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深圳往事 龙华史话 1949-197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深圳往事 龙华史话 1949-1979](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416753.jpg)
- 深圳市龙华新区羊台山文史研究会编;朱赤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 ISBN:978755430166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深圳往事 龙华史话 1949-197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欢欣鼓舞庆祝解放 浪口教堂黯然收场19491
龙华得名的由来1
深圳解放,老区人民欢欣鼓舞2
吉姑娘伤心离去4
文化记忆——求雨求来的浪口“福音堂”5
宝安大事记6
第二章 征公粮烈士洒鲜血 肃匪特群众齐参加19508
县长下乡驶牛耙田8
扫荡旧社会的污泥浊水9
发动群众“减租退押”开荒生产9
沉痛的“甲岸村惨案”10
清匪反霸,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1
妇女们冲在了第一线14
农会里的反贪污斗争15
文化记忆:龙华庙的故事16
宝安大事记16
第三章 闹土改千年破陈规 深圳河封锁固边防195117
来了土改工作团17
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18
别开生面的土改宣传20
“斗地主”记事21
备受争议的“和平土改”22
深圳河上了“锁”23
文化记忆:羊台山上“咬圆笼”25
宝安大事记25
第四章 吴娘翻身妇女解放 “就高不低”土改复查195226
吴娘翻身记26
“就高不就低”的“土改复查”28
她成了“送子观音”29
文化记忆:大船坑麒麟舞29
宝安大事记30
第五章 互助组起步人帮人 种橡胶雷州大会战195331
互助组起步人帮人31
龙华青年血洒三千里江山33
鲜为人知的“橡胶大会战”35
文化记忆:龙华人爱唱客家山歌36
宝安大事记37
第六章 读书识字人人上进 婚姻自主个个追求195438
大家都来识字38
“童养媳跑了”40
“我看见了社会主义。”41
文化记忆:客家围村43
宝安大事记43
第七章 “小脚女人”说“走快了” “社会主义”已经到了195544
关于社会主义的一场辩论44
为什么自留地不能种稻谷?46
电影队来到了穷山村47
不能上地主阶级的当48
民间说书人谢琼记49
“边防证”问世了50
文化记忆:桃李满天下的虔贞女校50
宝安大事记51
第八章 个体户变成集体户 初级社迈向高级社195652
敲锣打鼓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52
起起落落“世经叔”(上)53
暗夜中的一声巨响55
农村干部们日夜忙碌57
掀起大生产热潮58
“体恤民情”张子修58
文化记忆:七娘峒的故事60
宝安大事记60
第九章 退社单干歪风骤起 “引蛇出洞”反击右派195762
大家都来修水利62
“大力开展‘六群’‘五坊’运动”62
反“退社风潮”64
开展“合作社是否优越”的大辩论66
分清农村中的大是大非——观澜区扩大干部会上600多人开展大辩论67
“黄木有案”余波未了68
“引蛇出洞”反击右派进攻69
第一次“大逃港”71
文化记忆:茶壶冇盖——望天壶(湖)73
宝安大事记73
第十章 “红色公社”一夜诞生 百年古庙不幸被毁195874
红色公社一夜诞生74
“大炼钢铁”放“卫星”75
我在阳台山上砍树77
“夹死蚂蚁”的万斤亩78
“麻雀从新界飞来”——除四害运动始末80
形形色色的上天“卫星”81
吃了40天大锅饭,饿了4年82
干部下乡去务农83
勤勤恳恳的普通农民84
车子化,一阵风85
文化记忆:“华堂”古庙87
宝安大事记88
第十一章 “巨无霸”红薯惊亮相 “反右倾”开展大辩论195989
红色公社掀起了竞赛浪潮89
爱社如家的人91
“深翻改土”的前因后果92
客家山歌短剧——翻土又翻心94
教育改革:学校工厂化96
“烟中取肥”经验大推广98
反击右倾机会主义分子99
贫下中农忆苦思甜102
公社十年巨变104
千军万马战“高峰”104
战斗在第一线的女矿工106
“团组织犯错误啦”107
文化记忆:团团围坐“大盆菜”107
宝安大事记108
