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分析
  • 李静林,孙其博,杨放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2264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下一代网络概念与特征1

1.2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与信令协议3

1.3 本书结构6

第2章 通信网与通信协议8

2.1 协议基本概念8

2.1.1 协议8

2.1.2 如何描述协议9

2.2 通信协议基本概念11

2.2.1 通信与通信协议11

2.2.2 通信系统分层服务模型12

2.2.3 通信系统分层与通信协议15

2.2.4 通信协议分类19

2.2.5 通信协议的语义、语法、时序20

2.2.6 通信协议描述方式23

2.3 信令基本概念23

2.3.1 信令23

2.3.2 信令的语义、语法、时序25

2.3.3 电信网信令方式的特点26

2.3.4 协议、通信协议与信令28

2.4 通信网中的通信协议综述28

2.4.1 PSTN网络结构及协议29

2.4.2 PLMN网络结构及协议37

2.4.3 Internet网络结构及协议40

2.4.4 软交换固网与3G移动核心网网络结构及协议43

2.4.5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与信令协议50

2.5 电信业务与电信协议54

2.5.1 我国电信业务规范54

2.5.2 ISDN业务分类57

2.5.3 下一代网络业务分类与电信协议60

2.6 总结62

第3章 下一代网络会话控制协议63

3.1 VoIP与前SIP时代63

3.2 SIP协议的产生与发展65

3.2.1 SIP协议出现的背景66

3.2.2 SIP协议的设计目标67

3.3 SIP协议基础68

3.3.1 设计特点68

3.3.2 基本功能71

3.3.3 用户标识73

3.3.4 会话邀请处理模式74

3.3.5 用户管理与个人移动性76

3.3.6 逻辑网络结构80

3.3.7 基础协议分析82

3.3.8 基本协议操作83

3.3.9 基本处理过程94

3.4 SIP协议的消息结构96

3.4.1 SIP协议消息结构框架96

3.4.2 起始行的结构97

3.4.3 消息头的结构98

3.4.4 消息体的结构99

3.4.5 典型消息头说明100

3.4.6 典型消息示例107

3.5 SIP协议处理过程分析109

3.5.1 用户注册过程分析109

3.5.2 分支处理分析112

3.5.3 基本会话处理过程分析114

3.5.4 宽松路由与严格路由122

3.5.5 用户认证过程分析126

3.6 SIP会话协商131

3.6.1 会话的基本概念131

3.6.2 会话描述协议132

3.6.3 SDP与SIP134

3.6.4 会话协商137

3.7 深入SIP协议实现机制139

3.7.1 SIP协议分层139

3.7.2 事务处理机制140

3.7.3 对话处理机制151

3.7.4 逻辑功能实体的实现模型159

3.8 SIP协议扩展机制164

3.8.1 SIP协议针对电话业务的扩展165

3.8.2 面向呼叫业务能力的扩展176

3.8.3 面向SIMPLE服务能力的扩展183

3.8.4 SIP协议扩展的讨论187

3.9 SIP协议在电信核心网中的应用189

3.9.1 SIP-T/SIP-I与SIP189

3.9.2 IMS与SIP190

3.9.3 SIP协议在下一代网络中的作用197

第4章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MEGACO198

4.1 VoIP与网关分解198

4.2 媒体网关控制模式与连接控制模型200

4.2.1 MGCP连接控制模型200

4.2.2 MEGACO连接控制模型203

4.2.3 围绕端点/终结点的网关控制操作205

4.3 MGCP连接控制模型与MGCP协议210

4.3.1 端点类型与端点命名210

4.3.2 呼叫与连接命名211

4.3.3 连接控制操作内容212

4.3.4 基本协议操作216

4.3.5 典型协议交互流程221

4.4 MEGACO连接控制模型与MEGACO协议224

4.4.1 关联标识224

4.4.2 终结点标识225

4.4.3 连接控制操作内容226

4.4.4 基本协议操作233

4.4.5 典型协议交互流程243

4.5 MGCP与MEGACO协议的特点与差异246

第5章 软交换互通协议—BICC248

5.1 综合业务数字网与七号信令网248

5.1.1 ISDN的基本结构249

5.1.2 ISDN与七号信令网249

5.1.3 ISUP信令252

5.1.4 ITU-T对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探索253

5.2 BICC体系架构256

5.2.1 服务节点模型256

5.2.2 服务节点实现结构259

5.2.3 BICC网络模型260

5.2.4 BICC网络模型与软交换262

5.3 BICC的演进与相关协议263

5.3.1 BICC能力集263

5.3.2 BICC相关协议在下一代网络中的位置265

5.4 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266

5.4.1 BICC协议模型267

5.4.2 BICC协议基本定义267

5.4.3 BICC与ISUP的差异272

5.4.4 BICC应用传送机制276

5.5 呼叫承载控制协议(CBC)281

5.5.1 CBC的基本概念281

5.5.2 CBC对H.248的扩展282

5.5.3 承载控制隧道包283

5.6 承载控制协议(BCP)284

5.6.1 IPBCP协议285

5.6.2 BCTP协议287

5.7 BICC处理流程总结288

5.7.1 ATM承载网前向连接建立288

5.7.2 ATM承载网后向连接建立288

5.7.3 ATM承载网编码重协商289

5.7.4 IP承载网前向连接建立290

5.7.5 IP承载网典型呼叫建立过程292

5.8 BICC与SIP-T/I294

第6章 信令传送协议—SIGTRAN296

6.1 SIGTRAN与七号信令296

6.2 SCTP协议分析298

6.2.1 SCTP的基本功能结构300

6.2.2 SCTP的协议结构301

6.2.3 SCTP的实现机制307

6.2.4 SCTP的消息处理流程311

6.3 M3UA协议分析315

6.3.1 M3UA综述315

6.3.2 M3UA的结构与接口319

6.3.3 M3UA协议320

6.3.4 M3UA协议处理流程323

6.4 M2UA/M2PA协议分析328

6.5 XXUA协议总结329

第7章 全面看待信令协议331

缩略语334

参考文献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