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湖流域澄锡虞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太湖流域澄锡虞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 张利民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0262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96页
  • 主题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太湖流域澄锡虞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太湖流域概况1

1.2 研究区域概况2

1.3 研究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意义2

1.4 区域综合整治的研究思路3

1.4.1 研究思路3

1.4.2 指导思想和原则3

1.5 综合整治研究的重点及范围4

1.6 综合整治研究的目标和指标6

1.6.1 目标确定方式6

1.6.2 目标的确定步骤6

1.6.3 综合整治研究目标7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

1.7.1 研究方法9

1.7.2 技术路线9

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11

2.1 自然环境概况11

2.1.1 地理位置11

2.1.2 地形地貌11

2.1.3 气候气象11

2.1.4 生态与物产资源12

2.2 社会经济概况12

2.2.1 交通12

2.2.2 人口分布13

2.2.3 工农业14

2.3 太湖流域保护区概况22

2.4 水资源及水系概况23

2.4.1 水文23

2.4.2 水系24

2.4.3 水利工程26

2.4.4 水环境功能区划29

第三章 污染源现状37

3.1 生活污染源现状37

3.1.1 生活污染源产生量37

3.1.2 生活污染源入河量38

3.2 工业污染源现状38

3.3 区域农业污染现状41

3.3.1 种植业污染源41

3.3.2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43

3.3.3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44

3.3.4 农业污染源总量44

3.3.5 污染源排放总量45

3.4 污染源特征分析45

3.4.1 污染结构特征45

3.4.2 污染源的区域分布特征46

3.4.3 污染源的流域分布特征46

3.4.4 工业污染源特征46

3.5 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现状47

3.5.1 张家港市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54

3.5.2 江阴市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56

3.5.3 常熟市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57

3.5.4 锡山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58

3.5.5 无锡新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58

3.5.6 惠山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59

3.5.7 无锡市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59

3.6 小结60

第四章 水环境质量状况61

4.1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61

4.1.1 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61

4.1.2 水质评价因子的选择原则61

4.1.3 水质评价依据62

4.1.4 水质评价方法62

4.2 望虞河及其沿河湖荡水质现状64

4.2.1 监测断面、监测时间、监测频次64

4.2.2 水质评价65

4.2.3 污染特征70

4.3 五条主要支流的水质现状72

4.3.1 北福山塘72

4.3.2 张家港河75

4.3.3 锡北运河78

4.3.4 九里河81

4.3.5 伯渎港(张塘桥河)84

4.3.6 污染特征分析87

4.4 望虞河西岸其他河流的水质现状91

4.4.1 监测断面、监测时间、监测频次91

4.4.2 望虞河西岸的一般河流水质现状93

4.5 研究区域边界河流的水质现状94

4.5.1 监测断面、监测时间、监测频次94

4.5.2 长江95

4.5.3 锡澄运河96

4.5.4 江南运河97

4.6 研究区域饮用水源的水质现状98

4.7 现场调查望虞河的水质状况98

4.8 小节99

4.8.1 望虞河水质99

4.8.2 研究区域河流水质100

第五章 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削减量计算101

5.1 环境容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1

5.1.1 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101

5.1.2 水环境容量的分类101

5.1.3 环境容量的影响要素102

5.1.4 水环境容量的确定原则103

5.2 计算步骤及方法103

5.2.1 计算步骤103

5.2.2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104

5.2.3 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106

5.2.4 不均匀系数的求取106

5.3 典型年选取及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107

5.3.1 典型年选取107

5.3.2 河网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108

5.3.3 湖库水文条件计算108

5.3.4 长江苏南段设计水文条件计算108

5.4 水质降解参数求取110

5.4.1 技术路线110

5.4.2 实验室水质综合降解系数率定法的实验110

5.4.3 同步监测率定法实验情况112

5.5 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及污染物削减的计算117

5.5.1 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117

5.5.2 污染物削减的计算121

5.6 小结122

第六章 望虞河引水与水环境改善分析123

6.1 望虞河引水方案及水质模型123

6.1.1 引水方案123

6.1.2 水质模型的建立123

6.2 排入研究区域水系的污染物通量计算分析126

6.2.1 研究区域各主要支流入望虞河流量的比例分析126

6.2.2 不同水文条件下研究区域污染物入望虞河的通量分析128

6.2.3 不同水文条件下望虞河引水顶托范围的流场图135

6.3 引水情况下污染物削减方案对研究区域河流水质改善的分析139

6.4 排水情况下污染物削减方案对研究区域河流水质改善的分析142

6.5 走马塘工程对研究区域主要河流水质的影响145

6.5.1 对研究区域水质影响分析145

6.5.2 对走马塘与望虞河之间区域的水质影响分析145

6.6 总量控制平衡的分析149

6.6.1 研究区域污染控制方案的分析149

6.6.2 望虞河污染物削减及总量控制的分析150

6.7 小结152

第七章 研究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153

7.1 区域水环境容量小153

7.2 区域排污总量大153

7.2.1 区域的生活污水量大,收集处理率和处理标准不高154

7.2.2 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工业废水处理深度和回用水平较低154

7.2.3 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154

7.2.4 农村垃圾堆放无序,存在垃圾入河污染情况155

7.2.5 船舶污染的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健全155

7.3 研究区域河道淤积严重,内源污染大155

7.4 区域跨区河道管理难度大155

第八章 澄锡虞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157

8.1 环境水利工程方案157

8.2 城镇污染源控制方案157

8.2.1 生活污水治理工程157

8.2.2 工业污染源的防治与治理工程159

8.2.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161

8.2.4 加强垃圾处理,防止污染河道162

8.2.5 加强对航运船舶的污染处置和监管163

8.3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164

8.3.1 定期实施河道清淤164

8.3.2 河道生态化整治165

8.4 加强对水环境的管理和监控166

8.4.1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166

8.4.2 落实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交接的责任机制167

8.4.3 全面实施区域水污染损失的补偿机制167

8.4.4 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办法168

8.4.5 建立区域水环境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169

8.4.6 制定区域河流总氮的地方标准169

8.4.7 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提高预警应急能力169

8.4.8 排污口的设置及管理170

8.4.9 保护长江水质170

8.4.10 调整区域功能,重点打造“五区”170

第九章 重点工程项目173

9.1 工程项目173

9.1.1 排水通道建设及治理173

9.1.2 工业点源整治173

9.1.3 集中处理设施建设173

9.1.4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173

9.1.5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177

9.1.6 生态修复工程178

9.1.7 区域水环境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178

9.1.8 监测和管理设施建设178

9.2 投资概算179

9.3 实施计划179

9.4 职责分工184

第十章 目标可达性与效益分析185

10.1 目标可达性分析185

10.1.1 总量控制指标的可达性分析185

10.1.2 污染防治指标的可达性分析187

10.2 社会效益分析189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190

11.1 法律法规保障190

11.2 组织协调保障190

11.3 经济政策保障191

11.4 监督管理体制保障192

11.5 科技支持保障193

11.6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193

参考文献1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