第十二章 毛主席发枪鼓斗志 遇灾害日子苦难挨1960109
大家都来学习毛泽东思想109
毛主席发钢枪110
香港不是天堂——智斗偷渡犯113
在旱灾和洪水的袭击面前114
田头但见“货郎担”115
土法上马搞“四化”116
自力更生办好食堂117
向青年标兵学习118
推广小球藻养猪119
清湖的变化119
新戏台上演新戏120
文化记忆:“立居围”的传说122
宝安大事记122
第十三章 李书记大胆搞“开放” “公社化”至今有章程1961125
最怕晚上来电话125
宝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26
“三个五”名垂青史127
李书记大搞“包产到户”129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130
对错误的认真反思131
文化记忆:民间传说——赖屋山人不姓赖133
宝安大事记134
第十四章 “公共食堂”寿终正寝 “建立特区”石破天惊1962135
供销社里铁锅卖光了135
自力更生度饥荒136
第二次大逃港(上)——“这简直成了淮海战役!”138
第二次大逃港(下)——大队班子集体冲界140
北京来的记者秘密潜入香港142
“建立特区”石破天惊143
知青下乡村144
文化记忆:香味四溢的“客家香肉”145
宝安大事记145
第十五章 思想教育攻心为上 自力更生改善生活1963147
学习雷锋好榜样147
“社教运动”全面铺开——生产队里的批判会149
“8块手表”起风波150
“俱乐部”里的故事151
深圳第一台“依巴赫”钢琴152
杨彩英的婚事153
自力更生改善生活154
“五好干部”陈迅155
文化记忆:是“炮楼”不是“碉楼”156
宝安大事记157
第十六章 “学习大寨”村村推广 “四清运动”人人过关1964158
席卷全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一):党中央树起了一杆旗158
四清运动人人过关(上):从“小四清”到“大四清”161
拒腐蚀,永不沾163
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165
文化记忆:民治“皇帝田”与“白石龙”166
宝安大事记167
第十七章 搞臭“资本主义香港” 大讲“社会主义优越”1965168
四清运动人人过关(下):奇特的反香港风教育168
“偷渡”与阶级斗争挂钩171
“神恩广大”变成了“毛主席万岁”172
我的农村见闻173
文化记忆:我的儿时玩伴——吹鹅笛与“锄奇乐”173
宝安大事记174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狂飙起 宝安县改名“红岩县”1966175
民治的田头走来了“赤脚医生”175
农村有了电176
疯狂的“破四旧”运动177
我参加了红卫兵大串联179
曾老与《无形的决战》(上)181
三千人大会学“毛著”183
文化记忆:珍稀族谱——罗屋围“罗氏族谱”186
宝安大事记186
第十九章 批刘少奇挂李富林 斗“三个五”和“放口论”1967188
大批斗如火如荼188
响彻大江南北的《牛鬼蛇神之歌》190
一个老“红卫兵”的“学习笔记”191
深圳中学的“联合宣言”193
“七·八”事件震惊中外194
活跃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6
文化记忆:乡间村落全景图——龙胜民居壁画198
宝安大事记198
第二十章 “革命委员会”说了算 “宝安特务多”害死人1968199
欢呼“革命委员会”成立199
“三忠于”活动遍地开花200
两份刑事判决书202
龙华抓特务203
起起落落“世经叔”(下)204
“没收地富财产事件”始末205
右派阿强的遭遇206
曾老与《无形的决战》(下)207
毛主席的好战士——金吉芬209
文化记忆:客家人喝米酒209
宝安大事记210
第二十一章 “学大寨”带来大翻身 毛主席派来“新社员”1969211
席卷全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二):翻身大队学大寨,学了大寨大翻身211
我们创作了四场歌剧《征海夺粮》213
普及中草药,巩固合作医疗214
刘长生主政宝安216
山村来了广州知青218
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新社员219
文化记忆:口味浓郁的客家菜肴221
宝安大事记221
第二十二章 姓“社”姓“资”要草拔苗 一生坎坷“人间烟桥”1970222
