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托制度 法理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信托制度 法理与实务
  • 周小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3848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92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信托制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托制度 法理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托法的起源与发展1

一、信托法的起源:英国衡平法1

(一)“用益设计”的兴起1

(二)普通法的观点与衡平法院的介入3

(三)从“用益”到“信托”4

二、信托法的现代发展动向7

(一)地域发展:世界化8

(二)形式发展:成文化14

(三)内容发展:现代化17

(四)信托法的国际化:《海牙信托公约》21

三、信托法的中国实践23

(一)《信托法》的制定动因23

(二)《信托法》与民法:创新与互动28

(三)信托法与信托实践32

第二章 信托的定义、分类与性质36

一、信托的法律定义36

(一)信托定义的基本内涵36

(二)信托定义中“委托给”的含义40

设立信托,委托人需要将财产权转移给受托人吗?40

二、信托的法律构造要素43

(一)信托当事人44

(二)信托财产47

(三)信托行为48

(四)信托目的49

三、信托的分类与《信托法》的适用50

(一)私益信托与公益信托50

我国《信托法》承认“目的信托”吗?55

(二)意定信托与非意定信托56

(三)积极信托与消极信托59

我国《信托法》承认“消极信托”吗?59

(四)民事信托与营业信托60

如何区分“民事信托”与“营业信托”?61

四、信托的法律性质62

(一)英美法系:“双重所有权”说63

(二)大陆法系的理论解释65

(三)独立形态的法律关系:一种新思路69

如何理解信托的法律性质?69

第三章 信托的功能与价值72

如何把握信托的功能?72

一、信托的制度功能73

(一)概述73

(二)信托的制度创新75

(三)信托制度功能的优越性81

二、信托的应用功能84

(一)目的型应用功能85

(二)工具型应用功能89

三、信托的价值取向:自由与效率92

(一)转移信托与自由93

(二)管理信托与效率94

四、信托与类似法律概念的比较96

(一)信托与委托代理96

(二)信托与行纪100

(三)信托与第三人利益合同103

(四)信托与有限合伙106

第四章 信托的设立(一):生效要件111

一、信托当事人生效要件111

(一)委托人的主体资格112

外国人可以作为信托的委托人吗?116

(二)受托人的主体资格118

(三)受益人要件122

如何理解受益人“确定性”?124

二、信托财产生效要件127

(一)信托财产的合法性127

如何理解“设立信托的财产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128

委托人的代理人能以自己的名义设立信托吗?129

(二)信托财产的权利性130

委托人能够以不具有法律上独立权利形态的“财产权”设立信托吗?132

(三)信托财产的转让性135

(四)信托财产的确定性137

“将来的权利”或“期待权”能够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吗?138

三、信托行为的生效要件139

(一)意思表示行为140

(二)财产转移行为148

(三)信托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152

四、信托目的合法性155

(一)信托目的的内容155

信托财产的管理方式可以成为信托目的的内容吗?157

(二)信托目的的合法性158

第五章 信托的设立(二):法律后果160

一、信托的成立与生效160

信托成立必然会导致信托生效吗?160

(一)信托的成立160

(二)信托的生效165

遗嘱信托何时生效?168

二、无效信托的情形172

(一)因信托当事人生效要件欠缺而无效173

(二)因信托财产生效要件欠缺而无效174

(三)因信托行为生效要件欠缺而无效175

(四)因信托目的生效要件欠缺而无效180

三、可撤销信托的情形183

(一)《信托法》规定的可撤销信托183

(二)其他法律规定的可撤销信托186

四、无效信托与可撤销信托的法律后果188

(一)基本原则:“自始无效”189

(二)无效的对内法律后果191

信托被撤销或无效后,支付了对价的受益人是否应当返还已经取得的信托利益?192

信托被撤销或无效后,无过错的受益人不能取得信托利益的损失,是否可以请求要委托人或受托人予以赔偿?194

(三)无效的对外法律后果195

第六章 信托财产的法律属性197

一、信托财产的同一性197

(一)初始信托财产198

(二)后续信托财产199

(三)需要探讨的问题201

受托人籍其地位而获得的利益是否属于信托财产?201

二、信托财产权利与利益的分割性203

(一)受托人的所有权204

依据我国《信托法》,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于受托人吗?205

(二)受益人的受益权208

(三)与法人财产权的类似性210

三、信托财产的独立性211

(一)独立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212

(二)独立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214

(三)独立于受益人的固有财产217

受益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能够以信托财产清偿吗?217

(四)信托财产损益的独立性219

四、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性220

(一)基本原则:不得强制执行220

(二)原则的例外:强制执行的法定情形221

在自益信托时,委托人在信托设立后产生的债务,到期不能足额清偿的,其债权人能否要求直接针对信托财产强制执行?223

第七章 委托人的法律地位225

一、委托人法律地位的特殊性225

(一)委托人权利的性质225

(二)委托人的义务和责任226

(三)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227

二、委托人的法定权利229

(一)委托人的知情权229

委托人应当以什么方式行使知情权?231

(二)信托财产管理方法调整的要求权232

受托人有义务建议委托人调整信托财产的管理吗?233

(三)信托财产损害的救济权233

(四)受托人解任权、辞任同意权和新受托人选任权239

(五)信托的解除权240

(六)受益人变更权和受益权的处分权241

(七)信托财产或者信托受益权的归属权242

三、委托人的保留权利244

(一)委托人保留权利的原则244

(二)委托人保留权利的具体情形245

第八章 受益人与受益权249

一、受益人法律地位的特殊性249

(一)受益人权利的性质249

(二)受益人的义务和责任250

(三)受益人与第三人的关系252

二、信托受益权的内容253

