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 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 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上
  • 赵现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3877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 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导论 “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1

一 “中国边疆假说”释义1

二 “长城制度史”释义15

三 中国古代“军镇”释义21

四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标志、内涵与地位38

第一章 明初“复宋”明流下的幽云旧疆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46

绪论46

第一节 元末明初“复宋”明流与洪武初年明朝北疆止于幽云旧疆47

第二节 近世时期太行山地缘政治与洪武初年战略定位58

第三节 岭北之役失利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构建66

小结78

第二章 洪武中后期“核心边疆”异质分层化与“口外”阴山烽堡攻防体系80

绪论80

第一节 洪武中期太行山边防重心东移与北平关隘防御体系发展81

第二节 洪武中晚期明军内核心边疆东端经略与长白山关隘防御体系87

第三节 洪武后期核心边疆东部大宁攻防体系之构建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裁撤95

第四节 洪武晚期外核心边疆东部经营与“口外”阴山烽堡攻防体系102

第五节 洪武晚期核心边疆东部军事农牧社会与开平的中心地位108

第六节 明初外核心边疆西部东胜卫经营与黄河东西防御117

小结124

第三章 明初“袭元”暗流与北疆九王守边制度126

绪论126

第一节 蒙元“家产制”政治传统与元代宗王出镇制度对明初分封的影响127

第二节 地方军事权——明初诸王与元代宗王的核心权力134

第三节 明初诸王统兵制度与北疆二元军事体制确立143

第四节 在华夏脉络中寻求分封合法性——明初分封的标榜周制、附会汉制150

小结156

第四章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总兵制度起源、“职官化”与权力制约158

绪论158

第一节 中国古代“便宜行事”权力内涵与特征160

第二节 元代总兵制度起源与明朝建国前“印剑总兵”167

第三节 明朝建国后“便宜行事”内涵缩小与武将职权分割172

第四节 明前期北疆军镇总兵制度确立与“行都督府”性质179

第五节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军镇总兵序列形成与“职官化”196

第六节 从“旗牌”到“尚方剑”——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总兵权力变迁202

第七节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总兵权力制约方式与南明军镇“藩镇化”226

小结232

第五章 十五世纪前后亚洲内陆地缘政治与西北边疆甘肃、宁夏二镇最早建立234

绪论234

第一节 洪武前期亚洲内陆东部势力平衡格局与明朝在甘肃的失而复得234

第二节 洪建之际西北边疆由差缓至焦点之转变与甘肃镇初步建立243

第三节 明代甘肃镇制度与疆域变迁252

第四节 十五世纪初防御帖木儿帝国二道防线与宁夏镇建立263

第五节 明中后期“甘宁走廊”失控与宁夏镇疆域变迁270

小结279

第六章 明前期核心边疆同质一体防御化与宣大二镇长城防御体系281

绪论281

第一节 永乐年间蒙古高原政治变迁与明朝核心边疆防线内徙282

第二节 明前期宣府、大同军镇建立与最初所辖地域291

第三节 永乐时期核心边疆同质一体防御化与“关外”长城防御体系兴起302

第四节 仁宣时期镇守总兵制度之确立与关外长城防御体系之南移318

第五节 宣德时期宣大长城防御体系及其与火器普遍结合326

第六节 明中后期宣府、大同二镇疆域变迁与明末柳沟、阳和二镇析分336

小结346

第七章 明中期辽东镇“边墙”始修与蓟州镇“战术长城”防御体系348

绪论348

第一节 明前期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与辽东镇海陆边防内涵349

第二节 正统时期辽东边墙始修与捐弃辽河套之影响355

第三节 明中后期辽东边墙续修与辽东镇分河而治363

第四节 晚明辽东镇析分与辽东湾宁远、东江二镇长城防御体系369

第五节 明中前期蓟州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与长城防御体系375

第六节 明后期蓟州镇总兵官权力变化与“砖木空墩”、“空心砖台”、“战术长城”384

小结391

下册393

第八章 河套防御“弱点”与明中期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393

绪论39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河套地缘政治变迁与明前期“弱点”特征394

第二节 明前期陕北地区差缓地位与军事经营403

第三节 明中期蒙古由“阴山走廊”进入河套与延绥镇移建榆林409

第四节 成化年间明军“搜套”战争与维持内核心边疆防线最初尝试419

第五节 “内政优先边防”观念与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429

小结443

第九章 明中后期蒙古驻套与陕西、山西、临洮三镇内长城防御体系445

绪论445

第一节 六盘山地理与陕西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建立446

第二节 明代青藏高原经略与洮水流域临洮镇短暂设置457

第三节 山西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与太行山后内长城防御体系468

小结479

第十章 明后期东北亚海陆地缘政治与十七镇长城防御体系480

绪论480

第一节 明后期京后长城防御体系与昌平、密云由蓟州、宣府之析分481

第二节 明后期蓟州势重分化与蓟州、永平、山海、遵化、通州五镇长城防御体系493

第三节 明后期太行山前四镇与“西关”内长城防御体系503

第四节 晚明东北亚海陆地缘政治变迁与渤海湾四镇防御体系518

小结533

第十一章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外官化”与“三堂共政”军政体制535

绪论535

第一节 明前期北疆镇守太监制度形成与军镇“内外相制”模式540

第二节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制度推广与军镇三方鼎立格局547

第三节 明末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复设与“总督化”556

第四节 “监军”与“特务”——北疆镇守太监基本角色与职掌562

第五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外官化”与职权范围570

第六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管理词讼、民政权力578

第七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军事权力588

第八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属兵598

第九节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三堂共政”军政体制内涵612

第十节 明代北边镇守太监历史地位——从与唐宋地方宦官对比角度出发629

小结633

第十二章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巡抚“军事化”与“以文制武”模式636

绪论636

第一节 明前期布按系统、御史系统与地方军队639

第二节 土木之变前北疆地区文职种类与职权趋同647

第三节 土木之变后文官外巡使职“合流”与巡抚制度形成658

第四节 明中期九边长城军镇巡抚设置与职权666

第五节 明后期九边长城军镇巡抚“军事化”与文官军事体系建立686

小结698

第十三章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总督制度与“一门两院三堂”军政体制700

绪论700

第一节 土木之变前后北疆军镇文官提督制度产生与裁革701

第二节 明中后期河套战争与陕西三边总督制度708

第三节 明中后期北京东部防御一体化与蓟辽保定总督716

第四节 明中后期京师西部防御一体化与宣大山西三边总督建立719

第五节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总督职权与“一门两院三堂”军政体制727

第六节 晚明九边长城军政资源整合与经略、督师、提督九边名目736

小结743

结论745

参考文献765

后记7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