适应81

(四)基于制度重组的规则内嵌策略85

三、公众参与型生成机理与多元协商策略86

(一)新公民参与运动引发的社会区分87

(二)新公民参与运动下的再整合88

(三)社会公众参与下的结构适应89

(四)社会公众与政府组织的多元协商策略93

四、本章小结94

第四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进化博弈分析95

一、进化博弈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概念阐释95

(一)进化博弈理论的核心思想95

(二)进化稳定策略的概念和性质98

二、进化博弈理论对网络形成过程的适用性101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本质101

(二)网络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有限理性102

(三)网络形成过程中主体的选择策略103

(四)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学习和策略调整106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多主体博弈模型106

(一)多主体博弈模型的假设与构建106

(二)网络形成过程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108

(三)基于雅可比矩阵的进化稳定策略的验证111

(四)纳什均衡与模型分析112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类型及运作逻辑118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类型118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运作逻辑123

五、本章小结129

第五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态演进131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进化的内涵131

(一)系统演化观131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进化的概念13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进化特性135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进化的标度及其数学表示138

(一)网络主体的进化及其数学表示139

(二)网络关系的进化及其数学表示14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主体进化机制147

(一)聚集机制148

(二)结果驱动与行动选择的互动151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进化机制152

(一)共生能量的推动152

(二)电子政务系统升级的驱动154

五、本章小结156

第六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经验研究157

一、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157

(一)加拿大在线政府的发展157

(二)美国从first.gov到usa.gov的变化161

(三)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类型化发展165

(四)澳大利亚电子政务的四次“大跃进”167

(五)英国的“平民化”电子政务170

(六)德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173

(七)日本的“电子政务工程”176

二、先进国家构建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初始条件179

(一)起步于政府区分的英加澳日四国179

(二)发端于技术区分的新加坡和德国183

(三)肇始于社会区分的美国184

三、先进国家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力机制186

(一)加新澳三国服务效果与公众行动之间的互动186

(二)加美英德四国通过聚集机制促进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升级187

(三)加新日三国的共生能量推进190

四、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发展中的关系转型191

(一)加美英澳四国由战略关系到互惠共生关系191

(二)新德两国由植入源关系到互惠共生关系192

(三)日本互惠共生关系的雏形194

五、先进国家建设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基本经验194

(一)行政改革是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基础条件194

(二)电子政务型协同网络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组织制度195

(三)电子政务是否具有收益优势主要取决于网络规模196

(四)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发展要比电子政务复杂得多197

六、本章小结197

第七章 我国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发展与对策199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发展历程199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准备阶段200

(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203

(三)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并行发展207

二、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发展的一般特点210

(一)履行政府基本职能的目标特征日益完善213

(二)为公众服务的功能定位逐渐清晰214

(三)开始由网站建设向服务提供转变217

(四)公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逐渐被重视219

(五)政府网站已成为构建政府与公众协同关系的平台222

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视角下的问题分析224

(一)网络要素发展不均衡224

(二)要素之间缺乏耦合227

(三)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发展的动力机制单一229

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战略架构230

(一)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战略特征230

(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实施框架233

五、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235

(一)以关系为导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235

(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公民社会培育的共同推进236

(三)提升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电子化互动能力238

(四)加强政府推销电子政务服务的能力240

(五)构建以信任和规则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治理模式241

(六)以网络演进规律指导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242

六、本章小结243

结论244

参考文献247

后记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