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 陶艳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557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意义2

二、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确证3

(一)马克思思想与所有社会科学“有关联”3

(二)马克思政治思想蕴含伦理意义4

三、论题的相关概念5

(一)政治伦理5

(二)政治思想、政治哲学7

(三)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8

四、论题的研究现状8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政治思想研究11

(二)马克思伦理思想研究13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马克思政治伦理研究14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6

(一)研究方法16

(二)研究思路17

六、创新点、难点与不足18

(一)创新点18

(二)难点18

(三)不足18

第一章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历程20

一、唯心主义、革命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21

(一)对社会贫苦阶层的道德同情与道义支持23

1.以“人类幸福”为职业选择的指针23

2.“为穷人要求习惯法”24

(二)通过哲学干预实现政治生活合理化25

1.“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26

2.“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的力量”26

3.“哲学要求国家是合乎人性的国家”27

(三)自由是判断国家制度善恶的标准28

1.“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28

2.自由是判断制度善恶的标准29

(四)国家、法律、行政官员应当具有的“义务”31

1.理性国家应当平等地对待公民31

2.“国家放弃自己的义务是一种罪行”32

3.法律应当真实、公平、代表普遍利益33

4.政府与行政官员应对其管理地区的贫困负责34

二、由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36

(一)国家伦理观38

1.国家不是“伦理理念的现实”38

2.国家权力之“人民主权”40

3.国家制度之“民主制”42

(二)人的本质论43

1.应然性:“社会特质”与“私人特质”、“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44

2.异化现实:“公人”与“私人”二重化、类本质的异己性46

(三)人类解放论50

1.人的解放是“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51

2.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社会形式52

3.“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人的解放的手段53

4.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在于“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54

三、唯物史观形成及以后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56

(一)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历史地位58

1.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58

2.人的历史地位:“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62

(二)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62

1.二者对立的原因:“分工的发展”63

2.二者对立的结果:“国家的独立形式”的产生64

3.二者对立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65

(三)个人与集体(阶级、国家)的关系66

1.“虚幻的集体”(国家):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67

2.“真实的集体”(“革命无产者集体”):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67

(四)共产主义及其伦理价值68

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68

2.共产主义的伦理价值71

第二章 政治主体的伦理关怀76

一、伦理关怀的政治主体的确证76

(一)基本的政治主体:阶级77

1.阶级作为政治主体的论证77

2.阶级作为政治主体的存在方式80

(二)伦理关怀的政治主体:被统治阶级81

1.被统治阶级作为伦理关怀政治主体的确定81

2.被统治阶级的类型:奴隶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82

(三)马克思着重关怀的政治主体:无产阶级82

1.改变无产阶级非人地位的现实要求83

2.回答资本主义朝何处去的客观选择84

3.分析无产阶级历史价值的必然结论85

(四)伦理关怀的政治主体的超越:全人类89

1.现实的人始终是主体89

2.无产阶级解放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条件90

二、对无产阶级的伦理关怀91

(一)对无产阶级“社会最下层”地位的道德同情91

1.对无产阶级经济上被剥削、被压榨地位的揭示92

2.对无产阶级政治上被统治、被支配地位的分析93

3.对无产阶级思想、文化、教育贫困地位的彰显94

(二)对无产阶级“丧失人性外观”状况的人文关切95

1.马克思关于人性的分析96

2.无产阶级“丧失人性外观”的表现97

(三)对无产阶级“消灭自身”命运的终极关怀100

1.阶级存在本身就表明人是不自由的100

2.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包括消灭一切阶级100

(四)对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装与实践指导102

1.“批判的武器”:对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装102

2.“革命的实践”: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实践指导106

三、对人类的伦理关怀116

(一)人类解放目标的确立116

1.人文关怀的必然指向116

2.世界历史思想的逻辑推论117

3.资本运转规律的分析结果118

(二)人类解放的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19

1.现实的人个性自由的实现119

2.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120

(三)人类解放的实现条件121

1.人从自然的盲目性支配下解放出来121

2.人从异己的社会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122

第三章 政治关系的价值判断124

一、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伦理评价125

(一)个人与社会:“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126

1.个人与社会相互创造、相互依赖的现实性127

2.个人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合理性129

3.私有制下个人与社会极端对立的非正当性130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解放的客观环境132

1.国家与社会的同一:人的“个性自由”的泯灭133

2.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人的本质的“二元化”、“异化”135

3.国家复归于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37

二、政治权力关系的道德判断140

(一)政治权力关系所有制基础的合理性判断141

1.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权力关系是不合理的142

2.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权力关系具有正当性145

(二)政治权力关系“广延性”的道德判断147

1.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政治权力关系是不道德的148

2.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政治权力关系具有相对的道德合理性151

(三)政治权力关系历史趋势的应然判断152

1.政治权力关系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153

2.“公共权力失去政治性质”的历史必然性155

三、政治权利关系的价值追求156

(一)自由159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160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自由的局限性161

3.无产阶级获得政治自由的条件164

4.真正的自由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实现165

(二)平等166

1.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基础167

2.政治平等具有历史性169

3.真正的平等在于结果平等170

(三)民主171

1.民主是国家制度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172

2.资本主义民主同时具有进步性与局限性173

3.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首先要争得民主174

4.“真正的民主制”是政治国家消失的社会176

第四章 政治制度的正义追求178

一、政治制度的正义标准181

(一)正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实现“人的解放”182

1.人的解放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确证183

2.人的解放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基本要求185

(二)正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88

1.生产力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确证189

2.生产力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基本要求192

二、政治制度的正义评判195

(一)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精神的动物王国”196

1.封建政治制度使人“不成其为人”196

2.封建政治制度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与历史的进步198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斩断封建羁绊”与“必然灭亡”198

1.斩断封建羁绊:对人的解放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199

2.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人的解放与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202

(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208

1.“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209

2.“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10

三、超越政治制度的理想制度211

(一)政治制度对“人类解放”的制约211

1.政治制度对被统治阶级的限制212

2.政治制度对所有人的利益与关系的异己性214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追求216

1.共产主义制度的伦理精神: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16

2.共产主义制度的建构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219

3.共产主义制度的实践:“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222

第五章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评析224

一、思想特色224

(一)表达形式:政治思想的显性表现与伦理追求的隐性存在224

1.政治思想的显性表现225

2.伦理追求的隐性存在226

(二)论证方法:政治伦理的应然分析与政治伦理的必然论证230

1.政治伦理的应然分析230

2.政治伦理的必然论证233

(三)提揭内容:人类解放的思想主题与制度伦理的内容侧重236

1.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主题236

2.制度伦理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容侧重238

二、时代性241

(一)时代局限性242

1.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242

2.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局限性250

(二)时代超越性253

1.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有改变253

2.历史发展规律不会改变256

3.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超越性258

三、现代启示261

(一)理论意义261

1.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价值维度262

2.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262

3.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政治伦理研究的指导原则263

(二)实践价值265

1.政治主体伦理关怀的启示:“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指导265

2.政治关系价值判断的意义:处理国家社会关系的价值导向与内容依据270

3.政治制度正义追求的价值:建设正义政治制度的理念指导与实践参照278

结论285

参考文献289

附录303

后记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