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联网与泛在网通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物联网与泛在网通信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874960.jpg)
- 吴巍,吴渭,骆连合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7446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应用-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应用-通信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联网与泛在网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物联网概述1
1.1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2
1.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3
1.2.1物联网的感知层4
1.2.2物联网的传送层4
1.2.3物联网的应用层4
1.3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举例5
1.3.1机器互联服务5
1.3.2大众医疗保健服务6
1.3.3环境与敏感区域监控服务7
1.4物联网发展对通信技术的影响8
1.4.1支持机器互联(M2M)服务阶段9
1.4.2传感器网络引入与应用阶段9
1.4.3泛在传感器网络阶段11
第2章 泛在通信的概念与内涵15
2.1泛在通信与泛在网络16
2.2泛在网络发展状况17
2.2.1日本U-Japan计划17
2.2.2韩国的U-Korea战略18
2.2.3美国的“普适计算”与“智慧地球”项目19
2.2.4欧盟的“环境感知智能”项目22
2.3泛在网络的基本目标和特性24
2.3.1泛在网络的基本目标25
2.3.2泛在网络的特性25
2.4泛在网络能力与通信方式26
2.4.1 NGN中的泛在网络能力26
2.4.2泛在网络支持的通信方式27
第3章 泛在通信基础技术29
3.1总体概念30
3.2通信系统的信源编码技术30
3.2.1数据编码技术31
3.2.2语音编码技术32
3.2.3图像编码技术34
3.2.4视频编码技术35
3.3通信信号的传输损伤38
3.3.1无线信号传输损伤39
3.3.2数字信号传输损伤41
3.3.3误码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42
3.3.4时延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43
3.3.5抖动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45
3.3.6漂移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47
3.3.7滑动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48
3.4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49
3.4.1信道编码和解码50
3.4.2调制与解调52
3.5数字复接技术55
3.5.1基本概念55
3.5.2数字复接的分类56
3.5.3数字复接技术57
3.6寻址与交换技术62
3.6.1寻址与连接63
3.6.2数字交换技术64
第4章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67
4.1无线局域网技术68
4.1.1无线局域网概论68
4.1.2无线局域网的系列标准70
4.1.3无线局域网实用新技术的发展74
4.1.4无线局域网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75
4.2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77
4.2.1基本概念与原理77
4.2.2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80
4.2.3超宽带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82
4.3蓝牙技术82
43.1基本概念与原理82
4.3.2蓝牙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83
4.3.3蓝牙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85
4.4 ZigBee技术86
4.4.1基本概念与原理86
4.4.2 ZigBee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90
4.4.3 ZigBee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91
第5章 移动通信技术93
5.1蜂窝移动通信技术94
5.1.1基本概念94
5.1.2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97
5.1.3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体制98
5.1.4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体制101
5.1.5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102
5.1.6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104
5.2集群通信技术105
5.2.1基本概念105
5.2.2集群通信系统的组成106
5.2.3三种典型的集群通信系统109
5.2.4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112
5.2.5集群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114
5.3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114
5.3.1基本概念115
5.3.2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发展历程117
5.3.3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拓扑结构118
5.3.4移动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120
5.3.5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应用125
第6章 光通信技术127
6.1光通信技术概述128
6.1.1光纤通信技术128
6.1.2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132
6.2 SDH光传送系统135
