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精矿焙烧预处理冶炼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南君芳,李林波,杨志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5087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金矿物-熔炼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精矿焙烧预处理冶炼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绪论1
第1篇 基础篇7
1概述7
1.1金的基本性质7
1.1.1金的物理性质7
1.1.2金的化学性质8
1.2金的矿物9
1.3金的开发利用11
1.3.1金的货币储备价值11
1.3.2金的工艺品用途11
1.3.3金的工业用途12
1.4中国黄金生产概况14
1.5世界黄金生产概况15
2金矿脉成矿地质知识17
2.1金的矿石类型17
2.1.1砂金矿石17
2.1.2古砂金矿石17
2.1.3含金石英脉矿石18
2.1.4氧化金矿石18
2.1.5富银金矿石18
2.1.6含铁硫化物金矿石18
2.1.7含砷硫化物金矿石18
2.1.8含铜硫化物金矿石19
2.1.9含锑硫化物金矿石19
2.1.10啼化物金矿石19
2.1.11含铅锌铜等多金属硫化物金矿石19
2.1.12含碳质金矿石19
2.2金的工艺矿物学19
2.2.1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20
2.2.2金的粒度大小及其对选冶工艺的影响20
2.2.3金的主要伴生矿物及其对氰化的干扰21
3采选概论25
3.1采矿方法25
3.2选矿方法26
3.2.1选矿的生产流程26
3.2.2金矿石的选矿27
3.3浮选工艺28
3.3.1浮选基本方法与发展简史28
3.3.2浮选过程与应用29
3.3.3浮选药剂29
3.3.4浮选流程31
3.3.5影响浮选过程的因素31
4金银冶金方法概述34
4.1提金方法简述34
4.1.1重选提金工艺34
4.1.2浮选提金工艺34
4.1.3浮选联合工艺34
4.1.4氰化提金工艺35
4.1.5从氰化浸出液中回收金工艺的发展35
4.1.6堆浸提金工艺36
4.1.7难选冶金矿石的提金技术36
4.1.8化学氧化法预处理技术37
4.1.9非氰浸出剂的研究和应用37
4.1.10金、银精炼新技术41
4.2从其他金属中回收金方法42
4.2.1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42
4.2.2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金43
4.2.3从锑阳极泥中回收金43
4.2.4从镍阳极泥中回收金43
4.2.5从银锌壳中回收金43
4.2.6从黄铁矿烧渣中回收金43
4.2.7从含金废液中回收金43
4.3国内外黄金冶炼发展趋势44
4.3.1现状44
4.3.2发展趋势44
4.4银矿特点及其银的冶炼方法45
4.4.1银矿资源分布及性质用途45
4.4.2性质和用途45
4.4.3银矿的开采45
4.4.4银的提取方法46
5铜冶金方法概述49
5.1铜的概况49
5.2铜的性质及其用途49
5.2.1物理性质49
5.2.2化学性质49
5.2.3铜的主要化合物及性质49
5.3铜的矿物51
5.4铜精矿52
5.5铜的生产方法52
5.5.1火法炼铜53
5.5.2湿法炼铜53
5.6铜的深加工55
第2篇 工艺篇57
6焙烧制酸57
6.1配矿浆化57
6.1.1选择合适的原料57
6.1.2原料分类57
6.1.3硫酸化焙烧对入炉料的要求58
6.1.4配矿59
6.1.5浆化车间内的主要设备及操作要求59
6.1.6浆化岗位主要任务及主要指标60
6.1.7沸腾炉的物料准备——矿浆制备60
6.2沸腾焙烧61
6.2.1流态化技术61
6.2.2难处理矿石61
6.2.3硫酸化焙烧工艺61
6.2.4沸腾焙烧的炉型与结构63
6.2.5沸腾炉的进料方式64
6.2.6沸腾炉工艺条件和技术参数64
6.2.7沸腾炉工艺及设备主要参数计算66
6.2.8沸腾炉的工艺操作66
6.2.9沸腾炉开停车69
6.2.10常见故障及处理70
6.3焙砂酸浸71
6.3.1基本原理71
6.3.2工艺及操作73
6.4收尘74
6.4.1机械除尘74
6.4.2电收尘74
6.5气体净化80
6.5.1炉气的成分及控制范围80
6.5.2岗位管辖的主要设备81
6.5.3净化工艺流程84
6.5.4炉气净化工作原理85
6.5.5净化工序指标87
6.5.6正常的生产与调节88
6.6二氧化硫转化88
6.6.1硫酸生产方法88
6.6.2二氧化硫气体转化用的触媒89
6.6.3触媒的作用原理89
6.6.4触媒的活性温度90
6.6.5气体中的杂质对触媒的影响90
6.6.6触媒的使用和维护91
6.6.7转化的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92
6.6.8正常生产的操作调节93
6.6.9转化岗位的开停车步骤95
6.7三氧化硫吸收96
6.7.1硫酸的性质和用途96
6.7.2硫酸生产的基本过程97
6.7.3干吸岗位的任务及管辖范围97
6.7.4吸收的工艺流程98
6.7.5三氧化硫的吸收原理98
6.7.6硫酸吸收三氧化硫的影响因素99
6.7.7正常生产的操作和调节102
6.7.8开停车操作步骤103
6.8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04
