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吸纳社会 当代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行政吸纳社会 当代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 唐晓光,韩恒,卢宪英著 著
  • 出版社: 八方文化创作室
  • ISBN:978981429996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吸纳社会 当代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问题4

第一章 导论4

一、研究背景4

二、主流理论及其批判5

1.主流理论综述5

2.主流理论批判9

三、研究方案18

1.研究策略18

2.资料来源21

3.篇章结构27

第二编 描述32

第二章 第三部门现状描述32

一、第三部门的界定32

1.已有定义讨论32

2.本书概念界定35

二、组织层面的描述39

1.描述指标界定39

2.结构特征描述41

3.行为特征描述57

三、类型层面的描述78

1.分类体系说明78

2.类型特征描述80

四、部门层面的描述94

1.部门结构分析94

2.部门结构特征96

五、社会领域的结构99

1.社会领域结构的特征99

2.社会领域结构的性质105

第三编 解释113

第三章“西化特征”的解释113

一、需求113

二、供给:改革效应115

1.行动主体的产生115

2.理念的形成117

3.空间的出现119

4.资源的涌现121

三、供给:开放效应123

1.海外行动主体的进入125

2.海外理念的输入126

3.空间的拓宽131

4.海外资源的汇聚134

四、“西化特征”的出现139

第四章 限制策略的经验描述147

一、准政府模式147

1.成立环节的控制147

2.治理环节的控制152

3.资源获取环节的控制156

4.活动开展环节的控制159

二、事业单位模式165

1.成立环节的控制165

2.治理环节的控制167

3.资源获取环节的控制169

4.活动开展环节的控制174

三、双重管理模式175

1.成立环节的控制176

2.治理环节的控制179

3.资源获取环节的控制183

4.活动开展环节的控制187

四、归口管理模式190

1.成立环节的控制191

2.治理环节的控制194

3.资源获取环节的控制196

4.活动开展环节的控制198

五、“代管”模式200

六、“放任”模式205

七、小结206

第五章 发展策略的经验描述212

一、延续模式212

1.成立环节的支持212

2.资源获取环节的支持216

3.活动开展环节的支持225

二、新建模式228

1.成立环节的支持228

2.资源获取环节的支持231

3.活动开展环节的支持234

三、收编模式237

1.成立环节的支持238

2.资源获取环节的支持243

3.活动开展环节的支持245

四、合作模式248

1.成立环节的支持248

2.资源获取环节的支持252

3.活动开展环节的支持253

五、无支持模式255

六、小结255

第六章 政府策略的结构、效用与逻辑260

一、政府策略的结构260

二、政府策略的效用264

1.管理策略与结构特征265

2.管理策略与行为特征267

3.管理策略与功能特征269

三、政府策略的生成逻辑272

第四编 讨论282

第七章 行政吸纳社会282

一、历史回顾282

二、“行政吸纳社会”285

1.“行政吸纳社会”的定义285

2.进一步的解析286

3.中国式第三部门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289

4.行政吸纳社会的稳定性291

三、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行政吸纳社会”293

四、对本项研究工作的总体评述296

1.方法论特征296

2.主要理论贡献297

3.研究者应有的态度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