6.2.1 SDH光传送系统的组成与网络拓扑135
6.2.2 SDH传送网的分层模型137
6.2.3 SDH传送网的保护与恢复138
6.2 4 SDH管理网141
6.3光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系统142
6.3.1基本概念142
6.3.2 DWDM传输系统的应用与组网方式143
6.3.3 DWDM传输系统的监控与管理145
6.4光传送网145
6.4.1概述146
6.4.2分层模型147
6.4.3帧结构及复用映射关系148
6.4.4保护倒换及抗毁149
6.4.5光传送网的支撑技术150
第7章 卫星通信技术157
7.1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与技术体制158
7.1.1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58
7.1.2卫星通信技术体制163
7.1.3卫星信道适应技术167
7.2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69
7.2.1卫星宽带化技术169
7.2.2星上处理与交换技术172
7.2.3激光卫星通信技术176
7.3宽带卫星通信系统177
7.3.1基于透明转发器的星形组网178
7.3.2基于星上处理的网状组网技术180
7.4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84
7.4.1 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86
7.4.2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88
第8章 微波与散射通信技术193
8.1微波通信技术194
8.1.1微波通信的概念及应用194
8.1.2数字微波通信的主要特点196
8.1.3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197
8.1.4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199
8.1.5 SDH数字微波采用的关键技术199
8.1.6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方向201
8.2对流层散射通信技术202
8.2.1概念及应用202
8.2.2散射通信的特点203
8.2.3应用方式204
8.2.4关键技术205
第9章 短波通信技术209
9.1短波通信技术概述210
9.2短波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211
9.2.1电离层的结构和电特性211
9.2.2多径传播211
9.2.3最高可用频率212
9.3短波自适应选频和频率管理212
9.3.1短波自适应选频212
9.3.2自适应频率管理215
9.4短波高速调制解调技术216
9.4.1多音并行调制解调器216
9.4.2单音串行调制解调器218
9.5短波通信频带扩展技术220
9.5.1短波通信直接序列扩频(DS)技术220
9.5.2短波高速跳频通信技术222
9.5.3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224
9.6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224
第10章 通信抗干扰技术227
10.1通信抗干扰技术概述228
10.1.1通信干扰228
10.1.2通信抗干扰基本技术与方法229
10.1.3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30
10.2扩展频谱通信技术233
10.2.1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233
10.2.2跳频通信技术235
10.2.3跳频/直扩混合扩频通信技术238
10.2.4跳时/直扩混合扩频通信技术239
10.2.5扩频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240
10.3自适应天线抗干扰技术242
10.3.1自适应调零天线系统242
10.3.2自适应天线干扰抵消系统243
10.3.3自适应阵列天线系统246
第11章 传送层组网技术249
11.1 IP交换与组网技术250
11.1.1互联网协议体系结构250
11.1.2 IP选路和分组转发技术252
11.1.3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技术253
11.2核心网的传输技术260
11.2.1 SHD承载IP技术260
11.2.2波分复用网络承载IP技术265
11.3接入网技术269
11.3.1基本概念269
11.3.2接入网的主要功能272
11.3.3接入网传输技术274
第12章 网络管理技术285
12.1网络管理系统结构286
12.1. 1组织结构286
12.1.2信息结构288
12.1.3协议体系289
12.2网络管理系统平台与开发技术290
12.2.1系统平台构成及发展290
12.2.2系统硬件平台292
12.2.3网络管理开发平台295
12.2.4网络管理应用软件298
12.3网络管理新技术299
12.3.1地理信息系统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技术299
12.3.2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管理技术300
12.3.3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301
12.3.4网络管理智能化技术303
12.4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管理技术307
12.4. 1 NGN的管理体系架构307
12.4.2 NGN的管理业务308
第13章 网络安全与保密技术311
13.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312
13.2网络安全保密机制313
13.2. 1密码体制313
13.2.2完整性校验机制316
13.2.3不可抵赖机制317
13.2.4态势感知和联动响应320
13.3网络安全保密服务321
13.3. 1访问控制服务321
13.3.2机密性服务321
13.3.3完整性服务322
13.3.4可用性服务322
13.3.5不可抵赖服务323
13.4网络安全保密管理技术323
13.4.1密钥管理323
13.4.2安全管理328
13.4.3数字证书管理330
13.5通信网络安全保密技术333
13.5.1终端信息加密技术334
13.5.2信道信息加密技术335
13.5.3移动通信的安全保密技术336
13.5.4网络与应用安全保密技术338
13.5.5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技术343
第14章 泛在通信前沿技术351
14.1 IPv6技术352
14.2认知无线电通信技术360
14.3太赫兹通信技术366
14.4量子通信技术369
参考文献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