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 潘光旦文选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 潘光旦文选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210562.jpg)
- 潘光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7801055068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 潘光旦文选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前言1
“位育”?1
代序(费孝通教授在第二届潘光旦纪念讲座上的致词)3
说“才丁两旺”6
文化的生物学观16
人文选择与中华民族--两个制度的讨论32
日本德意志民族性之比较的研究49
引言49
第一章 服从心理50
第二章 悲观哲学60
第三章 自杀倾向71
第四章 原因之推敲87
论自信力的根据100
宗教与优生105
民族的根本问题155
犹太民族与选择160
美国民族的兴起174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绪论182
弁言182
绪论184
一、伶人是不是才人184
二、研究人才问题不妨从伶人入手187
三、伶人与它种人才在理论上的会通188
四、一些心理教育与哲学的观察189
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194
序194
自序209
第一篇 绪论215
一、不踏实地的“民族”议论215
二、论“中国本位”与民族性219
三、民族复兴的先决问题223
四、优生与民族健康231
五、活易死难的中国人239
第二篇 中国人的特性239
六、没有“神经”的中国人244
七、耐性太好的中国人248
八、不求准确的中国人253
九、“寸阴是竞”的中国人258
十、勤劳的中国人263
十一、撙节的中国人269
十二、知足常乐的中国人275
十三、有私无公的中国人278
十四、无恻隐之心的中国人282
十五、言而无信的中国人287
十六、尔诈我虞的中国人292
十七、爱脸皮的中国人297
十八、婉转的中国人299
十九、客气的中国人304
二十、中国历史中的回环309
第三篇 自然淘汰与特性的由来309
二十一、北中国与南中国320
二十二、饥馑荐臻的夏楚334
二十三、中国民族的选择与淘汰349
第四篇 民族的病象370
二十四、民族病象的意义370
二十五、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病象374
二十六、经济生活的病象379
二十七、消极的体格与活力384
二十八、民族竟存的意志389
第五篇 民族卫生的出路395
二十九、民族卫生与选择作用395
三十、民族卫生的路径403
论“对民族行其大孝”421
抗战的民族意义429
又一度测验434
移民与抗战439
环境、民族与制度446
基督教与中国--一个文化交际的观察452
中国人文思想的骨干473
欢送游美学生的一封公开信486
说本492
明伦新说501
论品格教育506
说“文以载道”515
一、文与道的广狭义515
二、文以载道说的由来518
三、几个可能的立场525
四、文以载道的新趋势与文教的危机535
悠忽的罪过539
说童子操刀--人的控制与物的控制545
荀子与斯宾塞尔论解蔽555
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再论解蔽564
一、代序的话578
派与汇--作为费孝通《生育制度》一书的序578
二、释派与汇581
三、社会思想与汇583
四、社会思想与派585
五、社会思想与社会理想590
六、社会思想与哲学概念594
七、社会思想分派的利弊597
八、社会理想分派的利弊602
九、治标的祛弊论607
十、论新汇的可能610
未经“国定”的一种公民读本--费孝通著《作之民》序617
说乡土教育623
说伦字--说伦之一631
教育究为何来636
社会学者的点、线、面、体644
叙言648
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648
再版附言649
小青事考650
一、小青事略650
二、小青真伪考证653
小青之分析656
引言656
一、精神分析派之性发育观657
二、自我恋661
三、小青之影恋663
四、小青之死与其自觉程度666
五、小青自我恋之病源论671
六、小青恋态心理之余波674
余论一 女子生活与性心理变态677
余论二 自我恋与婚姻选择679
附录一 小青之作品682
附录二 女子作品与精神郁结689
附录三 绛县陈玉秀诗694
过渡中的家庭制度696
祖先与老人的地位--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之二705
性爱在今日(上)--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之三720
性爱在今日(中)727
性爱在今日(下)733
谈婚姻的动机--现代婚姻问题讨论之一739
独身的路--现代婚姻问题讨论之二747
新母教755
读霭氏性道德论后--《性的道德》译本代序764
一、婚姻自由764
二、女子经济独立766
三、不生育的性结合与社会无干768
四、女子性责任自决自负771
五、性道德的最后对象是子女772
生计·事业·兴趣776
家庭·事业·子女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