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949-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江苏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949-1978
  • 杨颖奇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755061142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苏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94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各项社会改革的进行6

第一节 苏北、苏南与南京市的行政区划和政府机构设置6

一 苏北区的行政区划和政府机构设置6

二 苏南区的行政区划和政府机构设置9

三 南京市的行政区划和政府机构设置11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稳定社会秩序13

一 剿匪除霸,遣返原国民党军散兵游勇13

二 打击敌特破坏活动18

三 镇压反革命19

第三节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23

一 广泛开展反帝爱国主义教育23

二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模范人物24

三 大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26

第四节 查禁鸦片烟毒28

一 打击毒贩,查禁烟毒28

二 多管齐下,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31

第五节 取缔娼妓,废除封建把头与抄身制32

一 封闭妓院,改造妓女32

二 废除封建把头33

三 废止抄身制度34

第六节 坚持宗教自主,驱除帝国主义宗教势力35

一 帝国主义势力利用宗教组织进行破坏活动35

二 宗教界开展“三自”革新运动37

第七节 宣传贯彻《婚姻法》40

一 落后封建婚姻形态的存在与危害40

二 大张旗鼓宣传贯彻《婚姻法》41

第八节 进行司法改革46

一 司法工作中的问题与旧制弊端46

二 人民司法工作的开展与司法改革的进行47

第二章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三反”“五反”运动的进行49

第一节 平抑物价与财经工作的统一49

一 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秩序49

二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53

第二节 建立国营工业和调整私营工商业政策54

一 初步建立国营工业54

二 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政策56

第三节 恢复农村经济与完成土地制度改革60

一 加强农村工作,恢复农业生产60

二 苏北恢复区重新确立农民土地所有权与全区完成土地改革62

三 苏南区全面完成土地制度改革63

第四节 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68

一 取缔投机商业活动,继续稳定物价68

二 活跃城乡贸易,推动内外物资交流69

三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建立70

四 国民经济完全恢复,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71

第五节 抗洪救灾与兴修水利72

一 抗洪救灾72

二 导沂整沭75

三 治理淮河77

第六节 开展“三反”运动80

一 干部队伍中腐败行为的发生与“三反”运动的发动80

二 “三反”运动的开展与廉政勤政新风的形成81

第七节 开展“五反”运动82

一 不法资本家的严重违法活动82

二 开展清除不法资本家“五毒”行为的斗争83

三 对私营工商户进行分类、核实定案和退财补税工作85

第三章 教育、文化事业的起步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成立87

第一节 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87

一 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成就和缺憾87

二 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89

第二节 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初步发展90

一 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90

二 中等专业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93

三 成人教育的初步发展93

第三节 科技事业初获成就94

一 重点科研机构相继成立94

二 重大科研成果次第问世95

第四节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起步96

一 文学艺术走向新生96

二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事业开始创建和发展97

三 南唐二陵的发掘和系列考古发现98

四 新闻出版事业的良好开端99

五 严重流行病的控制和医疗卫生事业初步发展100

六 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人才的培养103

第五节 知识分子的学习与思想改造104

一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开展104

二 民主党派人士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学习运动105

三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成绩与缺点106

第六节 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成立107

一 恢复江苏省建制的提出107

二 恢复江苏省建制的筹备107

三 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区划调整108

第四章 “一五”计划的制定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11

第一节 制定江苏“一五”计划111

一 深入宣传和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11

二 制定江苏“一五”计划113

第二节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115

一 统购统销前江苏的粮食形势115

二 粮食统购统销的实施和完善118

第三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1

一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初步发展121

二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加快发展124

三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126

四 高潮后问题的逐步暴露与整社的开展130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3

一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初步改造133

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稳步进行137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及高潮后的调整141

第五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5

一 手工业改造的初步进行145

二 手工业改造的稳步进行147

三 手工业改造的高潮与高潮后的调整149

第五章 “一五”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15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154

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江苏省首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54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建立156

三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159

四 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建立和活动160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61

一 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161

二 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168

三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173

四 交通邮电事业的初步发展177

第三节 教科文卫事业的全面发展182

一 教育事业的发展182

二 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185

三 卫生事业的发展192

第四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01

一 整风运动的前奏201

二 整风运动的正式展开203

三 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206

四 深刻的教训209

第六章 “大跃进”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12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212

