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经济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编经济学教程
  • 李书进主编;赵迎军,邓小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0111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经济学导读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人类的欲望与资源1

二、资源的选择与配置3

三、资源的利用5

四、经济制度5

第二节 经济学的内容6

一、微观经济学6

二、宏观经济学6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7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8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8

二、实证分析方法8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9

一、重商主义(15世纪~17世纪中叶):经济学的早期阶段9

二、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形成时期10

三、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微观经济学的形成10

四、当代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10

思考题11

第二篇 微观经济学12

第二章 价格理论12

第一节 需求12

一、需求的概念12

二、需求的表现形式13

三、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13

四、需求定理14

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15

第二节 供给15

一、供给的概念15

二、供给的表现形式16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16

四、供给定理17

五、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18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18

一、均衡价格的概念18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19

三、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20

四、供求定理20

第四节 价格政策21

一、支持价格政策21

二、限制价格政策21

三、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21

第五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22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22

二、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22

三、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23

四、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方式23

思考题23

第三章 弹性理论24

第一节 需求弹性24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24

二、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25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25

第二节 需求交叉弹性27

一、需求的交叉弹性27

二、替代品与互补品28

第三节 需求收入弹性28

一、需求的收入弹性28

二、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29

第四节 供给弹性29

一、供给弹性29

二、供给弹性的类别30

三、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30

思考题31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32

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法32

一、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32

二、效用的含义32

三、基数效用论33

四、总效用与边际效用33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4

六、消费者均衡35

第二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律36

一、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36

二、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剩余36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7

一、序数效用论37

二、无差异曲线37

三、消费可能线38

四、消费者均衡39

思考题40

第五章 生产理论41

第一节 厂商的目标41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41

二、厂商的目标42

第二节 生产42

一、生产要素42

二、技术系数与生产42

三、短期和长期43

第三节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43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43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44

三、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45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46

一、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46

二、等产量曲线46

三、等成本线48

四、生产要素最适组合48

第五节 规模经济49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49

二、规模经济的形成49

三、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49

四、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50

五、适度规模50

思考题51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52

第一节 成本的概论52

一、成本的概念52

二、成本函数53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53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53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54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55

一、长期总成本55

二、长期平均成本55

三、长期边际成本56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56

一、厂商的收益56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57

思考题58

第七章 厂商理论60

第一节 厂商60

一、市场及其类型61

二、厂商与行业61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61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61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62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分析63

四、短期供给曲线65

五、短期中企业的生产决策65

六、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66

七、对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评价70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70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及其特征70

二、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需求弹性71

三、完全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72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73

五、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73

六、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价格歧视与垄断利润73

七、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75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75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特征76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76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77

四、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77

五、产品变异对厂商均衡的影响77

六、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评价78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79

一、寡头垄断市场79

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产量决定80

三、卡特尔模型80

四、寡头垄断的价格制定80

五、对寡头市场的评价81

思考题82

第八章 分配理论83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83

一、生产要素需求特点83

二、生产要素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83

三、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要素需求84

四、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要素需求85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85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生产要素供给85

二、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生产要素供给86

第二节 劳动价格——工资86

一、工资86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87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88

第四节 资本的价格——利息89

一、利息与利率89

二、利率的决定89

二、利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90

第五节 地租理论92

一、地租的性质92

二、地租的决定92

三、准地租与经济租93

第六节 利润理论94

一、正常利润94

二、超额利润94

第七节 社会收入分配94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94

二、平等与效率95

三、社会分配政策96

思考题96

第九章 微观经济政策98

第一节 外部性98

一、外部性98

二、对付外部性的政策措施99

第二节 公共物品100

一、公共物品100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101

三、成本—收益分析101

第三节 产业政策102

一、厂商生产中的社会问题102

二、对厂商生产活动的限制102

三、国有化政策102

第四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103

一、垄断的危害103

二、反托拉斯法103

三、自然垄断和政府的管制104

第五节 不完全信息105

一、信息完全和不完全105

二、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105

思考题108

第三篇 宏观经济学109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109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09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110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经济总量110

三、国民经济中基本总量的关系111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111

五、国民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名义和实际总量111

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2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方法112

一、收入法112

二、支出法113

第三节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14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114

二、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114

三、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116

四、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117

思考题118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19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19

一、总需求的构成119

二、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19

三、消费函数与均衡的国民收入121

四、总需求和储蓄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122

五、乘数理论122

第二节 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123

一、货币的性质和形态123

二、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125

三、货币的需求126

四、物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128

五、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130

六、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IS—LM模型132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133

