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文勋文集 第2卷 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张文勋文集 第2卷 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
  • 张文勋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香港文化传播事务所
  • ISBN:781068208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张文勋文集 第2卷 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原序1

小引1

第一章 华夏文化的多元结构与审美意识的民族性6

第一节 华夏文化是多种原始部族文化的融合10

一、华夏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化的产生11

二、华夏文化的早期形态16

图腾文化33

巫与卜筮文化33

神话文化33

三、华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3

从上古神话看各民族文化交流44

华夏文化对各民族文化的影响44

华夏文化对各民族文化的吸收44

第二节 华夏文化是多地域文化的融合44

一、华夏文化的产生、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影响44

二、地域文化的差异50

三、地域文化的交流54

第三节 华夏文化是多种文化思想的融合57

一、三代文化思想的形成58

二、诸子百家文化学说思想的大发展62

三、汉魏六朝文化思想由“大一统”到多极发展64

四、唐宋以来文化思想的融合与发展68

第四节 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的民族特色73

一、人文意识的渗透74

二、国家民族意识的张扬79

三、主体意识的强化83

四、超越意识的升华87

第二章 华夏文化的内在矛盾与审美意识的丰富性95

第一节 华夏文化的内在矛盾95

一、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矛盾96

二、各种文化思潮之间的矛盾97

三、各种文化思想本身的内在矛盾101

封闭的文化系统与开放意识之间的矛盾113

伦理规范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113

理想国与人间世的矛盾113

第二节 入世的功利主义审美观念113

一、以快感为美——生理直觉的审美经验113

二、以善为美——伦理化的审美观念118

三、以充实为美——哲理化的审美观念122

四、以全和粹为美——人格化的审美观念126

五、“诗教”和“乐教”——政治化的审美观念129

第三节 忘世的超现实的审美观念133

一、以大道为美——现实世界的超越134

“道”与“一”144

“道”与“大”144

“道”与“天”144

二、以虚无为美——感官世界的超越144

无言之美155

无声之美155

无形之美155

三、以浑沌为美——人工美的超越155

浑沌是一种整体美160

浑沌体现为一种精神美160

第四节 出世的虚无主义的审美观念160

一、以真如为美161

二、以空幻为美164

三、“无碍”与“圆通”的审美境界167

第三章 华夏文化的历史积淀与审美心态的复杂性170

第一节 “明道”与“明理”——形而上的审美心态172

一、关于“道”的概念173

儒学中的“道”的概念180

文以明道180

“载道”、“贯道”和“作文害道”180

二、宋、明“理学”和“道学”180

三、“道统”、“文统”观念与审美心理定势182

第二节 “言志”与“缘情”——理性主义的审美心态186

一、“情”、“志”的产生与心物感应说186

二、“诗言志”的政教化189

三、“缘情”说的提出及其影响194

四、情志合一与审美心态的理性色彩202

第三节 “心斋”与“坐忘”——非理性的审美心态205

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审美心态的非理性特征205

二、心斋:非理性的审美心态的表现形式207

三、坐忘:非理性审美心态的实现210

第四节 兴会神到——绝对自由的审美心态214

一、“无待”与“无己”:对现实的超越215

二、“神到”与“神思”:对时空的超越218

三、“妙悟”与“通感”:必然中的偶然220

第五节 现量直观——直觉思维的审美心态224

一、关于“因明”的简要说明225

二、关于现量和比量226

三、王夫之以“现量”论诗229

现在义234

现成义234

真实义234

一触即觉234

第四章 华夏文化的多面熏陶与审美趣味的多样性234

第一节 中和之美——中正和平的审美趣味235

一、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适中精神237

美刺讽喻的适中247

感情表现的适中247

艺术表现形式的适中247

二、天地之和:中和之美的和谐原则247

“同”、“和”之辨253

天地之和与艺术的和谐253

三、治气养生:中和之美的个性人格253

第二节 自然之美——素朴天真的审美趣味257

一、提倡天然之美,反对人为雕饰258

二、提倡纯真之美,反对矫情饰性263

三、提倡素朴之美,反对繁采寡情266

第三节 虚静之美——恬静自得的审美趣味268

一、哲学意义上的虚静269

二、神思与主体之虚静27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278

“疏瀹五脏,澡雪精神”278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278

三、意境与审美对象之虚静278

意境的虚和实285

意境的动和静285

意境的心和物285

第四节 神韵之美——不即不离的审美趣味285

一、神韵的基本要素287

风神301

兴象301

气韵301

二、神韵的风格特色301

清远307

清空307

闲淡307

三、神韵的审美心理特征307

神会、神到316

不即不离316

韵外之致316

第五章 华夏文化的时空意识与审美观念的超越性316

第一节 文学艺术中的时间意识——“永恒”之追求319

一、不解之谜320

二、人生的价值323

三、“永恒”的追求326

第二节 文学艺术中的空间意识——“无限”的探索330

一、空间意识中的“绝对大”331

二、“无限”的探索334

三、大自然的赞美337

第三节 时空意识与壮美——“力量”的显示342

第六章 华夏文化的多元涵化与意境理论的包容性349

第一节 意境理论的形成350

第二节 意境的主客观因素354

第三节 意境的多层次结构359

第四节 意境的审美形态364

结束语3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