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3415472.jpg)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53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50页
- 文件大小:300MB
- 文件页数:880页
- 主题词:考古学-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考古学》总序&刘庆柱1
绪论1
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年)1
二 1949~1971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8
三 1972~199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15
四 1991年以来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32
第一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自然环境4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的地貌演变48
一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48
二 新石器时代的地貌演变50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气候变化59
一 区域气候变化60
二 新石器时代气候变化的规律77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80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80
一 中石器时代的概念及特征80
二 中国有关中石器时代的研究及争论82
三 中国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83
第二节 华北地区86
一 东胡林遗存86
二 转年遗存89
三 于家沟遗存89
四 南庄头遗存90
第三节 长江以南及华南地区92
一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存92
二 玉蟾岩遗存94
三 顶蛳山一期遗存96
四 甑皮岩一期至四期遗存97
五 庙岩遗存107
六 大岩三期遗存108
第四节 小结109
一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两种模式110
二 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显著标志及经济形态110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113
第一节 黄河流域113
一 大地湾文化113
二 裴李岗文化126
三 磁山文化141
四 后李文化150
第二节 北方地区兴隆洼文化156
第三节 长江流域166
一 彭头山文化166
二 皂市下层文化173
三 城背溪文化179
四 跨湖桥文化185
第四节 华南地区190
一 顶蛳山文化190
二 其他诸遗存196
第五节 小结198
一 农业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历史地位198
二 社会生活和发展状况203
第四章 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6
第一节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群206
第二节 黄河下游269
一 北辛文化269
二 大汶口文化278
第三节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早期、中期遗存312
第四节 燕山南北和东北地区332
一 赵宝沟文化332
二 红山文化341
三 富河文化359
四 小河沿文化361
五 上宅文化365
六 新乐文化368
七 辽东半岛地区371
八 吉黑地区380
第五节 内蒙古中南部和冀晋陕北部地区388
一 海生不浪文化391
二 阿善文化397
三 义井类文化遗存404
四 雪山一期文化405
第六节 小结407
一 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新进展407
二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412
第五章 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414
第一节 长江中游地区414
一 大溪文化414
二 屈家岭文化432
三 雕龙碑三期类文化遗存450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451
一 河姆渡文化451
二 马家浜文化460
三 崧泽文化472
第三节 长江下游西部地区485
一 北阴阳营文化486
二 薛家岗文化491
三 凌家滩类文化遗存495
第四节 华南地区497
一 咸头岭文化497
二 顶蛳山四期类文化遗存500
三 壳坵头文化502
四 大坌坑文化504
第五节 小结505
一 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重大发展506
二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509
第六章 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510
第一节 黄河中游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有关遗存510
第二节 中原龙山时期诸文化528
一 王湾三期文化及有关遗存530
二 后冈二期文化546
三 王油坊类文化遗存557
四 陶寺文化561
五 客省庄文化576
第三节 黄河下游龙山文化589
第四节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晚期遗存612
第五节 蒙新地区和辽东半岛632
一 老虎山文化632
二 大口一期类文化遗存639
三 新疆地区的新石器遗存线索643
四 小珠山上层文化644
第六节 小结648
一 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成就649
二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652
第七章 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656
第一节 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656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良渚文化673
第三节 赣鄱流域樊城堆文化692
第四节 四川和三峡地区695
一 宝墩文化698
二 峡江西区新石器遗存701
三 礼州文化703
第五节 华南地区704
一 石峡文化704
二 涌浪类文化遗存710
三 昙石山文化711
四 牛鼻山文化715
五 圆山文化717
六 芝山岩文化718
第六节 云贵地区719
一 贵州新石器遗存719
二 云南新石器遗存720
第七节 西藏地区723
一 卡若文化724
二 曲贡文化730
第八节 小结735
一 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成就736
二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739
第八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种系研究741
第一节 中国境内发现的与蒙古人种起源有关的早晚期智人化石的研究741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人骨的发现和研究745
一 黄河上游地区745
二 黄河中游地区748
三 黄河下游地区752
四 长江中下游地区754
五 华南地区755
第三节 对居民体质形态类型和种族演变的讨论757
一 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形态特点与蒙古人种起源问题757
二 新石器时代人骨的形态变异与种族特点的讨论760
三 新石器时代人骨形态的变异方向764
四 新石器时代人骨的形态学研究与中国人起源问题765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人骨上发现的几种特异习俗767
一 缺齿与拔牙768
二 头骨枕部畸形769
三 口颊含球770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人口中的性别结构和死亡年龄分布771
第九章 中国新石器文化总考察和文明起源探讨780
第一节 食物生产的开始与农业起源780
一 南方地区初始期栽培稻遗存的发现780
二 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782
三 从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探寻初始期栽培粟782
第二节 史前农业文化的发展和氏族社会的繁盛783
一 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的增多和扩大783
二 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的高涨784
三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社会785
四 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农业文化全面大发展786
五 母系氏族社会的繁盛787
第三节 文明起源的开始和演进788
一 聚落和建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788
二 经济技术领域的新进展789
三 父权制的确立和加强790
四 私有制导致社会分化790
第四节 初级文明社会的建立792
一 聚落分化与城址的涌现792
二 经济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794
三 从符号记事到原始文字795
四 社会分层和阶级分化796
五 具有阶级压迫性质的人殉人祭现象797
六 初级文明社会与邦国型国家799
附录1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年代简表802
附录2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年代测定数据803
后记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