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史研究 明清分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教育史研究 明清分卷
  • 陈学恂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7382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教育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史研究 明清分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国家教育机制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机制的功能1

第二节 明清官学教育的发展4

一、明初官学的昌盛期4

二、明中叶后官学的衰败期7

三、清朝前期官学的重振期12

第三节 明清教育的宏观调控系统16

一、建立高度集中的学校体制17

二、提高官学的地位20

三、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23

第四节 明清教育的微观控制系统28

一、加强思想钳制28

二、健全教学制度32

三、严格管理制度37

第五节 明清教育机制的效能分析41

第二章 明清时期书院的特点51

第一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演变51

一、明代书院的沉寂期51

二、明代书院的发展期54

三、清代书院的沉寂期61

四、清代书院的发展期63

第二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教学宗旨68

一、考课式书院69

二、讲学式书院74

第三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87

一、明清书院的讲会制度87

二、明清书院的自学制度90

第三章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96

第一节 明清选举取士的策略96

一、选举取士与明清科举96

二、治策重心,国家大典98

三、严密监控,专制性强104

第二节 新学产生前明清科举的走势114

一、明初科举取士的反复114

二、明代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18

三、清代科举制度的改良及其完善121

第三节 明清科举定制的特点126

一、明清科举定制的程式126

二、明清科举考试的组织129

三、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131

四、明清科举考试的方法132

五、明清科举考试的文体——八股文135

六、明清对科举考试舞弊的防范和处理136

第四节 关于明清科举的论争138

一、明清科举制度的实际功能138

二、明清科举的流弊143

三、明清关于科举的论争148

四、关于明清科举的评价152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蒙学155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制度155

一、启蒙教育与明清蒙学155

二、蒙学的任务157

三、明清蒙学的办学体制158

四、明清蒙学的管理制度162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理论167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实践172

一、明清蒙学教育的内容172

二、明清蒙学教育的方法176

三、少数民族的蒙学教育185

四、明清蒙学教育实践的得失评价187

第四节 明清时期蒙学的教材和教师188

一、明清蒙学教材的编写188

二、明清蒙学的教师190

第五章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92

第一节 王阳明的生平和教育活动192

第二节 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194

一、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194

二、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197

第三节 论教育目的、任务和教育内容198

一、论教育目的198

二、论教育任务199

三、论教育内容201

第四节 论教学202

一、“尽吾心”的教学宗旨202

二、论教学中的几种关系203

三、论教学原则和方法207

第五节 论德育210

一、“致良知”是德育的理论基础210

二、“存天理、去人欲”的德育任务211

三、“知行合一”的德育观212

四、论德育的原则和方法214

第六节 论儿童教育217

第七节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日本的传播221

一、王阳明学派的崛起和确立221

二、王阳明学派的发展和分化222

三、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226

第八节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28

一、王阳明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主要建树228

二、褒贬不一,评价各异230

三、王阳明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32

第六章 颜元李塨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34

第一节 颜元的生平和教育活动234

第二节 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235

一、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236

二、颜元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240

第三节 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244

一、指责传统教育败坏社会风气244

二、揭露传统教育空疏无用,脱离实际,摧残人才245

三、批评传统教育迷信书本、崇尚静坐造成的恶果246

四、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248

第四节 颜元论教育目标250

第五节 颜元论教学253

一、倡导以实践为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253

二、主张以“实学”为教学内容254

三、强调以“习行”为教学方法258

第六节 颜元论德育262

第七节 李塨对颜元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66

一、李塨的生平和教育活动266

二、李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268

三、论教育对象和任务271

四、论教育内容272

五、论教学和德育274

第八节 颜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76

一、批判程朱、陆王理学,推动思想界、教育界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277

二、倡导“实学”、“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开启一代新的学风279

三、强调“实习”、“习行”,实现教育方法论的重大突破279

第七章 乾嘉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81

第一节 乾嘉学派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281

第二节 乾嘉学派学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学术派别、学术特点和教育活动285

一、乾嘉学派学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285

二、乾嘉学派的学术派别、学术特点和教育活动286

第三节 戴震的教育思想和活动288

第四节 阮元的教育思想和活动294

第五节 乾嘉学派与科技教育301

第六节 乾嘉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04

第八章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中外文化教育交流306

第一节 西方传教士与“西学东渐”306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学术界、教育界311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领域的新趋向317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向西欧的传播327

一、西方传教士与“中学西渐”327

二、“中学西渐”与欧洲的“中国热”331

第五节 儒学在日本的盛行336

参考文献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