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3247426.jpg)
- 李晓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188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研究-中国;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就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李晓西 何新华等1
1.1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全球经济的衰退1
1.1.1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1
1.1.2大危机引发大衰退2
1.1.3国际应对措施8
1.2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10
1.2.1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1
1.2.2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13
1.2.3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果评析18
1.3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25
1.3.1 China DQMM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预测结果分析25
1.3.2运用动态因子模型进行经济增长短期(季度)预测29
1.4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30
1.4.1应急管理与正常管理的关系30
1.4.2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32
1.4.3短期举措与中长期发展的关系33
参考文献36
第2章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演变及趋势分析&宗良 王志峰等37
2.1危机过程回放37
2.2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简述38
2.2.1金融危机定义38
2.2.2三代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对危机成因的解释38
2.3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40
2.3.1直接原因:美国房地产市场逆转40
2.3.2根本原因:全球经济金融化和虚拟化45
2.4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51
2.4.1本次危机演变的5个阶段52
2.4.2五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53
2.5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的六大趋势55
2.5.1实体经济非同步复苏,新兴市场引领增长55
2.5.2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将出现重大调整55
2.5.3金融业更注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创新受到抑制58
2.5.4国际银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新的银行业格局必将形成58
2.5.5金融监管改革提速,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力度加大65
2.5.6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但根本性改革尚待时日66
参考文献67
第3章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传导机制分析&董纪昌 许健等70
3.1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理论前沿70
3.1.1接触性传导理论70
3.1.2非接触性传导理论72
3.1.3其他传导理论72
3.2金融危机向我国传导的理论分析73
3.2.1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路径73
3.2.2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机制76
3.3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路径研究80
3.3.1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路径80
3.3.2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路径测算84
3.3.3金融危机对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及其所在行业的影响程度测算89
3.4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投资的传导路径研究93
3.4.1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投资的传导路径93
3.4.2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投资的影响分析101
3.5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路径研究105
3.5.1金融危机下中国就业形势105
3.5.2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就业的机制和路径110
3.5.3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就业的路径测算111
3.5.4政策建议117
参考文献118
第4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陈锡康 刘秀丽等123
4.1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GDP的影响分析123
4.1.1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123
4.1.2生产法GDP分析124
4.1.3支出法GDP分析125
4.1.4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净影响126
4.2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分析128
4.2.1就业形势分析128
4.2.2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129
4.3国际金融危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133
4.3.1居民消费潜力及其出口替代能力和对GDP拉动作用的测算133
4.3.2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测算135
4.3.3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出口替代能力测算137
4.3.4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137
4.3.5金融危机和扩内需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博弈效果测算138
4.3.6政策建议139
4.4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的影响分析141
4.4.1金融危机对中国2008年4季度和2009年第1、2季度投资的影响分析141
4.4.2 2009年和2010年合理投资规模和结构研究144
4.5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规模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就业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147
4.5.1 4万亿投资经济刺激方案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拉动作用的测算147
4.5.2 2009年和2010年大规模投资计划对环境影响的测算151
4.5.3科教投资对GDP、就业及消费的短期和长期拉动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158
参考文献161
第5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区域经济政策效应分析&王铮 孙翊等164
5.1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164
5.1.1出口贸易额分析165
5.1.2 GDP分析167
5.1.3小结169
5.2国家大规模投资政策地区影响的模拟与分析171
5.2.1情景1——国家对全国8个区域的投资扩张20%171
5.2.2情景2——国家对东部投资扩张20%174
5.2.3情景3——国家对中部投资扩张20%177
5.2.4情景4——国家对西部投资扩张20%180
5.2.5情景5——国家对中部投资扩张50%,西部投资扩张50%182
5.2.6情景6——国家对中部投资扩张100%184
5.2.7小结187
5.3国家大规模投资政策分行业影响模拟与分析188
5.3.1情景1——国家对农业投资扩张20%188
5.3.2情景2——国家对采选业投资扩张20%190
5.3.3情景3——国家对轻工业投资扩张20%192
5.3.4情景4——国家对重工业投资扩张20%195
5.3.5情景5——国家对电力蒸汽业投资扩张20%197
5.3.6情景6——国家对建筑业投资扩张20%199
5.3.7情景7——国家对商业运输业投资扩张20%201
5.3.8情景8——国家对其他服务业投资扩张20%203
5.3.9小结206
5.4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京沪金融业分析206
5.4.1影响力及感应力分析207
5.4.2产业关联分析208
5.4.3小结211
参考文献211
第6章 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分析及对策&董大胜 王世成等214
6.1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理论假设与实践分析214
6.1.1大规模投资效应的理论假设214
6.1.2大规模投资的基本情况216
6.1.3影响大规模投资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218
6.2以“5E”为基础的大规模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224
6.2.1构建大规模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225
6.2.2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原则226
6.2.3国外绩效评价研究成果227
6.2.4我国的研究成果231
6.2.5构建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33
6.3提高大规模投资效果的对策与建议239
6.3.1要重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引发的财政风险239
6.3.2要重视发挥大规模投资的“绩效链”效应241
6.3.3调整信贷资金投向,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241
6.3.4积极研究配套政策,明确农村饮水工程所有权242
参考文献242
第7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及建议&郭菊娥 柴建等245
7.1我国应对1998年亚洲和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比较分析245
7.1.1中国应对美国与亚洲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特征分析245
7.1.2中国应对亚洲和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248
7.1.3美国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预测和建议253
7.2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时滞分析及测算254
7.2.1 M2影响变量提取及其动态时滞效应的依据分析255
7.2.2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M2的动态效应时滞分析257
7.2.3 M2对宏观经济的时滞效应及时变弹性分析260
7.3我国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果评价266
7.3.1我国金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66
7.3.2金融危机期间已出台货币政策效果评价273
7.3.3改进已出台货币政策思路的建议277
参考文献277
第8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组合效应分析&李文溥 龚敏 卢盛荣等282
8.1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与宏观经济表现282
8.1.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82
8.1.2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285
8.1.3政策评价292
8.2基于CQMM的政策组合效应评价294
8.2.1当前宏观调控“保增长”政策效应的模拟评价294
8.2.2宏观经济政策“调结构”的政策效应模拟评价297
8.3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分析299
8.3.1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特征300
8.3.2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生产性原因分析301
8.3.3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分配性原因分析304
8.3.4调整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必须从调整现有体制结构实现各种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均衡入手307
8.4 2009~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预测与政策建议311
8.4.1宏观经济预测与模拟311
8.4.2政策建议328
参考文献333
英文缩写表334
致谢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