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蒙汉儿童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蒙汉儿童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研究
  • 七十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885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对比研究-蒙古族、汉族;青少年心理学-对比研究-蒙古族、汉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蒙汉儿童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个性的概念、结构、形成与发展1

第一节 个性的概念1

一、个性定义述评1

二、个性概念及其特点5

三、个性学说或个性理论7

第二节 个性的结构9

一、西方较有影响的五种个性结构理论9

二、原苏联心理学家关于个性结构的研究18

三、中国心理学家关于个性结构的研究21

第三节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25

一、遗传因素25

二、身体因素28

三、环境因素31

第二章 幼儿合作性行为的培养研究42

第一节 合作概述43

一、合作的意义43

二、合作的概念45

三、合作的类型47

四、合作行为的心理过程模式48

第二节 幼儿合作性行为的培养49

一、幼儿合作性行为培养的意义49

二、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与发展50

第三节 幼儿合作性行为训练方案及其实施54

一、训练方案的制订与实施54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应注意的问题59

三、小结61

第三章 蒙汉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研究64

第一节 性别意识研究概述64

一、对性别总体知识认知方面的研究65

二、对性别偏好的研究66

三、性别意向的研究66

四、成因方面的研究67

五、蒙汉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的研究目的和内容68

第二节 蒙汉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的研究71

一、被试的选取71

二、研究工具与程序71

三、研究结果72

第三节 蒙汉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研究结果的讨论77

一、蒙汉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研究的分析与讨论77

二、蒙汉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研究的结论与展望84

第四章 蒙汉学龄初期儿童的同伴交往心理86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87

一、问题的提出87

二、研究方法89

第二节 蒙汉学龄初期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90

一、蒙汉儿童的人际吸引因素90

二、阻碍蒙汉学龄初期儿童同伴交往的行为特征96

三、蒙汉学龄初期儿童异性之间相互交往的情况97

四、P分高儿童的同伴交往状况103

五、儿童的内外向个性与儿童同伴交往的关系105

六、小学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是否有家庭等级观念106

第三节 小结108

第五章 蒙古族青少年依恋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113

第一节 依恋概述114

一、依恋概念114

二、依恋理论114

第二节 青少年依恋的相关研究121

一、亲子依恋的研究121

二、同伴依恋的研究122

三、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123

第三节 蒙古族青少年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126

一、问题的提出126

二、研究方法127

三、蒙古族青少年依恋发展状况129

四、蒙古族青少年依恋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35

五、父母教养方式对蒙古族青少年依恋的影响138

第四节 蒙古族青少年依恋发展研究142

一、蒙古族青少年依恋状况142

二、蒙古族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143

三、蒙古族青少年依恋的差异与发展145

四、蒙古族青少年三种依恋间的关系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146

五、有待研究的问题149

第六章 影响蒙古族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格因素研究152

第一节 性格研究概述153

一、性格153

二、性格与学业成绩156

三、影响蒙古族初中生学业成绩的性格特征研究的目的162

第二节 影响蒙古族初中生学业成绩的性格特征研究163

一、研究被试的选取163

二、研究方法163

三、研究结果164

第三节 影响蒙古族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格特征分析173

一、影响蒙古族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格特征分析173

二、基本结论180

三、教育建议181

第七章 蒙汉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186

第一节 自我概念的内涵及相关领域研究186

一、关于自我概念理论基础的研究187

二、相关研究的贡献与不足188

三、蒙汉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89

第二节 蒙汉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研究189

一、研究被试的选取189

二、研究工具的选取190

三、研究程序193

四、蒙汉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结果193

第三节 蒙汉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研究结果分析202

一、蒙汉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研究结果分析202

二、蒙汉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研究的结论204

第八章 蒙汉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发展207

第一节 自我概念研究概述207

一、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自我概念研究概况208

二、关于“自我”的定义研究209

三、自我、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210

四、蒙汉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目的和内容213

第二节 蒙汉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214

一、研究被试的选取214

二、研究工具的选取214

三、研究结果216

第三节 蒙汉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结果分析226

一、蒙汉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的分析与讨论226

二、蒙汉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的结论与展望234

第九章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237

第一节 自我概念研究概述237

一、自我概念在自我系统中的定位238

二、自我概念研究背景240

三、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研究243

四、大学生自我概念研究245

五、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征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47

第二节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研究248

一、研究被试的选取248

二、研究工具的选取248

三、结果分析249

第三节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结果分析262

一、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征262

二、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因素266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2

四、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征研究的结论273

第十章 蒙汉民族青少年气质特征与影响因素276

第一节 气质概述276

一、气质及其特点276

二、气质的生理机制及其气质类型的研究279

三、气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284

四、气质的本土化研究286

第二节 蒙汉民族青少年气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87

一、研究方法288

二、中国、蒙古国蒙汉青少年气质类型分布状况291

三、中国、蒙古国蒙汉青少年气质类型变化与发展趋势298

四、几种社会因素对中蒙蒙汉青少年气质发展的影响304

第三节 蒙汉民族青少年气质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310

一、中蒙蒙汉青少年气质类型分布特征分析310

二、中蒙蒙汉青少年气质类型的发展性分析313

三、中蒙蒙汉青少年气质的可塑性分析314

四、结论316

第十一章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研究318

第一节 自我同一性的理论研究318

一、自我同一性概念的理论研究318

二、自我同一性的实证研究321

三、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研究的目的和内容329

第二节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的研究331

一、研究被试的选取331

二、研究工具的选取332

三、研究结果333

四、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53

第三节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的分析与结论358

一、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征358

二、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因素364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64

四、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的结论365

第十二章 蒙古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368

第一节 人格及其影响因素概述368

一、人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368

二、关于不同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376

三、关于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他相关的蒙古族民族心理研究377

第二节 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378

一、问题的提出378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379

三、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380

第三节 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成因分析391

一、蒙古族大学生的基本人格特征及成因分析391

二、基本结论397

第十三章 回顾与展望398

第一节 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专题化研究398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398

二、儿童依恋的研究399

三、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401

四、儿童自我的研究402

第二节 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趋势404

一、在研究方法上呈现综合化趋向404

二、强调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404

三、更加注重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404

四、在研究工作上呈现生态化趋向405

五、在研究课题上呈现整合化趋向405

六、跨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