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 骆兵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4618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李渔(1611~约1679)-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李渔名号艺术的审美文化阐释7

第一节 “雅人韵士而故俗其名”7

一、取名显志,改号易心7

二、性癖自为,特立独行10

第二节 “莫愁钓客”别号考辨15

一、息钓归休,山水设像16

二、顾名思义,正体表德19

第二章 李渔戏曲创作的审美文化阐释24

第一节 中道和谐的娱乐取向24

一、人物形象的中道持守25

二、故事情节的和谐主题27

三、团圆结局的娱人旨趣30

第二节 神佛形象的人味性俗34

一、神佛形象的艺术价值35

二、神佛形象的文化内涵39

三、神佛形象的社会意义44

第三节 女性形象的真情曲致46

一、解放个性,批判礼教46

二、道德纠偏,观念反叛48

三、调侃揶揄,张扬丑美51

第四节 因果报应的是非功过54

一、积德尚善倡家和55

二、因果循环致祸福59

第五节 传统中医药的艺术汁味64

一、传统中医药对戏曲创作的影响64

二、戏曲创作与中医药家庭的背景69

第六节 园林艺术的戏曲生发73

一、戏曲艺术融会园林之美74

二、戏曲创作得益造园经验76

三、双美成就折射人生轨迹80

第七节 曲文宾白的修辞技巧84

一、顺向修辞增强语言刻画力85

二、逆向修辞赋予语言滑稽性88

第三章 李渔戏曲理论的审美文化阐释(一)95

第一节 编剧方法的死与活95

一、入曲三昧,在“巧”一字95

二、填词之理,变幻不常98

第二节 结构布局的主与次101

一、间架步骤,自宜可观102

二、传奇主脑,剧终奏雅104

第三节 撷取题材的实与虚108

一、顺乎情理,剔祛荒诞109

二、传奇无实,大半寓言111

第四节 语言表达的雅与俗114

一、街谈巷议,直说明言115

二、浅处见才,文章高手117

第五节 填词心理的苦与乐120

一、自然合律,纵横如意120

二、按谱填词,有才独展123

第六节 宾白字数的多与少125

一、意则期多,字惟求少125

二、短易检点,长难照应128

第七节 剧本选择的仍与改132

一、填词之设,专为登场132

二、继承创新,通变稍异138

第八节 搬演形态的形与神142

一、妙在自然,切忌造作142

二、形神兼备,进入化境145

第四章 李渔戏曲理论的审美文化阐释(二)151

第一节 观众本位的戏曲接受151

一、观众本位的思想内核151

二、编剧、导演、表演与接受155

第二节 崇尚通俗的艺术追求164

一、曲文音律的通俗性165

二、故事题材的通俗性170

第三节 娱乐至上的功利取向174

一、传奇作者善驱睡魔175

二、填词一道加倍求新179

第四节 “机趣”说的范式嬗变183

一、汤显祖的“机趣”说184

二、吕天成的“机趣”说187

三、王骥德的“机趣”说190

四、李渔的“机趣”说194

第五节 艺术的传道授业解惑198

一、思想、道德、娱乐199

二、素养、方法、技艺202

第五章 李渔小说思想的审美文化阐释208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世俗化图解208

一、别出心裁写世情208

二、独辟蹊径叙常理213

第二节 生活理想的艺术化演绎215

一、民风习俗的直面教化216

二、礼教演绎的经世致用219

第三节 叙事方式的戏曲化转型222

一、表现手法的戏曲化222

二、情节构思的戏曲化227

第六章 李渔诗学思想的审美文化阐释232

第一节 应时而动,创作个性独特232

一、诗歌作品数量丰赡232

二、诗学理论推陈出新236

第二节 深浅隐显,各随所宜而发240

一、世情三昧天性语241

二、匠心独造无常师244

第七章 李渔词学思想的审美文化阐释249

第一节 春花秋蟹运兴其伦249

一、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249

二、祛书本气,情出景明好词253

三、暗室一灯,尽显雄才大力256

四、人我之分,神明存乎其人260

第二节 雅俗相和耐读歌词263

一、点铁成金,化腐朽成神奇264

二、脱落窠臼,推陈旧出尖新267

三、别开生面,变质实为清空269

四、寓谐于庄,引意趣入词篇271

第八章 李渔散文创作的审美文化阐释275

第一节 博学古今,独树一帜275

一、意到笔随悉发底蕴275

二、《闲情偶寄》言近旨远280

三、《笠翁论古》曲直往事284

第二节 富裕对联,联论文心290

一、内容情韵丰富多彩291

二、览胜纪游心意真挚294

三、联论文心哲理贯注298

第九章 李渔文学思想的传承与融通303

第一节 对公安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03

一、文学的发展理论303

二、文学的创新精神305

三、文学的通俗旨趣308

四、思想、情志、秉性310

第二节 文学思想与旅游文化的融通314

一、履迹天下交谊缘314

二、造物奇幻扩文思317

三、沧桑历尽知废兴319

主要引用书目和参考文献325

后记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