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学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卓晴君,李仲汉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780645760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教育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小学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普通中小学教育1
导言1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小学教育8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政策8
一、《共同纲领》规定的文化教育政策8
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与教育建设方针的制定10
三、毛泽东“健康第一”方针的提出与实施14
第二节 接管、接收和整顿旧教育15
一、新中国建国以前的教育概况15
二、接管公立学校19
三、接收教会学校和外资津贴学校21
四、接办和整顿私立学校24
第三节 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25
一、举办工农速成中学25
二、举办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28
三、中小学向工农开门29
第四节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33
一、通过各科教学和政治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33
二、结合抗美援朝等政治运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35
三、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和少先队的作用38
第五节 学制改革与规程建设42
一、中小学的学制改革42
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的颁布与试行45
三、《小学暂行规程(草案)》的颁布与试行49
四、克服工作偏向,稳定学校秩序51
五、创办教育刊物与成立教材编辑机构53
第六节 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54
一、争取知识分子为人民教育服务54
二、开展教师思想改造运动56
三、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对教育界的影响59
四、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61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中小学教育65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的整顿与发展65
一、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65
二、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68
三、克服中小学生的辍学现象70
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72
第二节 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74
一、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历史背景74
二、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主要途径76
三、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得失81
第三节 时事政策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83
一、改进时事政策教育83
二、《小学生守则》的颁布与实施86
三、《中学生守则》的颁布与实施87
第四节 劳动教育与基本生产技术教育90
一、加强劳动教育90
二、组织中小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92
三、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94
第五节 稳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96
一、关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决定96
二、改进语文教学与推广普通话99
三、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102
四、健全中学教学研究组织104
第六节 知识分子问题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进修105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105
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107
三、中学教师的培养与进修111
四、小学教师的培养与进修11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中小学教育116
第一节 中小学的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117
一、整风运动的目的、内容和方法117
二、少数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和反右派斗争的展开118
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及其消极后果120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革命”的展开122
一、中小学“教育革命”的背景及发展过程122
二、中小学“教育革命”的主要内容126
三、中小学“教育革命”的经验教训132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38
一、中小学勤工俭学的《两个好榜样》139
二、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施140
三、纠正偏向,正确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142
第四节 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143
一、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143
二、中学政治课的停开与恢复145
三、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冲击14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继续探索时期的中小学教育151
第一节 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151
一、中小学的学制改革试验151
二、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与毛泽东“春节座谈会”谈话154
三、中小学的教具革新与研制157
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与毛泽东“七三指示”159
第二节 中小学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雷锋活动162
一、中小学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162
二、中小学的学习雷锋活动164
三、中小学的少年先锋队、共青团、学生会工作166
第三节 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的制定与颁布168
一、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经过168
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169
三、《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174
四、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试行与修订179
第四节 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180
一、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的实行与调整180
二、十年制中小学实验教材的编写184
三、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的编写186
四、各地自编教材的进展187
第五节 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和全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189
一、半工(农)半读学校的诞生189
二、半农半读学校的发展与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190
三、半工半读学校的发展与全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192
第六节 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194
一、对知识分子“脱帽加冕”与甄别平反194
二、“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与“母爱教育”批判198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201
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202
五、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表彰奖励204
第七节 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206
一、普及小学教育的进展与阳原经验207
二、普通中学教育的发展213
三、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214
四、开设外国语学校216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小学教育219
第一节 中小学停课“闹革命”220
一、中小学教育战线大动乱的出现220
二、红卫兵运动的掀起和“踢开党委闹革命”222
第二节 军宣队、工宣队进驻学校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226
一、解放军支左和中小学“复课闹革命”226
二、工宣队进驻学校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228
三、中小学校搞斗、批、改229
第三节 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种种所谓的“教育革命”232