从“斗、批、改”到“一打三反”(上):观澜公社《简报》222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226
从斗批改到一打三反(下):建设“政治边防”228
版画大师,人间烟桥229
文化记忆:清明拜山与“鸡屎藤粄”231
宝安大事记231
第二十三章 “路线教育”批修整风 “边防枪声”声声震耳1971233
路线是革命的成败问题233
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发生了234
“我们下乡不是‘变相劳改’!”235
《边防枪声》大戏的来龙去脉(上)236
我到老挝去战斗237
那时买什么东西都要票239
文化记忆:清湖廖氏家训239
宝安大事记241
第二十四章 “要讲政策”慎重处理 政治空气有所缓和1972242
“要讲政策了”242
“大鹏湾事件”清理得人心244
客家妹仔阿英245
用“两不怕”精神抗击台风247
“节粮模范”李六248
凉帽山上话凉帽248
文化记忆:33道工序制成的客家凉帽249
宝安大事记250
第二十五章 新农村是广阔天地 逃亡户并不是敌人1973251
从“批修整风”到“基本路线教育”251
生产队的“反动逆流”252
席卷全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三):苦干加实干254
我在大寨的见闻257
“挖沟改土”的群众运动257
当年龙华穷啊259
修订对外逃人员政策260
文化记忆:重阳节登高263
宝安大事记263
第二十六章 “批林批孔”风雨交加 漫漫长夜曙光未现1974264
“批林批孔”运动来了264
一篇大批判稿266
热闹的全社教育大会267
坚决制止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倾向272
“手里像捧着一颗‘炸弹’”—关于“手抄本”的个人回忆273
救人小英雄江爱欢276
文化记忆:迎春做沓米饼277
宝安大事记277
第二十七章 整顿带来新的希望 前进路程步履维艰1975278
席卷全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四):“苦战三年,实现大寨县”278
龙华大队的革命措施280
开始提倡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就多了281
《边防枪声》大戏的来龙去脉(下)282
军民鱼水情283
文化记忆:羊台山古村“大围肚”285
宝安大事记286
第二十八章 龙年天象变幻莫测 四千军民羊台擒凶1976287
新生事物说不完(客家小演唱片断)287
不同凡响的“3111”年289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89
下乡“知青”登上了政治舞台290
4000军民羊台山大搜捕291
一个养蜂人突然出现293
头上被砍了十七刀294
他成了民兵英雄295
龙华人的不同说法296
文化记忆:阳台山?羊台山?297
宝安大事记298
第二十九章 群众生活仍然困苦 政策改变曙光初现1977300
吃“过头粮”是普遍现象300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始末301
最后的“大树特树”303
揭批“四人帮”运动303
高考来了304
文化记忆:“三界庙”的传说306
宝安大事记306
第三十章 习仲勋宝安搞调研 “论真理”思想大解放1978307
习仲勋书记宝安行307
大家都来养“AA”鸡308
团支部里话《伤痕》309
在新华书店门口排队买书311
一石激起千层浪:“真理标准”大讨论312
为县委“特务案”平反昭雪313
文化记忆:奇名趣谈话“浪口”313
宝安大事记314
第三十一章 改革开放春雷初响 乍暖还寒百废待兴1979315
比“三个五”还要“三个五”的“13条”315
来了第一家来料加工厂316
十年来我第一次看见了存折!317
大浪大队再种“摇钱树”318
我为群众送信忙318
龙华公社的新面貌320
“我再也不要做中国人!”——第三次大逃港320
不搞“以粮为纲”才能穷变富322
分田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322
平反冤假错案323
中共龙华公社委员会结论325
文化记忆:龙华老房子上的“花”——灰塑327
宝安大事记328
后记329
参考资料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