一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212

二 大修水利的农业大跃进214

三 大炼钢铁的工业大跃进216

第二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21

一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迅速实现221

二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和严重弊端225

第三节 初步整社与初步纠“左”231

一 初步整顿人民公社231

二 初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233

三 初步调整经济发展指标239

第四节 反“右倾”和持续“跃进”240

一 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和持续“跃进”240

二 庐山会议后纠“左”的中断和反复244

第七章 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249

第一节 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249

一 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困难249

二 宣传贯彻“八字”方针252

第二节 调整农业政策,加强农业生产255

一 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255

二 适当调整农村经济政策255

三 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援256

四 改进领导方法,全党大办农业257

第三节 调整工业布局,探索经济管理新体制259

一 调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降低生产建设过高指标259

二 调整工业布局,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261

三 整顿企业秩序,建立与完善规章制度266

四 探索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某些改革267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69

一 调整后城乡经济迅速恢复和开始发展269

二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70

三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初步物质技术基础270

四 积累宝贵经验,培养建设人才273

第五节 继续克服困难和发展国民经济275

一 中共江苏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275

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和工作开展277

三 政协组织发挥政治协商作用278

四 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发展279

第六节 政社合一体制与区划调整283

一 乡、镇实行政社合一新体制283

二 调整行政区划283

第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动和结束284

一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宣传动员284

二 比较平稳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285

三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曲折和严重偏差286

四 对“左”的做法的部分纠正288

五 指导思想的错误与某些问题的部分解决288

第八章 科教文卫事业的调整与发展290

第一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部分成就与盲目扩张290

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与人文学科研究机构的成立290

二 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与《江山如此多娇》291

三 科教文卫事业的盲目扩张295

第二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调整297

一 知识分子政策及科技事业的调整297

二 教育方面的调整298

三 文化、卫生方面的调整300

第三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重新发展301

一 科技事业重迈发展步伐301

二 文化事业出现新气象302

三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303

四 文物保护工作得到重视307

五 倡导计划生育和送医送药到农村308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开展和持续311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起始和批斗之风的盛行311

一 “文化大革命”在江苏的错误发动311

二 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首遭批判和揪斗313

三 工作队进驻高校稳定秩序314

四 高校造反派组织的出现315

五 红卫兵“大串联”热潮和社会动荡的加剧316

第二节 “夺权”前后和军管期间的群众派性斗争320

一 群众组织对立与南京“一三事件”的发生320

二 “一·二六夺权”与各级党政机关的基本瘫痪324

三 成立军管会与稳定局势的努力327

四 武斗不断升级与全面内战的愈演愈烈330

第三节 动乱局面的初步遏制335

一 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成立335

二 军宣队、工宣队进驻各级学校337

三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39

四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341

第四节 整党建党和批林批孔运动343

一 中共江苏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343

二 清理阶级队伍344

三 清查“五一六”分子346

四 开展“批林批孔”352

第五节 沉痛的教训354

一 经济建设严重倒退354

二 文化事业损失惨重354

三 人才培养断层356

四 社会道德退步358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全面整顿与“南京事件”359

第一节 全面整顿的提出与实施359

一 江苏各级领导班子的调整359

二 整顿铁路运输及工业主要部门360

三 整顿科教文卫事业363

四 “四人帮”阻挠整顿工作正常开展368

第二节 “南京事件”及其重要影响370

一 悼念周恩来与“南京事件”的发生370

二 “南京事件”的重要影响374

三 江青反革命集团追查“幕后策划人”376

第三节 国民经济曲折发展379

一 “左”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严重阻碍经济发展379

二 艰难曲折中的经济发展及其原因382

第十一章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383

第一节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初步进行拨乱反正383

一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在江苏的帮派体系383

二 政治活动逐渐走上正轨388

第二节 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393

一 整顿与发展工业交通运输393

二 初步纠“左”和发展农业生产398

三 社队工业在夹缝中艰难成长403

四 调整财政体制,加强税收工作,发展商业和外贸407

第三节 教科文卫事业的恢复与发展410

一 教育事业的整顿和恢复410

二 科技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16

三 文化艺术与新闻出版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19

四 卫生体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24

第四节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428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428

二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江苏的开展431

附录434

一 大事记434

二 主要参考文献475

后记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