6.8.1净化岗位104
6.8.2转化岗位105
6.8.3干吸岗位106
6.9相关理论计算108
6.9.1矿浆浓度108
6.9.2配矿109
6.9.3酸度109
6.9.4气量110
6.9.5关于气速的计算110
6.9.6烧成率110
6.9.7干吸补水量111
6.9.8硫回收率111
7氰化提金112
7.1氰化提金原理112
7.1.1金浸出的化学反应式112
7.1.2氰化过程的热力学112
7.1.3氰化过程的动力学113
7.2影响氰化浸出要素114
7.2.1氰化物和氧浓度的影响114
7.2.2温度的影响115
7.2.3浸出时间的影响115
7.2.4保护碱的影响116
7.2.5扩散速度(搅拌强度)的影响116
7.2.6金粒大小和形状116
7.2.7金粒的表面薄膜117
7.2.8伴生矿物对氰化的影响118
7.2.9浮选药剂的影响125
7.2.10搅拌对浸出的影响126
7.3氰化浸出及辅助药剂126
7.3.1氰化物的种类与应用126
7.3.2氰化物的水解与保护碱127
7.4金的洗涤127
7.4.1洗涤的意义127
7.4.2堆浸洗涤127
7.4.3渗滤浸出洗涤128
7.4.4多级逆流洗涤128
7.4.5过滤洗涤128
7.4.6联合洗涤128
7.4.7无级逆流洗涤128
7.4.8洗涤流程平衡129
7.4.9洗涤流程的选择130
7.4.10提高洗涤效率的措施131
7.4.11浓密机131
7.5氰化溶液中金的提取133
7.5.1锌粉置换法133
7.5.2活性炭吸附法137
7.5.3树脂吸附法137
7.5.4氰化贵液一步电解法149
7.6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50
7.6.1酸浸洗液含金品位高150
7.6.2氰原滤饼中含铜过高150
7.6.3贫液含金过高151
7.6.4尾液跑高151
7.6.5尾渣跑高152
7.6.6氰化槽浸渣氰渣跑高152
7.6.7金板框阻力大问题分析152
7.7相关工艺计算153
7.7.1浸出时间的计算153
7.7.2浓度表的计算153
7.7.3金浸出率153
7.7.4洗涤率154
7.7.5置换率154
7.7.6金的回收率154
8铜湿法冶金155
8.1概述155
8.1.1铜的概况155
8.1.2炼铜的原料155
8.1.3铜矿石和精矿组成与冶炼工艺的关系155
8.1.4铜的生产方法158
8.2铜的浸出160
8.2.1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基础160
8.2.2铜矿物溶浸过程中各体系的优势区图160
8.2.3浸出剂体系162
8.2.4浸出方式164
8.2.5浸出液的处理165
8.3萃取165
8.3.1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166
8.3.2萃取系统配制及操作参数167
8.3.3萃取剂的选择169
8.3.4影响萃取的因素172
8.3.5萃取过程的控制与操作172
8.3.6相间污物的产生和处理174
8.3.7水相除油和萃取剂回收174
8.3.8有机相的除水和再生175
8.3.9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76
8.4萃取设备176
8.5电积原理180
8.5.1概述180
8.5.2铜电积的基本原理181
8.5.3主要技术条件184
8.5.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7
8.5.5设备配置操作188
8.6电铜质量的影响因素190
8.6.1电铜的质量标准190
8.6.2影响电铜质量的因素190
8.7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91
8.7.1夹带191
8.7.2电能超高191
8.7.3阴极挂耳断裂192
8.7.4粒子的形成原因和消除方法193
8.7.5短路的检测及处理193
8.7.6阴极铜发脆或沉积不均匀194
8.7.7最大限度除去电解液中有机相194
8.7.8阴极铜含铅高的几个原因195
8.7.9其他杂质因素的影响195
8.8相关工艺计算197
8.8.1萃取剂在有机萃取液中的比例197
8.8.2铜的萃取速度198
8.8.3电流效率198
8.8.4电能消耗198
8.8.5浸出铜金属量198
8.8.6萃取铜量198
8.8.7电积铜量199
8.8.8三个工序日产铜量大致平衡199
8.8.9进入电解槽的电解溶液量199
8.8.10进出电解液铜浓度控制199
8.8.11电解液添加剂200
9金与银的精炼201
9.1概论201
9.2几种常见精炼方法及比较201
9.3湿法冶炼原理及岗位布置202
9.3.1湿法冶炼的原理202
9.3.2原料及辅料202
9.3.3湿法冶炼主要工段及岗位202
9.4金银的精炼202
9.4.1酸浸工段202
9.4.2沉银置换岗位204
9.4.3王水溶金岗位206
9.4.4二氧化硫还原岗位207
9.4.5铁粉置换岗位208
9.4.6熔铸工艺209
9.5炭吸附法金泥的处理209
9.5.1金银分离209
9.5.2银的回收211
9.5.3熔炼211
9.5.4中频感应电炉在金银冶炼中的应用213
9.6湿法工艺的发展及金银锭的标准214
9.6.1湿法工艺的发展214
9.6.2金银锭的标准214
10“三废”治理215
10.1废渣的治理215
10.1.1湿法冶金废渣的来源及其中组分的特性215
10.1.2废渣的堆存和无害化处理215
10.1.3废渣的综合利用215
10.2废水的处理216
10.2.1物理法216
10.2.2化学法217
10.2.3物化法处理废水219
