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学原理自学考试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政治学原理自学考试指南](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206890.jpg)
- 王惠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2221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学原理自学考试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九、我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 11
绪论1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
目 录1
一、国家统治形式的概念 13
二、政治的概念3
十二、决策是领导活动的基本职能 214
二、国体和政体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4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意义 14
三、政治学的发展历史6
十 五、科学决策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217
一、氏族制度及其特点 17
十七、科学决策的基本过程 218
十六、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218
第一章国家与阶级17
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9
三、国家与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22
“暴力论”观点及其实质24
四、关于国家起源的“神权论”、“契约论”、24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27
十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27
度 127
第六章政治统治体系 130
说的实质30
六、国家与国度两个概念的区别及国家三要素30
七、国家职能的含义和剥削者国家的职能32
的根本区别34
八、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及其与剥削者国家职能34
职能的变化37
九、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国家37
四、现代西方政治体系理论的思想渊源 138
十、国家消亡的基本条件39
第二章国家的历史类型与更替4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42
二、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基本规律43
三、革命与改良的区别45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包含的系统思想的45
基本内容 145
四、历史上中国与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46
五、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50
六、帝国主义国家及其政权组织形式的特征51
七、法西斯国家产生的根源及其理论根据54
九、福利国家及其实质57
八、 “人民资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57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6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61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 权问题63
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方式64
四、正确理解关于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问题67
九、资产阶级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力与法院组织 169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70
产阶级专政71
六、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整个过渡时期需要无71
七、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75
第八章政党 176
八、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78
家78
九、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82
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82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与政党的关84
系 184
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85
五、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187
一、民族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89
第四章国家与民族89
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90
六、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政91
党制度的本质区别 191
三、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92
七、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93
四、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族问题94
五、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内容和实质95
六、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性质和任务96
七、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97
八、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与国家结构形式98
的关系98
九、在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政治多元化”的实99
质是取消共产党的领导 199
第五章国家的统治形式103
三、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105
四、剥削阶级国家统治形式的主要类型107
五、总统制和议会制及各自的特点111
六、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112
政治外壳112
七、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113
的基本观点113
八、巴黎公社的实质和原则115
九、苏维埃政治形式的基本特征119
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121
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122
十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122
十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124
一、政治统治体系概念的内涵130
二、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131
区别136
三、政治统治体系与其它社会体系之间的主要136
五、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40
析146
七、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政治统治活动的分146
八、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伊斯顿政治体系150
理论的根本区别150
第七章国家机构154
一、国家机构及决定国家机构形式的主要因素154
二、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机关的原则与资产156
阶级划分国家机关的原则156
三、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的形成及其实质157
四、国家元首与现代国家元首制159
五、立法机关的概念与资产阶级的议会组织161
六、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及其与资产阶级163
立法机关的区别163
中央政府164
七、行政机关的概念与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164
八、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168
十、资产阶级的司法独立与法官保障制度171
十二、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相互之间的关系173
十一、我国的司法机关与司法原则173
一、政党及其产生的原因176
二、政党的特征178
三、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81
特点196
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196
一、领导与决策活动的性质203
第九章领导与决策203
二、领导与决策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204
三、领导与决策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206
中的重要作用206
四、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207
五、政治领导的含义208
六、构成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208
有机统一209
七、社会主义领导活动是权力、责任和服务的209
八、领导方式及特征210
九、经验领导方式必须上升为科学领导方式211
十、领导艺术及特点212
十一、资产阶级政客权术同无产阶级领导艺术213
之间的根本区别213
十三、政治决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15
十四、我国政治决策体系及其特点215
十八、领导者应具备的决策素质221
一、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223
第十章国际政治223
二、东西问题的实质是和平问题226
三、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229
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31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233
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联系和区别235
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238
八、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40
九、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242
十、国家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关系245
十一、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247
十二、国家主权的内容和特征249
十三、第三世界的地位和作用251
后记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