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预算管理 一种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马蔡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364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国家预算-财政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预算管理 一种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背景及选题1
一 引言:问题的提出1
二 研究的时代背景3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6
一 自由市场经济时期的预算管理(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8
二 政府预算的经济功能时期(20世纪30—60年代初期)9
三 政府预算管理的多学科整合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10
四 百年回眸:中国政府预算研究的源流演进18
五 中国政府预算研究的简要述评:基于财政学视角的考察26
第三节 视角结构与研究方法29
一 研究视角29
二 结构安排30
三 研究方法32
第四节 主要研究特色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33
一 主要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33
二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34
第二章 政府预算管理的利益相关方:总体考察36
第一节 利益相关方分析的体制约束:社会经济转型期36
一 我国的社会转型具有比较典型的“二元经济”条件下“双重转型”的特点37
二 我国的社会转型路径呈现一种渐进式制度变迁的轨迹37
三 受历史传承与现实条件的影响,政府部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8
第二节 利益相关方分析的客体辨析:政府预算、国家预算和公共预算39
一 政府预算与国家预算39
二 政府预算与公共预算42
第三节 利益相关方分析的假设前提44
一 基本假设与前提45
二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47
第四节 利益相关方分析的逻辑起点:预算过程的交易特征47
一 不同学科针对预算过程属性特征的探索与分歧48
二 预算过程的交易特征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50
三 政府预算的变迁演进就是一个彼此交易的过程51
四 现实中的政府预算具有更多交易过程的色彩54
五 预算过程交易特征的几点启示55
第五节 利益相关方分析的基本框架56
一 政府预算管理利益相关方的基本组织结构56
二 利益相关方分析的管理内涵59
第三章 预算资金使用者分析:需求方的考察62
第一节 预算资金需求方的行为特征63
一 预算资金需求方的组成结构63
二 预算资金需求方的行为特征69
第二节 资金需求方的总体考察:预算规模最大化分析73
一 资金需求方的成本函数与收入函数73
二 需求方无法分享预算节余条件下的行为分析76
三 需求方部分分享预算节余条件下的行为分析78
第三节 资金需求方的结构考察:互动竞争性分析82
一 资金需求方竞争的对象:预算总额还是预算增量82
二 不同预算资金使用者之间的竞争分析87
第四章 政府预算部门分析:供给方的考察94
第一节 预算资金供给方的行为特征94
一 供给方同样具有自身的部门利益95
二 供给方拥有结构性配给的适度自由裁量权97
三 供给方的管理模式与手段日趋复杂化99
四 供给方与其他相关主体间具有双重委托—代理关系99
第二节政府预算部门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101
一 政府预算管理“委托—代理分析”缺失的原因101
二 政府预算管理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影响结构103
第三节 政府预算部门作为代理人的行为分析:第一级委托—代理关系105
一 政府预算部门作为代理人是委托人近乎唯一的选择106
二 政府预算部门的双重目标取向106
三 委托人对代理人收益函数的相对影响力107
四 剩余索取权归属与“激励兼容机制”设计108
第四节 政府预算部门作为委托人的行为分析:第二级委托—代理关系109
一 多期动态环境下的互动影响:“棘轮效应”分析110
二 双向信息不对称下的互动影响:“寻租”与“设租”分析114
第五章 公共选择分析:从监督制衡机制角度的考察121
第一节 引入预算管理监督制衡机制的必要性121
一 供求双边影响下政府预算资金的非稳定均衡121
二 引入监督制衡机制必要性的进一步考察123
第二节 政府预算监督制衡方的行为特征分析126
一 代表人民利益是监督制衡方最基本的行为特征126
二 监督制衡方具有委员会决策机制的特点126
三 监督制衡方面临偏好加总的困难以及组织协调的交易成本127
四 立法监督机构成员视角广泛性与精力有限性的矛盾128
五 监督制衡方也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和议程的控制129
第三节 构建政府预算管理监督制衡机制的现实思路130
一 政府预算管理监督制衡机制的均衡条件130
二 完善政府预算监督制衡机制的思路与措施135
三 利益相关方分析的整合:共同治理的预算管理框架140
第六章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演化与路径选择144
第一节 中外政府预算管理的环境差异分析144
一 政体组织构架上的差异145
二 政府预算治理水平与技术手段上的差异146
三 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147
四 社会结构变迁上的差异147
第二节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148
一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演进轨迹149
二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演化趋势153
第三节 新一轮政府预算改革的典型特征156
一 新一轮政府预算改革的多维视角156
二 中国政府预算走向公共化的典型特征160
第四节 当前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评价与存在问题166
一 当前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166
二 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评价183
三 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85
第五节 构建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193
一 构建中国政府预算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结构的总体框架194
二 政府预算共同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199
第七章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考察203
第一节 完善政府预算超收资金的治理结构问题203
一 当前我国政府预算超收资金的形成机理204
二 中国政府预算超收问题的治理对策——基于三种路径选择的比较分析213
第二节 引入跨部门预算管理模式的问题:以人才预算为例的考察215
一 我国公共财政人才投入资金预算管理的现状与问题216
二 实行人才预算跨部门单列的必要性分析218
三 完善公共财政人才资金预算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220
第三节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政府预算精细化管理:社会性别预算的考察223
一 社会性别预算的政策含义及其演进224
二 中国实施社会性别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229
三 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实施中的路径选择235
四 推广社会性别预算的保障机制239
第四节 改进政府预算会计的计量基础问题240
一 关于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会计的理论纷争240
二 我国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的反思242
三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一种基于现实的路径选择245
第八章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基于法治化进程的考察247
第一节 政府预算法治化的基石——现行预算法的修订247
一 预算法的法律定位问题247
二 预算法修订面临的主要困难249
三 预算法修订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252
第二节 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基于复式预算视角的考察255
一 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总体分析255
二 全口径预算管理视野中的复式预算制度260
第三节 政府预算法治化的治理结构266
一 横向治理结构:政府预算过程中的分离制衡机制266
二 纵向治理结构:“自上而下”部门预算改革和“自下而上”参与式预算的有机整合269
三 基于结果取向的预算改革: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问题276
第四节 “三部曲”的政府预算规范化进程:中国“阳光财政”的路径选择283
结束语 山坳上的中国政府预算288
附录 政府预算管理中“棘轮效应”的模型分析291
参考文献294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