10.3废气的治理221
10.3.1氨-酸法222
10.3.2石灰/石灰石-石膏法225
10.3.3碱式硫酸铝-石膏法229
10.3.4亚硫酸钠法230
10.3.5托普索WSA工艺230
10.4氰化物回收231
10.4.1氰化物的性质231
10.4.2净化法232
10.4.3回收法236
11炭吸附法提取金242
11.1概述242
11.1.1炭浆法的生产流程242
11.1.2炭浆法提金原理243
11.2磨矿244
11.3氰化浸出及炭吸附244
11.3.1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的影响245
11.3.2炭强度的影响245
11.3.3炭粒度的影响245
11.3.4矿浆性质的影响246
11.3.5充气量的影响246
11.3.6氰化物浓度的影响246
11.3.7流程中存炭量的影响247
11.3.8吸附段数247
11.3.9炭的载金量及转移速度(流量)247
11.3.10矿浆与活性炭在吸附槽内的平均停留时间247
11.3.11温度248
11.4解吸248
11.4.1从载金炭上解吸金的机理248
11.4.2影响载金炭解吸金的因素248
11.4.3解吸方法250
11.4.4解吸设备251
11.4.5操作程序252
11.4.6操作注意事项252
11.5电解沉积253
11.5.1电解与电积253
11.5.2电积反应253
11.5.3影响电解沉积的因素254
11.5.4操作管理254
11.6活性炭的再生255
11.6.1酸洗255
11.6.2加热再生256
11.7相关工艺计算261
11.7.1金的电积速度261
11.7.2周转炭的金属量的计算262
11.7.3安全筛回收的细炭金属量计算262
第3篇 设备篇263
12机械设备基础知识263
12.1机械概述263
12.1.1机械设备常识263
12.1.2机器和机构263
12.1.3构件和零件264
12.1.4运动副265
12.1.5机械传动的分类266
12.2泵266
12.2.1离心泵266
12.2.2自吸泵268
12.2.3相关计算269
12.2.4使用设备介绍270
12.3风机280
12.3.1离心风机(转化工段SO2风机)280
12.3.2罗茨风机(炉前风机)282
12.3.3空气压缩机284
12.4过滤浓缩设备286
12.4.1浓密机工作原理286
12.4.2板框压滤机工作原理288
12.4.3陶瓷过滤机288
12.4.4胶带过滤机292
12.4.5其他过滤设备295
12.5真空设备295
12.5.1水环真空泵工作原理295
12.5.2水力喷射泵工作原理296
12.6搅拌设备知识296
12.6.1搅拌目的及意义296
12.6.2搅拌设备简介297
12.7设备的润滑298
12.7.1润滑的作用298
12.7.2润滑的分类299
12.7.3润滑材料299
12.8各种设备故障及排除300
12.8.1罗茨风机(R60a系列风机)300
12.8.2电除尘器301
12.8.3电除雾器301
12.8.4离心风机302
12.8.5陶瓷过滤机302
12.8.6胶带机303
12.8.7减速机(故障)304
12.8.8泵常见故障及维修处理方法306
13电器设备307
13.1变压器307
13.1.1变压器的分类307
13.1.2电源变压器的特性参数307
13.1.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08
13.2电动机308
13.2.1构造308
13.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09
13.2.3电动机投入运行前的检查工作309
13.2.4电动机的维护310
13.3变频器310
13.3.1变频器构造311
13.3.2变频器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富士G7变频器为例)311
13.3.3变频器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314
13.3.4结束语314
13.4电气控制315
13.4.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基本控制线路315
13.4.2三相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316
13.5电器元件316
13.5.1低压断路器316
13.5.2继电器317
13.6仪表控制318
13.6.1一次仪表类(变送器或发送器)318
13.6.2二次仪表类(显示仪表)319
13.6.3智能分析仪表类320
13.7电气故障及排除322
13.7.1电源方面的故障322
13.7.2负载方面的故障322
13.7.3工作环境方面造成的故障322
13.7.4安装和装配方面造成的故障322
13.7.5电动机本身的故障323
13.7.6电动机运行故障的判断与排除323
13.7.7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故障的检修325
附录327
附录1 各种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和气体中水分含量327
附录2 1 × 105Pa下焙烧硫铁矿的炉气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328
附录3 焙烧硫铁矿时转化率与最适宜温度的关系328
参考文献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