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势与中国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势与中国艺术
  • 涂光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0794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势与中国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中“势”意识的广泛存在1

第一节 先秦两汉子书中的“势”——向艺术领域转移前的“势”论3

一、社会关系论中的“势”—— “势”=地位、权力5

1.荀子论“势”6

2.韩非论“势”8

二、兵法中的“势”—— “势”=陈形、格局15

1.《孙子兵法》中的“势”论15

2.孙膑等人论“势”17

三、向自然关系领域扩展的汉代“势”论——“势”=运动趋势、规律或者来自旺盛生机的威慑力22

1.与“理”密切相关的“势”23

2.《淮南子》论“自然之势”26

3.王充《论衡》中的“气势”28

第二节 传统诸“艺”中的“势”30

一、说“艺”与“势”30

二、意蕴不一、各自为用的音乐之“势”33

三、舞蹈之“势”是基本动作和姿态37

四、强调劲健和规范的武术之“势”39

五、重“模样”、求发展的围棋之“势”41

第二章 书法的“势”45

第一节 泛论各体的“书势”论46

一、早期书法论著《四体书势》46

二、《四体书势》的时代特征50

三、书艺的“规矩”和审美特征53

四、汉以后的“书势”论59

第二节 探讨规范的“笔势”论63

一、分解汉字,探讨“笔势”的必然趋势63

二、“永字八法”小议68

三、张怀瓘论“笔势”77

1.“用笔法”和“异势”论78

2.结字的“取势”之道82

四、姜夔等人论“笔势”85

第三节“势”在品鉴中的嬗变88

一、齐梁书艺品评中的“势”89

二、“势”进入新的理论层次92

三、唐人论“体势”96

1.虞世南、李世民、颜真卿等论“体势”96

2.张怀瓘论“体势”98

四、唐以后书评中的“势”101

1.宋人的“笔势”论101

2.明清书评中的“势”103

第四节 小结107

第三章 绘画的“势”115

第一节“势”入画论的历史回顾115

一、东晋南朝:重“势”传统的确立115

二、唐五代:广泛探索求“势”之道118

三、宋元:“势”论消沉,然亦有可取120

四、明清:“势”论复兴,臻于完备122

第二节 沈宗骞论“势”128

一、依自然之开合取“势”129

二、“取势”的基本原则132

1.在往来顺逆间寓开合132

2.必势与理两无妨133

3.欲俯先仰,欲重先轻,欲放先收135

4.“先须相势”和“先欲一气团炼”136

三、“气以成势,势以御气”138

四、凭借灵感“造势”143

五、《相势》的启示146

第三节 小结149

第四章 文学的“势”155

第一节 《文心雕龙》论“势”155

一、刘勰是系统讨论文学之“势”的第一人155

二、《文心雕龙》的“定势”论158

三、释《定势》的“体”与“势”171

第二节 唐宋诗论中的“势”179

一、王冒龄论“十七势”与“得势”、“用势”180

二、皎然、齐已论诗“势”191

1.《诗式》的“明势”及其他191

2.齐已论“诗有十势”196

三、宋释惠洪论“诗有四种势”198

第三节 明清小说和诗文评中的“势”202

一、小说和说唱艺术里“势”的运用203

二、继续开拓中的清代诗“势”论206

1.王夫之的“势为意中神理”说206

2.王士桢、沈德潜、方东树、施补华论诗“势”210

三、清人论文“势”216

1.刘大櫆注重散文音乐性的“气势”论217

2.包世臣“行文之法”中的“势”220

第四节 小结228

第五章“势”论——古代艺术动力学的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235

一、从“镂金错采”不如“出水芙蓉”说起236

1.运动和力的属性238

二、艺术之“势”的属性238

2.“势”的有序性和整体性240

3.“势”的含蓄性和开放性241

4.“势”的风格属性243

三、造“势”的两要素244

1.艺术媒介244

2.审美心理246

四、“势”与现代艺术249

1.重“势”合乎艺术哲理化的要求250

2.重“势”合乎审美主体素质改善后的要求250

3.重“势”适应艺术形式地位提高的需要251

后记253

热门推荐