一、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两个估计”的出笼232
二、种种所谓的“教育革命”234
第四节 周恩来力主纠“左”受挫246
一、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并采取措施纠“左”246
二、江青一伙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制造事端253
第五节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59
一、邓小平复出和全面整顿259
二、江青集团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66
三、天安门事件爆发267
第六节 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事业遭到严重破坏269
一、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种种努力270
二、中小学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272
第六章 历史性转变时期的中小学教育280
第一节 突破徘徊,拨乱反正281
一、进行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281
二、恢复、调整和整顿中小学教育工作293
第二节 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继续前进305
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6
二、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教育思想311
三、平反冤假错案313
四、中小学教育战线贯彻国家八字方针315
第七章 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小学教育339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全面改革的提出340
一、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341
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343
第二节 转变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344
一、讲清道理,做好舆论宣传344
二、加大改革力度,把正确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各项改革工作中349
三、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加强正面引导350
第三节 改革管理体制352
一、划分职责权限352
二、改进经费管理和筹措渠道354
三、改革办学体制356
四、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359
第四节 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36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公布及其基本内容362
二、加强学习宣传,制订配套法规367
三、确立九年义务教育领导管理体制368
四、分区规划,分类指导370
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371
六、认真研究解决实施义务教育中的难点问题372
第五节 改革德育工作376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逐步展开德育工作改革376
二、德育工作改革实验项目的出台378
三、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380
四、推进德育工作整体改革382
第六节 改革教学工作388
一、确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步骤388
二、改革学制389
三、制定新教学计划,调整课程392
四、改革教学大纲和教材396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01
第七节 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407
一、认真贯彻邓小平指示,坚持新历史时期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07
二、改革农村教育409
三、改革城市教育420
四、上好中小学劳动技术课423
五、大力抓好勤工俭学426
第八节 改革招生和考试制度430
一、逐步取消初中统一招生考试430
二、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432
第九节 教师队伍的重大建设434
一、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434
二、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体系436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网络441
四、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446
第十节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事业452
一、加强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领导452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机构456
三、注意表彰和推广优秀科研成果457
四、大力支持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458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461
第一节 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462
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和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462
二、根据“两基”和“重中之重”的要求,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467
三、依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74
四、继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478
五、促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487
第二节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而努力490
一、制定跨世纪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新目标490
二、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492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城市教育综合改革502
第二编 特殊教育506
导言506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特殊教育508
第一节 特殊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的确立508
一、旧中国的盲、聋哑教育508
二、盲、聋哑教育纳入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509
三、接管和改造原有的公、私立盲、聋哑学校510
第二节 盲、聋哑教育管理机构的成立与工作方针的提出511
一、盲哑教育处的成立511
二、毛泽东关怀盲人工作512
三、盲、聋哑学校工作方针任务的提出513
四、新盲字的推行与口语教学改革514
五、学制、教学计划的探索516
六、特殊教育经费与教职工补贴费51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特殊教育520
第一节 盲、聋哑教育的发展与师资培训520
一、盲、聋哑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520
二、办好盲、聋哑教育的措施522
三、盲、聋哑教育的师资培训523
第二节 盲、聋哑学校的教学改革525
一、聋校口语教学班教学计划的试行525
二、教学《汉语拼音字母》526
三、走自己发展道路的探索527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教育528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特殊教育530
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指导方针与法制建设531
一、发展特殊教育的指导思想531
二、发展特殊教育的指导方针533
三、特殊教育的法制建设535
第二节 特殊教育事业的新发展538
一、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538
二、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与康复训练541
三、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544
四、残疾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544
第三节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与教材建设546
一、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与《汉语双拼盲文方案》546
二、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与《中国手语》549
三、全日制弱智学校课程计划与《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551
四、教材编写与教学仪器配备555
第四节 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556
一、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发展556
二、高等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设置559
三、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560
四、特殊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561
第五节 特殊教育的领导与管理563
一、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职责与分工563
二、特殊教育办学经费和基建投资的筹措渠道564
三、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试行566
四、特殊教育的督导检查与表彰奖励567
结束语569
后记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