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
  • 王坤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1376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为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1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意义1

一、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现状1

二、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5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基本内容8

一、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概念与研究对象8

二、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的法律地位10

三、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渊源14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与知识产权法体系化16

一、知识产权法体系化的分歧16

二、“不构派”述评17

三、“建构派”述评19

四、方法论研究对知识产权法体系化面临的三个重大问题的解决21

第一章 知识概念分析法24

第一节 知识概念分析法概述24

一、建构科学的概念体系的必要性24

二、现行知识产权法学概念体系存在的缺陷26

三、“知识”概念的科学建构28

第二节 知识概念的要素之一——符号30

一、符号概念30

二、符号分类及其对知识产权法的意义33

三、符号特点及其对知识产权法的意义38

第三节 知识概念的要素之二——信息44

一、信息概念44

二、信息和符号之间的关系47

第四节 知识概念的要素之三——系统性、创新性49

一、系统性49

二、创新性51

第五节 知识概念分析对知识产权法的意义53

一、有助于初步建构作品、商标、专利等概念53

二、有助于确定知识产权概念59

三、有助于界定著作权(知识产权)与传播者权(邻接权)之间的关系62

四、有助于确定表演者权的性质64

五、有助于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理念69

六、有助于研究知识产权的特征72

七、小结74

第二章 知识功能分析法86

第一节 知识功能分析概述86

一、功能概述86

二、知识功能88

第二节 作品功能与著作权权能体系92

一、作品的精神功能92

二、作品功能与著作权权能体系的建构93

第三节 商标功能与商标权权能体系98

一、商标的实用销售功能98

二、商标功能与商标权权能体系的建构99

第四节 专利功能与专利权权能体系105

一、专利的实用技术功能105

二、专利权权能体系105

三、禁止平行进口能否成为专利权的权能106

第五节 知识功能分析对知识产权法的意义107

一、有助于作品、商标、专利等概念的深度建构108

二、有助于区分知识产权对象和客体,明晰各种知识产权之间的本质区别110

三、有助于判断知识产权能否成立112

四、有助于判断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116

五、有助于解释知识产权法上的一些疑难问题120

六、小结124

第三章 知识要素分析法125

第一节 知识要素分析概述125

一、知识要素分析的可能性126

二、知识要素的实证分析127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35

第二节 知识要素分类136

一、存量要素的分类136

二、增量要素的分类137

第三节 知识要素分析法的正当性140

一、基于劳动说的分析140

二、基于激励说的分析142

三、基于社会规划说的分析145

四、基于人格说的分析146

五、小结147

第四节 知识要素分析法的渊源148

一、学界对知识要素分析法的论述148

二、知识要素分析法在实务中的应用151

第五节 知识要素分析对知识产权法的意义153

一、衡量是否授予知识产权153

二、确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161

三、分析知识产权对象相互之间的关系167

四、小结172

结语 为知识产权法体系化而奋斗173

参考文献177

基础文献186

后记1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