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白城史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任凤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2962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白城史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白城1
第一节 白城大地上的人类曙光2
一、古生物化石出土点2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3
第二节 白城的新石器时代文化5
一、左家山文化类型遗存5
二、昂昂溪文化类型遗存7
三、富河文化类型遗存8
第三节 白城的青铜时代文化9
一、先白金宝文化类型遗存9
二、汉书一期文化类型遗存10
三、汉书二期文化类型遗存11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城13
第一节 东部鲜卑与汉王朝的关系15
第二节 东部鲜卑的文化习俗与社会经济17
第三节 白城境内的东部鲜卑遗存18
一、大安渔场墓地18
二、大安后宝石墓地20
三、毡匠铺屯墓葬20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白城22
第一节 契丹与隋唐王朝的关系23
一、契丹与隋王朝的关系23
二、契丹与唐王朝的关系23
第二节 契丹族的文化习俗25
一、生活习俗25
二、婚姻习俗25
三、丧葬习俗26
四、信仰习俗26
第三节 契丹族的早期社会及涅里实施的社会改革27
第四节 白城境内的契丹早期遗存30
一、方家围子遗址30
二、新发堡东岗遗址31
三、方家围子东南岗遗址31
四、董家窑遗址32
五、十三马架子遗址32
第四章 辽金时期的白城34
第一节 辽朝时期的白城34
一、辽政权的建立与白城的建制35
二、辽泰州及所属的乐康县、金山县、兴国县38
三、辽泰州管辖区域及人口分布42
四、辽皇帝与春捺钵45
五、辽泰州社会经济状况50
六、辽泰州的文化状况61
第二节 金朝时期的白城67
一、女真族的崛起68
二、金朝的建立及白城的建制74
三、金泰州的人口及分布87
四、金泰州的经济状况89
五、金泰州的文化状况96
第五章 元朝时期的白城104
第一节 蒙古族的崛起104
一、蒙古族的起源104
二、蒙古族的兴起和政权建立105
第二节 元朝的建立及白城的建制106
一、元朝的建立106
二、元代白城的行政设置106
第三节 元代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108
一、位于泰宁路和泰宁县的诸王109
二、经济状况110
三、文化习俗111
四、军事制度114
第四节 白城境内元代遗迹遗物116
一、城址116
二、文物118
第六章 明朝时期的白城123
第一节 元末明初的东北124
第二节 明朝对东北的管辖及白城的建制125
一、兀良哈三卫与大宁都司125
二、女真与奴儿干都司129
三、东北重镇与辽东都指挥司132
四、东北地方军政机构134
五、东北西部与兀良哈三卫136
六、路经白城的交通驿站140
第三节 明代白城的经济、文化习俗142
一、女真族的经济形态143
二、兀良哈三卫的经济状况146
三 白城地方的文化习俗151
第四节 白城境内明代遗迹遗物154
一、遗址154
二、窑址155
三、庙址157
四、文物157
第七章 清朝时期的白城161
第一节 清代白城的建制及政治经济163
一、清代白城的建制及政治概况164
二、清代白城的经济发展状况166
三、清代穿越白城的主要交通线路169
第二节 清代白城的文化习俗170
一、文献资料170
二、宗教信仰171
三、生活习俗171
第三节 白城境内重要清代遗迹遗物174
一、蒙古科尔沁部札萨克镇国公家族墓地174
二、大安后宝石公主陵177
三、通榆新发公主陵180
四、清代双塔182
五、高鲁苏公爷府址184
六、天恩地局185
七、向海庙186
八、清代主要遗物186
第八章 军阀统治时期的白城189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白城189
一、辛亥革命前白城地区的社会状况189
二、“乌泰叛乱”的平定和地方军阀对白城的统治190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张和马克思主义在白城的传播194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张194
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和五四运动在白城195
三、工人运动的兴起和中共组织在白城建立196
第三节 军阀统治时期白城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状况198
一、农业的开发198
二、工商业的发展200
三、教育的兴起203
四、文化的发展204
第九章 日伪统治时期的白城206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爆发和日军侵占白城206
一、中村大尉事件206
二、白城地区沦陷207
第二节 白城抗日运动的兴起209
一、江桥抗战209
二、抗日义勇军兴起211
三、中共大赉支部214
第三节 日本法西斯的残酷统治215
一、强化政治和军事统治215
二、经济的统治与资源的掠夺217
三、建立殖民主义文化教育专制体系220
四、日伪统治的覆灭221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白城224
第一节 东北人民自治军接收白城224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白城的形势224
二、中共冀热辽部队接收白城226
第二节 白城根据地建设231
一、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洮南根据地231
二、各级民主政权的建立232
三、清除匪患,稳定人心237
四、开展土地改革运动239
五、加强根据地的武装建设248
六、加强党的建设250
第三节 根据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53
一、开展大生产运动253
二、发展工商业255
三、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261
四、全力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265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白城269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白城269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白城的形势和任务269
二、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271
三、镇压反革命273
四、“三反”和“五反”运动277
五、整风和整党运动282
六、大力发展国民经济284
七、白城专区建立和党组织的进一步加强2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91
一、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91
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93
三、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98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99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和“左”的错误泛滥304
一、贯彻党的八大路线,加快经济建设步伐304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305
三、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308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11
五、“改造落后县”316
六、初步纠“左”和纠“左”的曲折318
第四节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和十年成就323
一、进行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工作323
二、对白城地委班子的调整和“社教”运动327
三、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和十年经济建设成就331
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334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白城33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白城337
一、“文化大革命”在白城的初步发动337
二、造反派发动“一·二八”夺权340
三、人民解放军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342
四、白城专区革命委员会建立344
五、开展“斗、批、改”运动345
六、中共白城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351
第二节 “批林整风”和全区国民经济的转机353
一、“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353
二、国民经济的转机355
三、“批林批孔”与“白城二中事件”358
第三节 全面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359
一、全面整顿,形势好转359
二、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362
三、十年动乱中的白城经济36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白城367
第一节 徘徊中前进的白城367
一、开展揭批查运动367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372
第二节 拨乱反正及工作重点转移374
一、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74
二、落实各项政策377
三、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和农村改革380
第三节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全面改革386
一、确定全区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386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89
三、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93
四、机构改革397
五、全面整党400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404
七、总结“六五”成绩,规划“七五”工作407
第四节 坚持基本路线 努力建设新白城411
一、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411
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414
三、治理整顿,深化改革419
四、改革开放十二年白城经济建设成就422
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显著发展425
六、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428
七、白城撤地设市,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429
后记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