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579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编 通讯社3
第二十三章 新华通讯社3
第一节 性质、任务和业务概况3
第二节 发展历程6
第三节 报道业务11
一、报道业务的构成11
二、新闻报道12
三、内部参考报道16
第四节 工作特色18
一、国家新闻发布机构18
二、全国消息总汇和信息中心19
三、为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服务22
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地为社会服务25
第五节 现代化通信技术建设27
第六节 经营管理工作30
第七节 干部队伍33
一、战斗在报道岗位上的干部33
二、重视干部培训工作35
第八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38
附一:新华通讯社历届社长、副社长、总编辑44
附二:新华通讯社驻国外分社45
第二十四章 中国新闻社48
第一节 性质、任务和概况48
第二节 创办缘起50
第三节 发展过程52
第四节 报道方针55
第五节 新闻报道的基本经验和特色56
一、面向海外读者的大多数56
二、注意内外有别,突出港、侨、台的特色57
三、丰富多彩的报道题材,灵活多样的报道手法60
四、加强调查研究,与海外华文报刊、报人建立广泛的联系62
附:中国新闻社历届理事会理事63
第四编 广播电视70
第二十五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综述70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现有规模70
一、历史回顾70
二、新时期发展70
三、兴建电视台72
四、传播网覆盖面不断扩大73
五、音像、图书、报刊大发展73
第二节 机构、队伍、院校74
第三节 中国广播电视的影响和作用76
一、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76
二、强大的信息中心78
三、传播各种知识,进行社会教育79
四、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79
五、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80
六、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谊80
第二十六章 广播电台和广播节目82
第一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2
一、简况82
二、中央电台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网已经形成83
三、中央电台节目设置和调整节目的指导思想84
四、新闻性节目的改革85
五、改革初见成效86
六、几个有影响的节目89
第二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92
第三节 地方广播电台和有线广播站94
一、地方广播台(站)简况94
二、地方广播台(站)的节目结构和新闻改革的初步成果95
三、县级广播台(站)所取得的成就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97
四、一些值得重视的变化98
五、存在的问题99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广播100
一、用少数民族语言对少数民族的广播100
二、用汉语向全国宣传少数民族102
第五节 大陆对台湾广播102
一、对台湾广播概况102
二、适应海峡两岸形势发展,满足台湾同胞新的需求104
三、听众来信增多,内容特点突出106
第二十七章 电视台和电视节目108
第一节 电视事业的发展简况108
第二节 全国各级电视台概况109
一、各级电视台建设概况109
二、中央电视台110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110
四、城市电视台111
五、县办电视台111
六、教育电视台112
第三节 电视新闻112
一、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三个阶段113
二、提高新闻时效115
三、拓宽报道面,增加信息量117
四、加强现场录像报道和现场直播121
五、提高报道深度122
六、广泛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126
七、加强经济报道,为四化建设服务127
八、开展批评性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129
第四节 专题节目131
一、讲话形式出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132
二、纪录片形式摄制的新闻性专题节目133
三、资料汇编而成的新闻性专题节目133
四、大型系列节目134
第五节 体育节目138
第六节 对少数民族的报道140
第七节 电视的观众调查141
一、对观众来信的分析141
二、典型调查142
三、抽样调查142
四、收视率调查143
第二十八章 广播电视管理145
第一节 广播电视管理概述145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改革146
一、“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到以块为主的转变146
二、部、局台合一体制逐步向分权体制过渡147
三、厅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148
第三节 宣传管理148
一、调整管理组织结构149
二、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149
三、宣传工作领导机关加强信息沟通150
四、增强竞争意识,开展创优活动150
第四节 事业建设和技术管理151
第二十九章 广播电视工作四十多年的经验教训153
第一节 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153
第二节 要经常注意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154
第三节 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155
第四节 正确执行自己走路的方针,努力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156
第五节 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157
第六节 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中,要处理好几种内部关系158
第七节 要重视广播电视技术工作160
第八节 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160
第九节 大力建设广播电视干部队伍161
第十节 加强广播电视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理论体系162
第五编 新闻摄影 新闻纪录电影 新闻漫画 画报 新闻期刊第三十章 新闻摄影167
第一节 中国新闻摄影的历史过程167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的发展16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摄影172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摄影事业174
第五节 开展新闻摄影的国际交流178
第三十一章 新闻纪录电影18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回顾180
