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208481.jpg)
- 朱士光,吴宏岐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4059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黄河流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季羡林1
序二 钟敬文1
序三 柴泽民1
上篇1
绪论1
第一章 筚路蓝缕,以筑室庐——黄河流域居室的缘起和原始之居15
第一节 从有巢氏说起16
第二节 洞穴中的火光19
第三节 仰韶人的智慧23
一、穴居或半穴居建筑25
二、地上建筑的崛起28
第四节 龙山文化时期的居室34
第二章 多姿多彩,土色土香——黄河流域的传统民居38
第一节 黄土高坡窑洞风39
一、窑洞探源40
二、窑洞的类型与结构42
三、窑洞评价47
四、窑洞潜在意识构成49
第二节 关中房子半边盖54
第三节 民居瑰宝四合院58
第四节 毡包帐篷牧民家64
一、蒙古包64
二、藏族帐篷66
三、九杆帐房67
第五节 其他传统民居68
一、陇西板屋68
二、藏族碉房69
三、海东庄窠71
四、平顶房72
五、海带草房73
第三章 聚族而居,结社成邑——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75
一、傍河而建的原始村落76
第一节 村落的选定76
二、井泉的凝聚作用78
三、村址选择与风水理论80
第二节 村落的构成84
一、村落的层次与中心84
二、从日中为市到市镇的产生88
三、坞壁堡寨战时家90
第三节 村社组织与乡梓情绪91
一、乡村管理组织的演变92
二、乡约组织的发展95
三、浓浓乡梓情98
第四章 建制规整的古代城市101
第一节 四四方方的城102
第二节 棋盘式的街道与里坊113
第三节 从市场到会馆125
第四节 城市绿化和风景游览区133
第五节 官居:城市居住文化的透视139
一、风水观念与卜居140
二、论品排辈话官第144
三、名山胜水构别墅149
第六节 学校、书院和文庙156
第七节 戏院与青楼168
第五章 龙凤威仪壮皇居177
第一节 大河上下多帝都178
第二节 古都兴衰各有因181
第三节 都城:皇家的四合院192
第四节 皇皇帝居:人神一体的设计思想196
第五节 帝王行宫和苑囿209
第六章 现代化建设大潮中的民居、村镇与城市219
第一节 现代民居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向220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镇新貌224
第三节 城市的改造与发展229
第四节 古都的保护与建设237
第一章 繁盛一时的古代水运交通249
第一节 水上交通的萌生249
下篇249
一、上古时代沿河居民的水上交通250
二、周武王渡孟津以伐纣251
三、秦晋交好与泛舟之役254
四、《禹贡》中记载的水上航线255
第二节 水上交通的繁盛259
一、大河滔滔济风帆259
二、河济泗淮任行舟264
三、汉唐国都长安与关中漕渠270
四、大运河由东西向南北的转移275
五、海上交通源远流长281
第三节 水上交通的衰落290
一、河床的淤浅与航道的萎缩290
二、政治中心的转移与水运的衰退297
第四节 别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304
一、船舶的祖先——独木舟305
二、游牧经济的表征——皮制水运工具307
三、漕船的演进311
四、结构复杂的战船与楼船315
五、天堑变通途——津渡与桥梁322
第二章 联接全国的古代陆路交通334
第一节 条条大道通长安334
一、周道如砥,其直如矢335
二、秦汉时的驰道与直道337
三、如临深渊的栈道341
四、隋唐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网342
第二节 丝路之旅345
一、张骞凿空346
二、商贾与使节不绝于途348
三、中西文化大交融350
第三节 通向世界屋脊之路——唐蕃古道352
第四节 雄关险隘真如铁356
一、关中四塞356
二、洛阳八关365
三、高阙与鸡鹿塞369
四、长城上的隘口374
第五节 多种多样的陆路交通工具384
一、中国古代车的起源384
二、古代的战车386
三、马车387
四、牛车390
五、太平车与平头车392
六、舆辇与轿车393
七、用牲畜驮运货物和人397
第三章 行俗与行人399
第一节 行俗399
一、行俗探源400
二、各地行俗的特点403
第二节 行人406
一、出巡之行406
二、游学之行409
三、宦游之行412
四、求法之行414
五、出使之行418
第四章 古代交通管理与运输组织420
第一节 交通管理421
一、道路的维修421
二、航道的整治428
三、驿站、驿馆的设置434
一、官方运输组织442
第二节 运输组织442
二、民间个体运输和商帮组织450
第五章 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455
第一节 欧亚大陆桥的开通455
第二节 灵活机动的公路交通网461
第三节 现代化的航空运输464
第四节 蓬勃发展的水路短途运输465
后记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