一、总需求曲线133

二、总供给曲线135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136

思考题138

第十二章 消费与储蓄139

第一节 消费139

一、消费的含义139

二、消费的分类140

三、消费结构140

四、消费函数141

第二节 影响消费的因素141

一、文化因素141

二、个人及家庭因素141

三、经济因素141

四、社会因素143

五、心理因素144

六、政治因素145

第三节 储蓄145

一、储蓄与储蓄函数145

二、储蓄的种类146

三、影响储蓄的因素146

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47

第四节 现代消费理论147

一、相对收入假说147

二、持久收入假说147

三、生命周期假说148

思考题148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149

第一节 投资149

一、投资的含义149

二、投资的分类149

第二节 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的决定150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投资理论150

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利息率与投资量的决定151

三、投资函数151

第三节 加速原理与投资量的决定151

一、资本-产出比率151

二、加速原理152

思考题153

第十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54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衡量154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154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155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效应及治理对策156

一、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156

二、根据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分类156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61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163

第三节 失业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64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164

二、失业的分类165

三、失业的衡量166

四、失业的代价166

五、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167

第四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167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167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168

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170

思考题171

第十五章 经济周期理论172

第一节 经济周期172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172

二、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172

三、经济周期分类173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回顾174

一、外生经济周期理论174

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175

第三节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176

一、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176

二、经济周期的解释176

第四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78

一、意外冲击与鲁滨逊经济178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产生背景178

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前提179

四、实际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179

第五节 经济周期中利率和支出的变动180

一、利率的变动180

二、支出的变动180

思考题182

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理论183

第一节 经济增长概论184

一、经济增长184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184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185

四、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186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186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86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87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188

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88

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188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88

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189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发展的基本特点189

二、罗默尔的新经济增长论189

三、卢卡斯新经济增长论189

四、斯科特的新经济增长论190

思考题191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192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192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92

二、政府的作用193

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93

第二节 需求管理:财政政策194

一、国家财政194

二、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与运用194

三、内在稳定器195

四、赤字财政政策195

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196

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96

第三节 需求管理:货币政策197

一、货币政策197

二、货币政策的其他传递机制199

三、货币政策效果分析199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201

五、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201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202

一、收入政策202

二、指数化政策202

三、人力政策202

四、经济增长政策203

第五节 相机抉择203

一、相机抉择的理论依据203

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03

三、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203

思考题204

第四篇 开放经济学205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理论概述205

第一节 开放经济基本理论205

一、开放经济的含义205

二、经济开放程度及衡量206

三、国际竞争关系206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与经济发展207

一、开放经济的发展模式207

二、开放经济战略模式的选择207

第三节 开放经济理论的内容208

一、国际贸易理论208

二、国际金融理论208

思考题209

第十九章 国际贸易理论210

第一节 国际贸易210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210

二、国家贸易的分类210

三、国际贸易差额211

四、国际贸易条件211

五、国际贸易地理方向211

六、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贸易212

七、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212

第二节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212

一、重商主义212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213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15

四、机会成本优势理论216

五、要素禀赋理论218

第三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218

一、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218

二、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220

三、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222

第四节 国际贸易政策223

一、关税及其影响223

二、进口配额及其影响225

三、出口补贴及其影响225

四、倾销与反倾销226

五、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227

六、贸易保护主义理论228

第五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230

一、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230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232

三、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32

四、世界贸易组织234

思考题236

第二十章 汇率理论237

第一节 汇率的基本理论237

一、外汇237

二、汇率理论238

三、汇率理论的发展历程241

四、现代汇率理论243

五、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进展244

第二节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245

一、国际收支状况245

二、通货膨胀程度245

三、非经济因素246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246

一、汇率的变动246

二、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247

三、汇率失调的代价247

思考题248

第二十一章 国际收支理论248

第一节 国际收支248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249

二、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应注意的问题249

三、国际收支产生及发展250

四、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区别和联系250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250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250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51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252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252

第三节 国际收支失衡254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254

二、国际收支失衡254

三、国际收支的差额结构255

四、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256

五、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256

第四节 国际收支理论256

一、贸易顺差论256

二、价格调节理论256

三、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257

四、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257

五、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258

六、国际收支政策配合理论258

七、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调节的模式——波拉克模式259

八、“IS-LM”模型与“IS-LM-BP”模型259

思考题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