第二节 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在曲折中前进182
一、新中国建立后的初步发展182
二、“大跃进”及其后的调整186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188
第三节 新时期的新闻纪录电影事业189
一、新闻纪录片的发展189
二、加强对外报道和国际交流192
三、技术、设备的改进193
第三十二章 新闻漫画195
第一节 旧中国的五十年19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197
一、五十年代初期197
二、反右派和“大跃进”198
三、“文化大革命”203
第三节 重新开始204
一、新的形势204
二、组织起来206
三、知难而上206
第三十三章 画报209
第一节 发展概况209
第二节 各树一帜的几家画报210
一、《人民画报》210
二、《解放军画报》213
三、《民族画报》215
四、《中华英才》画报216
第三节 地方画报217
第四节 行业性和专业性画报218
第五节 不断改革 互相协作219
第三十四章 新闻期刊221
第六编 对外宣传报道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十五章 对外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历程227
第一节 对外新闻报道工作的发端22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230
一、建立领导机构,拟定宣传方针230
二、开展通讯社的对外报道业务231
三、建设对外广播影视事业232
四、创办一系列对外刊物23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235
一、推行极左的宣传方针235
二、压缩对外报道业务,摧残对外新闻队伍237
三、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237
第四节 历史新时期蓬勃发展238
一、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238
二、加强领导,制定新时期的宣传方针和发展规划239
三、初步形成对外新闻报道工作体系241
第三十六章 对外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原则246
第一节 对外新闻报道的内容246
一、大力报道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246
二、宣传中国对外政策249
第二节 对外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254
一、对外新闻报道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254
二、对外报道要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256
三、实事求是,真实,全面257
四、联系国内外实际,有的放矢259
五、报道内容的思想性要与表达方式的艺术性相结合261
六、注重新闻的时效性264
第三十七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266
第一节 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266
第二节 与外国新闻界朋友互访268
第三节 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70
第四节 外国记者的帮助273
第五节 外国专家的支持275
第七编 新闻教育 新闻研究 新闻团体第三十八章 新闻教育281
第一节 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历史回顾281
一、普通高校和报界创办的新闻教育282
二、中国国民党创办的新闻教育282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新闻教育28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教育事业的成就和挫折284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87
第四节 不断提高新闻教学和科研水平289
一、调整课程设置,改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口径289
二、加强社会实践,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290
三、加强横向联系,增强办学活力,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290
第三十九章 新闻研究292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292
第二节 新闻理论294
第三节 新闻学会和新闻研究机构298
第四节 新闻著作和新闻专业刊物303
第五节 评选好新闻310
第四十章 新闻团体——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31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回顾314
一、创办《新闻记者》月刊,举办各种讲座、训练班,开展学术讨论,努力提高记者素质315
二、成立国际新闻社316
三、组织战地记者团赴前线采访316
四、建立“记者之家”,为各地流亡到重庆的记者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316
五、设立战地报纸服务部,为前线士兵、游击队提供精神食粮31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317
第三节 新的历史时期320
一、国内工作方面321
二、国际联络工作方面322
三、开办新的事业324
第四节 地方记协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324
第五节 专业记协蓬勃兴起325
附一:中国记协组织结构表325
附二:中国记协所属专业记协326
第八编 新闻工作者队伍330
第四十一章 新闻工作者队伍概况330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历程330
第二节 不断发展壮大的新闻工作者队伍333
第四十二章 新中国新闻工作者的风貌336
第一节 为真理而鼓与呼336
第二节 站在社会变革的前沿339
第三节 与社会不良现象作斗争341
第四节 不畏艰险为人民提供真实报道342
第五节 为发展新闻事业而努力347
一、典型报道有所突破348
二、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纵深开掘349
三、积极改进报刊版面350
第六节 活跃的女新闻记者351
第四十三章 为新闻工作者成长创造条件354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的培训工作355
第二节 维护新闻工作者的权益和职业道德359
第三节 将竞争机制引入新闻队伍建设363
结束语367
附录一 当代中国新闻大事记(一九四九——一九九三年)370
附录二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历届领导机构496
附录三 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历届领导机构499
附录四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历届领导机构500
彩色插图目录502
后记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