(一)财产性权利253

受托人错误给付共同受益人利益时,受损害的受益人能否直接向错误给付的受益人直接主张权利?255

(二)非财产性权利256

三、受益权的取得、放弃和变更260

(一)受益权的发生和取得260

(二)受益权的放弃262

受益人放弃信托受益权应当向谁做出意思表示?262

(三)信托受益权的变更264

四、受益权的处分和继承264

(一)信托受益权用于清偿债务264

(二)信托受益权的转让和继承265

(三)信托受益权违法处分和继承的法律后果266

第九章 受托人的法律地位268

一、受托人的权利268

(一)受托人权利的特殊性268

(二)受托人的“他益权”269

(三)受托人的“自益权”271

二、受托人的义务275

(一)信托文件的遵守义务275

(二)忠实义务276

(三)谨慎义务279

(四)分别管理义务280

(五)亲自管理义务281

(六)记录、报告和保密义务282

(七)支付信托利益的义务284

(八)清算义务284

三、受托人的责任285

(一)受托人的民事责任——内部责任286

(二)受托人的民事责任——外部责任288

(三)受托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289

四、受托人职责的终止290

(一)受托人职责终止的情形291

(二)受托人职责终止的法律后果295

受托人因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终止职责时,如何解除其责任?298

受托人因被依法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依法解散情形而职责终止时,作出信托事务处理报告义务人应当是谁?299

委托人和受益人对受托人作出的处理信托事务报告认可不一致时,如何解决?299

五、共同受托人300

(一)共同受托人的基本原则300

(二)共同受托人的权利行使301

(三)共同受托人的义务履行302

(四)共同受托人的连带责任304

第十章 信托的变更与终止306

一、信托的变更306

(一)信托变更的含义与依据306

(二)信托的约定变更308

(三)信托的法定变更312

委托人能否根据信托设立前受益人发生的重大侵权行为而变更受益人?318

(四)问题与探讨318

委托人地位能否因继受而依法变更?319

委托人的数量能否约定而变更?321

委托人能否依照约定而自行辞任?323

新受托人选任权出现“悬空”时,如何选任新受托人?324

如何解决就信托变更事项引发的争议?326

二、信托的终止(一):终止事由327

(一)信托终止的含义和基本原则327

(二)信托的连续性原则327

(三)信托终止的事由331

三、信托的终止(二):法律后果336

(一)信托效力的消灭336

(二)信托财产的归属338

(三)法定信托的成立340

(四)信托财产的强制执行342

(五)受托人的权利保护343

(六)信托事务的清算和受托人责任的解除345

信托终止后,发生受托人对第三人责任,如何处理?347

第十一章 公益信托351

一、公益信托的特别生效要件351

(一)实质要件:公益信托的公益性352

如何判断公益信托的“效果公益性”要件?353

(二)形式要件:公益信托的设立审批355

二、公益信托的信托监察人357

(一)信托监察人的设置与选任357

(二)信托监察人的法律地位359

三、公益信托的鼓励和监管362

(一)公益信托的鼓励措施362

(二)公益信托的监管措施365

(三)对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监督372

四、公益信托的终止和“近似原则”373

(一)公益信托的终止373

(二)“近似原则”的适用376

第十二章 信托业的法律调整380

一、信托业的法律界定380

(一)信托业的法律内涵:营业信托经营机构380

(二)信托业的法律外延:广义与狭义之分381

如何界定我国信托业的外延?381

二、信托业的机构法律属性386

(一)具有财产管理功能的金融机构386

(二)信托业在金融业中的独立地位388

三、信托业的经营体制391

(一)高度银行化的混业经营体制391

(二)主营信托业务的分业经营体制393

(三)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混业探索394

四、信托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则395

(一)信托业的经营范围395

(二)信托业务的经营规则398

(三)固有业务的经营规则401

五、信托业的监督管理402

(一)监管机构和监管权402

(二)监管内容406

(三)监管手段413

第十三章 营业信托的法律规制421

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421

(一)交易结构与交易流程422

(二)信托计划的监管规则425

(三)问题与探讨436

如何认定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436

如何界定信托公司信合资金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金融资产?439

如何认定信托公司是否“公开营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441

二、结构化信托业务442

(一)交易结构与交易流程443

(二)结构化信托业务的监管规定445

(三)问题与探讨448

结构化信托是否仅限于资金信托?448

“综合信托”业务是否适用《结构化业务通知》?449

三、银信理财合作业务449

(一)交易结构与交易流程450

(二)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监管规定453

(三)问题与探讨461

如何界定银信理财业务中理财计划客户与信托公司的法律关系?463

四、房地产信托业务468

(一)房地产信托的定义与类型469

(二)房地产融资信托业务的监管规定472

五、证券投资信托业务477

(一)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开展条件477

(二)证券投资信托的设立478

(三)证券投资信托的管理481

六、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485

(一)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的开展条件486

(二)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的设立487

(三)私人股权投资信托的管理490

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492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交易结构492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市场准入498

(三)特定目的信托的管理505

八、企业年金信托513

(一)定义与交易结构513

(二)企业年金信托的市场准入517

(三)企业年金信托的管理5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