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成因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成因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814653.jpg)
- 温思美主编;咸春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098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个人所得税-税收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成因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选题依据1
1.1.1税收是国家之本1
1.1.2税收流失问题是古今中外关注的热点1
1.1.3个人所得税流失存在巨大隐患3
1.2文献综述5
1.2.1国外对税收流失问题的研究5
1.2.2国内对税收流失问题的研究7
1.2.3文献评述16
1.3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7
1.3.1研究方法17
1.3.2分析框架19
1.3.3结构安排20
1.4可能的创新之处21
1.4.1研究切入点的创新21
1.4.2方法论的创新22
1.5本章小结22
2概念界定与理论准备23
2.1个人所得的界定23
2.1.1对“所得”的界定23
2.1.2对“个人所得”的界定24
2.2税收流失的界定24
2.2.1税收流失的定义24
2.2.2税收流失的内涵25
2.2.3税收流失的外延26
2.2.4税收流失的分类29
2.3税收流失与地下经济30
2.4中国个人所得税制概述34
2.4.1征收范围35
2.4.2课税模式36
2.4.3税率37
2.4.4费用扣除标准38
2.4.5征收方法39
2.4.6税收优惠39
2.5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40
2.5.1课税的理论依据40
2.5.2个人所得税的特征与功能42
2.5.3收入分配理论44
2.5.4公平与效率原则49
2.5.5最适所得税论52
2.6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52
2.6.1制度的构成53
2.6.2博弈论55
2.6.3信息不对称理论56
2.6.4税制改革理论58
2.7本章小结61
3.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的测定63
3.1中国税收流失的宏观体现63
3.1.1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63
3.1.2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65
3.2税收流失规模的测定方法66
3.2.1地下经济估测法67
3.2.2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74
3.2.3样本推算法75
3.2.4曲线拟合法76
3.3税收流失规模测定方法的运用77
3.3.1中国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规模的测定77
3.3.2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的测定100
3.4本章小结112
4.税收流失的原因(一):基于阿林厄姆—桑德姆(A-S)模型的分析113
4.1阿林厄姆—桑德姆传统偷逃税模型114
4.2阿林厄姆—桑德姆偷逃税模型的补充(一)119
4.2.1偷逃税的心理成本对税收流失的影响119
4.2.2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税收流失的影响121
4.3阿林厄姆—桑德姆偷逃税模型的补充(二)124
4.3.1不同的工作目标对税收流失的影响124
4.3.2征税人违规对税收流失的影响126
4.4反偷逃税模型:阿林厄姆—桑德姆偷逃税模型的修正129
4.4.1预算经费B*调整的影响130
4.4.2政府收入目标G*调整的影响131
4.4.3纳税件数N增加的影响131
4.5实证分析132
4.5.1税收稽查情况分析133
4.5.2各因素与税收行为的相关性136
4.6本章小结138
5.税收流失的原因(二):基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141
5.1税收征纳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行为141
5.1.1征税人与国家之间:道德风险141
5.1.2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偷逃税和税收欺诈142
5.1.3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税负不公143
5.1.4税务人员与税务管理机构之间:税务腐败144
5.1.5用税人与征税人、纳税人之间:支出低效145
5.1.6税收立法者与执法者、法律适用者之间:立法缺陷145
5.1.7税务机构内部及与其他机构之间:目标错位146
5.2税收博弈模型147
5.2.1征税人完全诚实的征纳博弈148
5.2.2征税人违规的博弈模型153
5.2.3纳税人偷逃税的混合战略动态模型(三阶段)154
5.2.4征纳双方合谋偷逃税的博弈分析(四阶段)156
5.3本章小结159
6.税收流失的原因(三):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161
6.1新制度经济学与税收征管161
6.2税收流失的正式约束原因162
6.2.1税收正式制度供给和需求的非效率163
6.2.2税收制度的不完善164
6.3税收流失的非正式约束原因166
6.3.1公民纳税意识薄弱166
6.3.2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纽带167
6.3.3缺乏诚信的价值观念168
6.3.4纳税人心理不平衡168
6.4税收实现机制169
6.4.1税收实现机制的组成170
6.4.2信息传递机制171
6.4.3税收激励机制172
6.4.4中国税收实现机制中的制度供给问题176
6.5本章小结178
7.实证研究: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具体原因181
7.1制度性税收流失(一)——税制缺位税收流失182
7.1.1资本利得及财产性收入的课税问题182
7.1.2附加福利的课税问题185
7.2制度性税收流失(二)——税制缺陷税收流失186
7.2.1从税基的确定上看税收流失186
7.2.2从税率的确定上看税收流失191
7.3实施性税收流失194
7.3.1税源监控不力194
7.3.2征管手段落后,征管效率不高200
7.3.3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法律约束力差202
7.4纳税人税收遵从缺失204
7.4.1厌税心理盛行205
7.4.2税收宣传不力,效果不佳206
7.4.3纳税人权利和义务不对称206
7.4.4税收环境不佳206
7.5本章小结207
8.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流失治理经验209
8.1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制比较209
8.1.1课税模式209
8.1.2课税对象211
8.1.3扣除标准213
8.1.4个人所得税税率与税率结构215
8.1.5各国所得税制改革的经验217
8.2各国征收管理制度218
8.2.1美国的征管制度218
8.2.2日本的征管制度220
8.2.3德国的征管制度221
8.3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流失治理经验223
8.3.1完善的税收制度223
8.3.2健全的法律保障和严厉的税收惩罚224
8.3.3分工明细的制度设计225
8.3.4重视税务信息化建设225
8.3.5合理的机构设置226
8.3.6良好的纳税遵从意识和高素质的中介机构226
8.4案例分析:澳大利亚防范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经验226
8.4.1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制227
8.4.2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230
8.4.3澳大利亚防范偷逃税的经验232
8.4.4澳大利亚防范避税的经验238
8.4.5澳大利亚帮助纳税人正确纳税的经验242
8.5本章小结243
9.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治理对策245
9.1完善与优化税制,弥补税收流失的制度缺陷245
9.1.1建立混合(二元)所得税模式245
9.1.2缩小减免范围,以扩大税基246
9.1.3规范费用扣除标准248
9.1.4调整优化税率结构252
9.2强化征管,截断税收流失的通道253
9.2.1加强对税源的监控253
9.2.2改进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255
9.3培育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意识258
9.4规范个人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机制259
9.4.1遏制地下经济,减少税收流失260
9.4.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260
9.5本章小结261
10.结论与讨论263
10.1主要研究结论263
10.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64
参考文献267
后记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